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810XK长裸眼斜直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810XK井是塔河油田一口钻井液施工难度较大的"S"型长裸眼斜直深井,二开φ 241.3 mm井眼裸眼井段长达4353.58 m,裸眼跨度大,钻遇地层复杂,上下地层存在较大的压差,井身结构与井眼轨迹特殊,在井深4950 m以下还要定向钻进.该井施工的关键技术是提高钻井液的防缩径阻卡、稳定井壁能力和润滑性能,因此长裸眼上部易缩径井段选用了优质低固相强包被不分散阳离子钾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长裸眼下部易扩径定向井段选用了阳离子钾基防塌聚磺钻井液体系.由于钻井液技术措施合理且实施到位,施工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易于维护,悬浮携带能力强,润滑性好,井眼通畅,实现了无阻卡现象,井眼稳定,基本无掉块、坍塌,全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仅为6.35%,井底干净无沉砂,造斜定向钻进顺利,测井、下套管一次到位,确保了安全、快速、优质施工.  相似文献   

2.
泌深1井大井眼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泌深1井是1口重点探井,井深为6 000 m.该井二开(φ406.4 mm)、三开(φ311.2 mm)井眼尺寸大,悬浮携带岩屑困难,而且该井段大仓房组、玉皇顶组玉一段地层中大段红色泥岩造浆性极强,井壁易失稳;地温梯度高,钻井液必须具有抗180℃高温的能力.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了聚合物和聚磺钻井液配方.优选出的钻井液流变性、润滑性和抗温能力好,抑制性和携带悬浮岩屑能力强,滤失量低.钻井过程中没有发生井下复杂情况,起下钻畅通,电测、下套管顺利,表明该套钻井液满足了该井大井眼段钻井要求.  相似文献   

3.
QATIF-894井是沙特阿拉伯QATIF区块一口具有代表性的水井,完钻井深为1568.59 m.该井表层以沙石和红色粘土为主,地层松软,易发生井壁坍塌;下部地层以页岩和泥岩为主,多为砂石胶结,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易发生井漏、井喷等复杂事故.QATIF-894井针对不同的地层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体系.一开采用膨润土钙处理高切力钻井液,有效地解决了携带钻屑、清洁井眼的问题;二开和三开继续使用膨润土钙处理钻井液,在漏失的情况下,采用清水钻进,高粘度钻井液携砂;四开采用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该套钻井液体系满足了沙特阿拉伯QATIF区块钻井施工需要,起下钻、下套管和固井顺利.  相似文献   

4.
兴9-12X井“凸”形井眼固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9-12X井二开钻至井深4 312m处下入φ177.8 mm套管,至井深3 769.93m时套管被卡死,被迫在套管未下到设计井深的情况下固井,下部留有φ241.3 mm井眼542m,决定三开用φ152.4 mm钻头钻至井深4 405m后,下入φ127mm尾管对φ241.3 mm井眼进行补救固井,形成了上部井眼小、下部井眼大的“凸”形井眼,给保证固井质量带来了极大难度.通过采用高黏度钻井液携砂,特制φ127 mm×φ210mm异型全焊接弹性套管扶正器,使用大量前导低黏度、低切力钻井液稀释、冲洗大井眼内“死”钻井液,用黏性隔离液顶替大井眼内钻井液,实现“黏性推移”的塞流顶替及“稠浆慢替”等技术措施,使水泥浆返到了喇叭口,固井质量合格,其中3996~4 322m井段固井质量优质.  相似文献   

5.
建35-3井是建南南高点低压易漏地质构造上的一口开发井,该井在φ311.2 mm井眼采用空气钻井技术钻至井深2 690 m,然后下入φ244.5 mm技术套管.为了解决空气钻井达到设计井深后,替入钻井液再下套管、注水泥固井面临井壁水化失稳和井漏等问题,决定在该井直接进行空井固井作业.通过分析固井技术难点,并采取非插入武正注反灌注水泥固井作业,选用双凝双密度水泥浆体系,用增韧防漏水泥浆作尾浆,该井实现了低压易漏地层全井封固,而且施工顺利,固井质量合格,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泌页HF1页岩油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页HF1井是河南油田第1口页岩油气勘探井。根据泌页HF1井邻井情况和施工技术难点,对井身结构、钻井液体系和固井技术进行了设计。该井先钻导眼井,再回填侧钻,三开结构。二开定向侧钻段应用水基聚合物钻井液,钻遇大段泥、页岩地层时发生严重井壁失稳。三开井段采用旋转导向、白油基钻井液体系和尾管回接固井等新技术,保证了井下钻进安全、井眼质量及固井质量,提高了钻井速度。三开只用6 d一趟钻钻完进尺1 122 m,水平段长1 044 m,平均井径扩大率3.88%,起下钻正常,完钻后,通井电测一次成功,下套管顺利到底,固井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7.
兴隆1井位于霸县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该井是高家堡地区的一口风。险探井,完钻井深为5500m。该地区地层以膏岩、膏泥岩、膏盐岩和含膏泥岩为主,地层胶结性较差,可塑性强,极易发生井漏、井塌、盐层卡钻等复杂事故。该井二开用高抑制性钻井液,三开用抗高温、抗污染高密度钻井液,四开用欠平衡钻井液。三开钻井液解决了该地区大井眼携岩、井壁稳定、膏盐层污染、电测和欠平衡保护油气层等钻井问题。现场应用表明,高抑制性钻井液确保了该井段井眼畅通,起下钻、电测完和下套管顺利;抗污染、抗高温、抗高密度钻井液利于井壁稳定,能抑制油页岩、泥页岩、膏泥岩互层引起的剥落掉块,满足了钻井施工的要求;欠平衡钻井液具有良好的保护井壁稳定的能力,较好地保护了油气层。  相似文献   

8.
莫深1井大尺寸井眼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深1井是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马桥凸起莫索湾背斜上的一口超深预探井,设计井深7380m。该井一开Ф660、4mm井眼至井深501m,选用正电胶钻井液体系,利用高蒙脱土含量与MMH的特殊流变学特性,解决地表流沙层的井壁稳定与井眼清洁问题。二开Ф444.5mm井眼至井深4463m,选用钾钙基聚磺钻井液体系,针对该段地层特点,优选钻井液材料,优化钻井液配方,强化体系的抑制封堵与抗污染能力,解决了因泥岩段水化膨胀、砂岩段形成虚厚泥饼造成的阻卡问题。实现了并壁稳定,平均井径扩大率为3.19%,加强流变性控制,实现该段快速钻进的井眼清洁,机械钻速较邻井有较大提高,339.7mm+346、1mm技术套管下深4462.02m,为三开高压层的钻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各类井口、井下仪器及钻采工具提供更好的试验平台,胜利油田设计施工了采试-平1井。该井为一口水平井,一开、二开井眼尺寸大(一开井径660.4 mm,二开井径444.5 mm),存在携岩困难、井壁稳定性差、机械钻速低、井眼轨迹控制要求高、完井作业难度大等钻井难点。为此,一开、二开钻进中采用了优选钻头、增加228.6 mm钻铤数量、一开井段采用回收钻井液配浆钻进、二开井段使用复合强抑制性钻井液、提高钻井液排量、钻进中适时更换动力钻具和用强刚性钻具通井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钻井结果显示:钻进中井眼稳定,未出现任何井下故障;二开井段最大全角变化率为12.78°/100m,平均机械钻速达10.94 m/h;339.7 mm油层套管一次顺利下至井深1 691.15 m,无任何遇阻显示,且固井质量良好。采试-平1井的顺利完钻,表明该井所应用的钻井工艺和技术是可行的,对胜利油田大井眼水平井的安全优质钻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明 《石油机械》2014,(12):32-35
φ177.8 mm套管内的小井眼窄间隙井钻遇高压层、易坍塌地层及漏失地层时,若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和井身结构则难以下入技术套管封隔漏失层实施二开次钻井及完井作业,若采用膨胀套管充当技术套管,构建"临时井壁"封隔复杂层将面临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悬挂直连型尾管代替膨胀套管的封隔方案,利用膨胀悬挂器悬挂大直径尾管和提供尾管头密封的优势封堵复杂层,然后下入随钻扩眼钻头钻至目的层,实现二开次完井。对随钻扩眼钻头和大通径膨胀悬挂器进行了设计,对尾管尺寸进行了优选,对固井附件和固井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3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二开次套管完井作业,能成功封隔漏失层,满足钻井及完井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井底地带应力应变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井底较远的上部井眼受力分析可简化为平面应力。离井底较近时,由于"端面开挖效应"就是三维力学问题,对此目前尚无解析解。通过实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地下双向水平应力相同时,水平应力同步增大或减小,对井底地带的稳定性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双向水平应力不同时,随着差异的增大,井底岩石各向异性程度增大,钻头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漂移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2.
长裸眼定向井的钻井液工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长裸眼中斜度定向井的钻井液体系及处理方案,以及润滑防卡、井眼净化和井壁稳定等3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列举了4口井的应用情况及钻井液性能。实践证明,所选择的钻井液工艺技术较好地满足了钻深3623m、井斜49°、井底水平位移1229m、裸眼井段长达3224.5 m、裸眼斜井段长达2292 m的定向井对钻井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井眼弯曲平面倾角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眼轨迹的空间形状是影响钻头侧向力特别是方位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文中利用弯曲平面倾角来描述井眼轨迹的弯曲方向,并探讨了弯曲平面倾角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弯曲平面倾角和井眼曲率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描述井眼轨迹空间形状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当弯曲平面倾角为0°时,钻头上的方位力近似为零,而当弯曲平面倾角接近90°或270°时,钻头上的方位力绝对值最大。在不考虑地层因素的影响时,井眼的弯曲平面倾角及弯曲程度是产生钻头方位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现场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及大斜度井下部钻具组合的弹性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伟 《石油机械》1995,23(11):32-37
应用能量法研究了水平井及大斜度井钻柱的弹性稳定性。在研究压杆弹性稳定性的能量方程过程中,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分析了钻柱转速、钻头扭矩、井斜角以及钻柱的几何尺寸、钻柱自重引起的横向均布载荷等参数对下部钻柱弹性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导出了在水平井及大斜度井中下部钻具组合临界钻压的计算公式。这对指导水平并及大斜度井的现场施工、正确选择钻井参数和选配钻具组合、确保井下钻具安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位移井技术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介绍国内外大位移井的基础上,指出大位移井的突出特点是?311mm(12?in)井眼处于大斜度长裸眼稳斜段,这就决定了扭矩/摩阻是钻大位移井的核心问题。文中重点介绍了大位移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扭矩/摩阻和井眼轨道控制工具等三项钻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认为我国已有钻2600m以上水平位移井的能力,应借鉴国外把水平位移4000m的井作为六位移井起步的经验,但应对设备能力进行评估和适当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孙溪涛 《测井技术》2003,27(Z1):36-38
阐述了射孔弹穿孔过程以及射孔损害对油气井产能的影响.介绍了一种射孔孔眼表皮系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孔眼长度、孔眼密度、孔眼直径和相位等孔眼参数对表皮系数的影响以及与油气井产能的关系.指出穿深、孔密、相位对表皮系数和油气井产能影响较大,而孔径的影响则很小.为正确地选择合理的射孔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油气井的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河地区上部地层阻卡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塔河地区上部地层具有“可钻性好、胶结性差,渗透性强,弱膨胀,强分散”的特点,机械钻速比较高,但普遍存在起下钻阻卡现象,由阻卡引起的井下复杂情况时有发生。分析阻卡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钻屑极易分散,加上井眼大,产屑量大,给钻井液造成严重固相污染;(2)钻屑与井壁粘结,造成“人工缩径”,引起阻卡;(3)地层渗透性好,特别是在砂岩井段,“人工缩径”引起阻卡;(4)部分泥岩缩径。提出解决阻卡的“四大措施”,即:(1)使用加足高分子量包被剂的聚合物粘并液;(2)大排量循环钻井液;(3)高效固控,保证钻井液清洁;(4)加强短程起下钻工作,通过实施这“四大措施”,较好的解决了塔河地区阻卡问题,阻卡严重的井,在实施“四大措施”的基础上,还可将钻井液密度由1.15g/cm^3提高到1.20g/cm^3。  相似文献   

18.
赵东F-1井是大港油田第一口对外反承包的四段制定向探井,是我国陆上迄今为止水平位移最大的定向井,共有4个靶点。完钻井深4420m,垂深3329.02m,水平位移2624.70m,最大井斜52.48°;中靶精度高,靶区偏差最大17.94m,井眼轨迹与设计线最大偏差仅2.3°。应用电动钻机和顶部驱动钻井设备,优化钻具组合,完善钻井液性能,仅用79d就安全优质地钻成了这口大斜度高难度定向井。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优快钻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了塔河油田上部砂泥岩易缩径地层、难点,针对长裸眼井钻遇不同地层所出现的不同问题,下部易扩径的三叠系石炭系硬脆性地层的地质特征及钻井技术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并采取了不同的维护处理措施,成功解决了塔河油田优快钻井中长裸眼地层的井眼稳定、钻井液性能维护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扩孔方法提高侧钻小眼井的固井质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造成侧钻小井眼井固井质量低、寿命短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所采取的措施和扩孔施工工艺。现场实践证明,侧钻后对小井眼进行扩孔,可以迅速去掉钻井过程中形成的污染带,降低钻井液侵入油层的深度,减少对油层的污染,提高油井产量。扩孔后井壁上形成的滤饼薄且致密程度低,易于在固井时冲洗掉,可以有效地提高第2界面的固井质量,减少后期的油气水窜。扩孔加大了环空间隙,固井后水泥环厚度和强度增大,可以延长侧钻小井眼油井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