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大黄炮制后化学组分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黄炮制后主要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法检测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采用比色法检测鞣质含量。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中蒽醌类成分和鞣质的含量有差异,游离蒽醌:熟大黄>酒大黄>生大黄>大黄炭;结合蒽醌: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鞣质: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结论:大黄炮制后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和量比关系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醋炒槐米炮制前后鞣质和黄酮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槐米是中医常用的止血药,主要用于清热、凉血、止血。药典规定的炮制品种有炒槐米和槐米炭。根据传统经验“炒炭存性”的道理,槐米经炒炭后会使鞣质的含量增加㈨,并保存有一定数量的芦丁。鞣质具收敛性,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在粘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制止过多的出血。经药理实验证明:鞣质含量高者止血作用明显增强。除具有收敛止血作用的鞣质外,槐米中含有芦丁(Rutin)、槐花米甲素、乙素、丙素等黄酮类和甾醇类化合物,还含有少量三萜皂甙。其中芦丁有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有关槐米炭的炮制条件和含量变化的探讨,文献报道较多。本文主要是对按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的醋炒槐米,在炮制前后的鞣质和黄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探讨,并和药典炮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烘制法与常规炮制工艺对杜仲药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烘制、砂烫、煅炭的炮制方法,对成品收率、绿原酸含量、水溶性浸出物进行比较实验。结果烘制法炮制杜仲工艺以断丝为度,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受热均匀,减少了炭化的损失,温度达180~200℃范围内,可使杜仲丝片达到炮制要求,缩短了炮制过程中的受热时间,减少了药效成分的破坏。烘制法平均收率为84.25%,而砂烫杜仲平均收率为76.63%,炒杜仲炭平均收率为64.18%,烘制杜仲收率高于炒杜仲炭20.07%。烘制法炮制杜仲的绿原酸含量高于砂烫杜仲和炒杜仲炭,其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烘制杜仲≥砂烫杜仲≥炒杜仲炭;三者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比较基本一致。结论烘制法炮制杜仲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不论在成品收率还是对药效成分的影响均好于常规砂烫、煅炭炮制工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黄炮制研究简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黄具有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的功能。历代对大黄的炮制方法主要有酒炒、醋炒、清蒸、制炭、酒蒸、蜜蒸、醋蒸、九蒸九晒等。一般认为 ,大黄酒炒后泻下稍缓 ,善清上焦血分热毒。酒熟大黄泻下缓和 ,减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增强活血祛瘀作用。大黄炭泻下极弱 ,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泻下稍缓 ,善于消积化瘀。现代研究证实 ,大黄主含蒽醌类衍生物、多糖、鞣质等。番泻苷及蒽醌苷类为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 ,游离蒽醌类为大黄抑菌、抗肿瘤的有效成分 ,大黄酚、大黄素 - 6 -甲醚、d-儿茶素、没食子酸具有止血作用 ,游离蒽醌、蒽醌…  相似文献   

5.
槐角炭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份槐角炭饮片样品中的水分、水浸出物、鞣质、芦丁含量测定和薄层分析,并首次应用了色素吸附方法研究了“炒炭存性”标准,提出了槐角炭饮片最佳工艺条件和质量标准。对提高槐角炭饮片质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鸡冠花炭饮片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鸡冠花炭饮片中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鸡冠花炭饮片中鞣质的含量。结果没食子酸的回归方程为A=0.0915+112.9C,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104.2%,RSD=0.84%,11批鸡冠花炭饮片的鞣质含量在0.048 54~0.293 9%之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鸡冠花炭饮片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陈旭 《中国热带医学》2009,9(5):971-972
目的制定地榆炭的炮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各炮制品的凝血时间缩短百分率试验优选地榆炭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考察其中鞣质、炭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地榆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10℃炒6min。结论本研究为制订地榆炭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多数药物经炒炭或煅炭后 ,均有不同程度的止血作用 ,元·葛可久《十药神书》曰 :“大抵血热则行 ,血冷则凝 ,见黑则止” ,即“血见黑止 ,红见黑止”的传统炭药止血理论。现普遍认为制炭过程中理化成炭能够生成一定数量的炭素(活性炭 ) ,具有吸附、收敛作用 ,能够促进止血过程 ;鞣质的增加而增强收敛止血作用 ;抗凝血成分减少而止血作用增强等。笔者就几种常见炭药的研究情况作以简述。1 槐花 (米 )槐花主要含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及鞣质等 ,现代对槐米的炮制研究主要是以芦丁和鞣质的含量及出凝血时间等为指标 ,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生地黄炭饮片中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毛蕊花糖苷、梓醇的含量,并进行性状与薄层定性鉴别,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检测生地黄炭饮片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运用薄层色谱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10批生地黄炭饮片水分平均值为5.22%,总灰分平均值为4.66%、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1.32%、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53.06%、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10.52%、毛蕊花糖苷含量平均值为0.0223%;梓醇含量平均值为0.0203%;薄层鉴别可以检出毛蕊花糖苷、梓醇。结论:本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以为制定生地黄炭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炮制工艺对大黄中蒽醌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大黄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番泻苷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黄分别用酒炙、酒炖、醋炙和炒炭等工艺炮制,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饮片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炮制一定时间:大黄素:酒炙〉酒炖〉生片〉醋炙〉炒炭;大黄素甲醚:酒炙〉生片〉醋炙〉酒炖〉炒炭;芦荟大黄素:生片〉炒炭〉酒炙〉酒炖〉醋炙;番泻苷A:生片〉醋炙〉酒炙〉酒炖〉炒炭。结论:应规范大黄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报》2013,(11):1697-1699
目的:建立黄芩炭药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比较黄芩药材及不同炮制程度黄芩炭的吸附力、鞣质含量;以及测定pH值及电导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黄芩及其不同炮制程度黄芩炭的吸附力、鞣质含量、电导率及pH值变化有一定规律性。结论:吸附力、鞣质、电导率及pH值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黄芩炭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鸡冠花炒炭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鸡冠花炒炭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冠花炒炭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鸡冠花生品中均未检出山柰酚、异鼠李素这两种成分,经炒炭后的十批鸡冠花炭品中有2批未检出山柰酚、异鼠李素两种成分,其余8批鸡冠花炭品中山柰酚的含量为0.00295%~0.02592%,异鼠李素的含量为0.001 34%~0.011 48%.结论 鸡冠花炒炭后,黄酮类成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实验结果为阐明鸡冠花的止血机理及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宁夏六盘山栽培地榆进行质量考察。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地榆项下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被检测10批地榆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灰分均符合药典规定,浸出物平均含量30.6%、鞣质平均含量18.0%,没食子酸平均含量2.4%。结论宁夏栽培地榆浸出物、鞣质、没食子酸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六盘山栽培地榆外形好,产量大,质量佳,可进行推广和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14.
荷叶炮制金丝桃苷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荷叶炮制前后金丝桃苷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荷叶生品、煅炭品和炒炭品中金丝桃苷含量。结果:荷叶各炮制品中金丝桃苷含量:生品为2.161%,煅炭品为0.231%,炒炭品为0.262%。结论:荷叶经煅炭和炒炭后金丝桃苷含量显著降低,加热炮制对荷叶中金丝桃苷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炮制前后牵牛子中的有效成分以及药物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生牵牛子50g、炮制后牵牛子50g,采用水浸出物、脂肪油、泻下实验、毒性试验对牵牛子炮制前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结果生牵牛子的浸出物含量为0.11g,炒牵牛子的浸出物含量为0.28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牵牛子的脂肪油含量为(17.26±0.34)g;炒牵牛子的脂肪油含量为(18.23±0.42 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服小鼠的炭末推进率为(19.24±0.37),2组小鼠的炭末推进率为(17.03±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死亡数目为7只,死亡率为35%;4组小鼠死亡数目为1只,死亡率为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牛子炒后安全性较高,入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0批次不同产地的生品白芍、炒白芍及酒润麸炒白芍进行研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测定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含量,进行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对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评价。结果:10批次白芍样品薄层色谱鉴定中,供试品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斑点清晰、一致。生品白芍、炒白芍、酒润麸炒白芍水分分别不得过13.0%、10.0%、10.0%,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不得少于13.0%、15.0%、15.0%,水溶性浸出物均不得少于22.0%,总灰分均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均不得过0.5%,芍药苷含量均不得少于1.5%,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均不得少于0.3%。结论:建立生品白芍及其炮制品饮片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决明子总蒽醌(含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决明子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建立决明子总蒽醌(含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游离蒽醌含量与总蒽醌含量比值为综合评价指标,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清炒、砂炒、蛤粉炒对决明子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及综合评价指标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阜康阿魏根和叶的生药学特征,为其鉴别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方法对阜康阿魏的根和叶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根的粉末中散在网纹导管、纤维、油囊,叶的粉末中可见非腺毛、不定式气孔、螺纹导管。初步确定了阜康阿魏根和叶中可能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糖及苷类、酚类、鞣质以及香豆素类化合物。根的水、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29.59%、42.32%;叶的水、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40.65%、42.39%。结论该研究为阜康阿魏的鉴定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生地黄炭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时间、温度、炮制方法3个因素进行考察,并以吸附力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生地黄炭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炮制方法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生地黄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00℃,炒20 min.结论:优选得到的生地黄炭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方法】以干姜及轻炭、标炭、重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并根据得到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和规律性,从以上指标提取出2个主成分,并且2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15%。相关性分析显示:鞣质含量、吸附力、p 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炮制程度与以上指标密切相关。【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式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的姜炭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全面合理,且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