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疗效.方法 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先后行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三维运动范围的测定.并对2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后方置入颗粒状松质骨.结果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均明显减少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中,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19例病例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损伤脊髓或椎动脉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d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均能明显减少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经统计学检验两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三维稳定性与后路Maged螺钉内固定术相当,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估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一名21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对枕骨底到C3椎体进行层厚1mm的薄层扫描,利用MIMICS 13.0软件、Freeform Plus软件及ANSYS 9.0软件,建立正常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去除模型中横韧带的所有单元模拟寰枢关节不稳,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mm处为进钉点,经寰枢关节分别向两寰椎侧块外上角中部置钉,最终建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有限元模型。给予模型分别施加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四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螺钉的三维运动范围与应力变化,分析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在不同载荷下三维运动范围均较小,但前屈、后伸状态下三维运动范围(0.72°,1.08°)明显大于侧屈、旋转状态(0.39°,0.32°)。不同状态下应力集中区域均为螺钉经寰枢关节部位,最大应力值为10.58×107Pa,出现在后伸状态。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可靠的生物力学性能,在侧屈、旋转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优于前屈后伸状态,螺钉经寰枢关节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为可能的断钉部位,临床应用时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和刚度。方法: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对15例新鲜尸体标本的正常、齿状突切除、三种不同有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Brooks法寰枢关节内固定术等状态进行三维角度运动范围和关节刚度进行测试。结果: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明显减少寰枢关节的各向角度运动范围;三种不同方法之间寰枢关节的各向角度运动范围和刚度无明显差异;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较后路Brooks法内固定术,寰枢关节的旋转和侧屈运动范围减少更明显,寰枢关节的由前向后剪切和旋转刚度更高。结论: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稳定性和刚度达到了临床治疗的要求,术后对外固定强度的依赖较低,三种不同方法的生物力学结果相近,为简化操作和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前路经寰枢关节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三维稳定性。[方法]8例颈椎新鲜标本,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完整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运动范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路固定的前屈为(1.39±0.26)°,后伸为(1.40±0.22)°,侧屈为(1.43±0.23)°,旋转为(1.77±0.34)°。后路固定的前屈为(1.37±0.23)°,后伸为(1.39±0.20)°,侧屈为(1.41±0.22)°,旋转为(1.77±0.33)°,前路经寰枢关节锁定钛板螺钉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寰枢椎三维运动范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前屈P=0.930,后伸P=0.952,左右侧屈P=0.947,左右旋转P=0.950)。[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锁定钛板螺钉固定术的三维稳定性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当,为寰枢椎不稳患者提供了一种手术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试研究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6例依次参加5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固定组、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组及后路Brooks钢丝固定组,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法,差异标准置于0.05.[结果]前屈稳定性上,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和Brooks组差异无显著性(P=0.525),但两者不如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P<0.05).后伸稳定性上,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差异无显著性(P=0.372),且两者稳定性明显强于Brooks组(P<0.05).侧屈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与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差异无显著性(P=0.216),且两者稳定性明显强于Brooks组.旋转稳定性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优于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而后者又较Brooks组稳定性强(P<0.05).[结论]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其对于寰枢椎的稳定性弱于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但明显强于Brooks,能够为寰枢椎不稳的病例提供可靠的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100对中国成人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对与临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并对11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了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后方置入颗粒状松质骨.结果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冠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外偏角(5.5±2.0)度,最大外偏角(23.6±2.1)度,矢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后倾角(14.9±2.6)度,最大后倾角(25.6 ±2.5)度,内侧钉道距离(16.58±1.49)mm,外侧钉道距离(26.44±1.75)mln.11例患者中,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10例病例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便,损伤脊髓或椎动脉的风险较小,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0具国人干燥枕颈部标本,测量与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解剖径线及钉道参数;并以此类数据为依据,在所测量的干燥标本上模拟行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经X线摄片检查内固定位置并测量钉道实际角度。[结果]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呈后倾,在冠状面上呈外倾。左右两侧钉道角度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理想外倾角为(18.15±3.70)°,理想后倾角为(24.20±4.91)°,理想钉道长度为(34.45±2.9)mm;模拟行内固定验证,术后影像学及直视下检查结果显示,螺钉钉道均经过枕寰枢关节,角度均在此范围内,无穿出骨质者。[结论]采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行枕颈融合内固定在解剖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骨科:脊柱     
经前路颈椎多节段椎管扩大术的实验研究;颈椎后路经关节螺钉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经口咽Ⅱ型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83例,男5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6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16例,C2,3前路钢板内固定23例,齿状突螺钉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5例,齿状突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2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寰枢椎获得稳定。36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及5例齿状突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者,未植骨,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病例: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齿状突ⅡC型粉碎性骨折并寰枢关节前脱位,齿状突及植骨未骨性愈合,但寰枢关节纤维连接无不稳定表现;1例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Ⅰ期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Ⅱ期后路Brooks钢丝内固定后路植骨,寰枢椎骨性融合。其他病例均植骨并获骨性融合。结论:上颈椎不稳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及不稳类型,选择相应的前路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olume of the hypophysis, of the epiphysis and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to body weight and volume of the hypothalamus were studied on 193 rodents belonging to 41 species. Concerning the volume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regression slopes of Rodentia occupy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those of Isectivora and Prosimians studied by BAUCHOT. The volume of the epiphysis in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the weight of the body than that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volume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increases on the contrary more slowl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