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床水流卡门常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分析了动床水流速分布与卡门常数x值的关系,指出在主流区仍遵循对数定律.但x值常常偏离0.4.动床水流流速分布是含沙量及其分布、推移质运动强度、沙波发育、消长、床面糙度、紊流涡体尺寸、强度及其分布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相同的U值下.可以有不同形状的流速分布.x值可以远大于0.4,也可以远小于0.4.x=0.4只代表一种平均分布. 卡门常数x值实质上是反映流速分布变化的一个参数.流速分布越均匀,du/dy就越小,x值大于0.4越多.流速分布越不均匀,du/dy就越大,x值小于0.4越多.平均x值将因采用的理论参考平面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不能简单地取K=D_65和x=0.4.初步分布认为,x值与水流相对强度参数F_rU/W_50有关.根据不同的情况可用式(12)~(16)或式(17)~(18)来描述K值和x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高低含沙水流流速分布的统一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舒安平  刘青泉  费祥俊 《水利学报》2006,37(10):1175-1180
作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典型的固液两相流,挟沙水流流速分布具有与清水不同的变化规律。本文明确挟沙紊流(无流核)为研究对象,通过天然沙挟沙水流流速试验,首先分析紊动状态下高、低含沙水流流速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同时反映含沙量和颗粒级配影响的相对黏度指标,分析高、低含沙紊流的卡门常数κ统一规律及其表达式,由此将高、低含沙水流流速分布统一于卡尔曼-勃兰德尔对数流速分布公式上,并应用室内粉煤灰等试验资料分别验证了卡门常数κ及卡尔曼-勃兰德尔对数流速分布公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项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揭示高、低含沙水流的水流结构与输沙机理以及对河道整治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揭示了峡谷与宽谷河道水流结构特性与阻力损失的机理和同异,指出前者的综合糙率常比后者大1-3倍,其原因除了通常认识的周界粗糙度不同有影响外,主要因素是河型和断面形态(B/H)不同,紊流涡体的产生、规模、强度和分布不同,集中表现在水流内部结构不同所引起的能损不同的结果。论证了阻力系数公式(5)仍可用于三维水流。但卡门常数K值不再是0.4;峡谷河道水流的K值可用式(8)或式(9)求解。宽阔河道水流的K值可用文献的公式计算,在动床水流中,K不仅是表征流速分布变化的一个系数,也是衡量水流阻力系数变化和床面形态定性变化的一个指标,是阻力系数的重要组成部门。引入紊流能损理论(即K值的变化)之后,水流阻力变化规律便与水流结构变化和床面形态变化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取得了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的结果,解决了现有的糙度阻力系数公式无法求解超高(低)阻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挟沙水流卡门常数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特别是其中的卡门常数,一直是冲积河流水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实测资料表明挟沙水流流速分布仍遵循对数流速分布规律,但在主流区的卡门常数要小于清水时的卡门常数,而在近底区的卡门常数与清水基本一致.在引入颗粒切应力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了同时适用于主流区和近底区的统一流速分布模型.利用该流速分布模型,得到挟沙水流的卡门常数沿垂线是变化的结论,即从近底区的约0.4渐变到主流区的小于0.4.并给出了主流区卡门常数的理论表达式,认为主流区卡门常数与近底区的泥沙浓度和泥沙粒径有关.该卡门常数的理论公式与实测资料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低含沙水流运动特性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着重综述了清水水流、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动特性、能量间分配关系等流动现象的内部规律,并系统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异同,文中还兼论了卡门常数。  相似文献   

6.
明渠含沙水流的垂线流速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明渠中含沙水流的垂线流速分布规律,在水槽系统中对明渠恒定均匀含沙水流进行了系列试验,利用实测流速资料,计算分析了时均流速的垂线分布。结果表明:在宽深比比较小的明渠中对最大流速点修正的对数公式可以很好地符合实测数据;水槽中心位置的卡门常数要比其边壁附近的小;卡门常数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明渠含沙水流垂线流速分布特性的研究,增强了对明渠含沙水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弯曲河道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平面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弯道水流运动方程作为分析的基础,根据弯道水流纵向流速沿垂线分布在凸岸区域眼从对数分布律,在四岸区域眼从抛物分布律,导出了分区域变自率动床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对河湾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横向分布和沿程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适用于定半经弯道的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平面分布公式的简化形式。最后采用美国FallRiver野外水流观测资料对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挟沙水流卡门常数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挟沙水流卡门常数是反映泥沙运动对水流结构影响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回顾并讨论了挟沙水流卡门常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的量纲分析,得到了影响挟沙水流卡门常数的无量纲参数的关系式,由水槽实验资料确定出卡门常数的计算公式.经有关实验观测资料和长江、黄河实测资料的检验,表明本文所得公式计算的卡门常数与实验观测资料和野外实测资料的分析值均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三组水槽试验资料,初步探讨了近底高含沙量流层对流速分布、紊动特性等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的含沙量分布规律.近底高含沙量流层的存在,改变了时均流速的分布.在主流区实测范围內,流速分布继续遵循对数定律,但公式中的卡门常数减小,亦即流速分布趋于不均匀.在近底流区內具有明显的密度梯度,其流速分布可用式(13)来描述.挟沙水流中的含沙量梯度有使紊动減弱的作用.在高含沙量条件下,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具有公式(29)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紊动强度沿垂线分布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超声流速仪进行挟沙水流水槽实验,并结合分析激光流速仪、应变式紊动流速仪的观测结果,建立了纵向紊动强度与流速、流速梯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数值实验方法,分析了水流最大流速、摩阻流速及卡曼常数对紊动强度最大值出现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汛期泥沙分布特征及其对水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以黄河口汛期六船同步测验取得的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得到含沙量与流速的垂向分布经验式,据此了解黄河口汛期的泥沙分布特征:泥沙异重流的含沙量垂向分布很不均匀,随水深的增加含沙星迅速增加;流速随水深分布均匀,无论是上层清水还是下层泥沙异重流流速都较大。并利用室内粒度分析资料研究泥沙对水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波-流-泥沙变坡水槽,进行系列二维均匀流平衡输沙情况下悬沙扩散特性研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水流情况下的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确定悬沙垂向扩散系数及它的垂向分布.所得结果表明悬沙垂向扩散系数与水流扩散系数成正比,其比例系数正比例于摩阻流速;悬沙扩散系数的垂向分布可用抛物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细颗粒悬沙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颗粒运动的PDF(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输运方程出发建立颗粒相的质量、动量和脉动速度二阶矩方程。对明渠二维恒定均匀流,利用垂向动量方程导出了修正的泥沙扩散方程,表明颗粒脉动强度梯度、升力、有效重力和紊动扩散都影响悬沙运动。理论和数值分析了细颗粒泥沙的密度、粒径、浓度,挟沙水流的水深和剪切流速等因素对泥沙扩散系数和浓度分布形状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细颗粒试验资料,表明传统扩散方程在粒径、剪切流速相对较大、水深和水沙密度比较小的流动中存在较大误差,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关中平原区坡面细沟侵蚀过程,利用定水头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6个坡度(2°、4°、6°、8°、10°、12°)、5个流量(8L/min、16L/min、24L/min、32L/min、40L/min)工况下的细沟水流含沙量及其与各水动力学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和坡度下,细沟断面流速随细沟断面的增加而呈波动性增加。断面流速与流量及断面呈显著性相关,而与坡度和平均含沙量相关性不大;不同流量和坡度条件下,含沙量随冲刷历时的增加,先急剧降低,然后呈微小波动趋势,最终归于稳定。含沙量与流量和坡度呈显著幂函数关系增加;挟沙饱和系数K变化范围为10.17~295.66,对应的不淤保证率约为73%。K随流量和坡度的增大逐渐增加,但增加的趋势逐渐减缓。由此可知,挟沙水流的剥蚀能力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5.
挟沙水流泥沙浓度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挟沙水流泥沙浓度分布的试验,研究泥沙浓度和紊动强度沿垂线的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试验结果表明泥沙浓度和紊动强度沿垂线的分布一致性较好,建立了泥沙浓度和紊动强度沿垂线分布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关系式中泥沙浓度、泥沙的中值粒径对系数K的影响,中值粒径的影响较泥沙浓度对系数K的影响大,系数K随中值粒径的减小明显减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泥沙浓度与流速、流速梯度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引用大气边界层的混掺长度表达式作为挟沙水流近壁区的混掺长度,从挟沙水流总切应力平衡方程导出了近壁区的流速分布公式,通过比较验证后推广到整个水深范围,进而使用该公式导出了挟沙水流主流区以上的混掺长度、动量交换系数和整个水深的垂向紊动强度公式 前两者与水槽资料点绘的结果吻合良好,由后者得到了垂向紊动强度增减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几个河段对不连续宽级配床沙特性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运动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认为不连续宽级配床沙特性为:泥沙粒径范围很宽,某一粒径范围泥沙较少甚至缺失,床沙粒径重量百分数具有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不连续宽级配床沙形成的一般条件为:河床床沙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河床有一定的覆盖层厚度,上游具有补给性的来沙条件,河段水流速度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8.
粗细化过程中的非均匀沙起动流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对处于淤交替(粗化细化)过程下的宽级配非均匀沙起动特点进行了分析,文中首先探讨了均匀沙起动流速的表达方式,然后引入非均匀沙暴露高度和泥沙粒径的关系和研究成果,导出了宽级配非均匀沙分级起动流速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资料检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顺直型与宽窄型复式河道水沙分布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水槽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顺直型及宽窄相间型复式河道的过流能力、流速及含沙量分布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复式河道的水沙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并对其产生的原困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通过比较滩槽流速比及滩槽流量比可以知道.宽窄复式河道的滩槽动量交换较顺直复式河道强烈。  相似文献   

20.
关于挟沙水流流速分布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是泥沙动力学中一个尚有争议 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爱因斯坦和钱宁等的变k模式和Coleman模式进 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变k模式的k值与Coleman尾流强度系数Π之间存在一一 对应的关系,并推导了这一数学关系。最后利用多组实测挟沙水流流速分布资料对这一关系 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