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青花艺术魅力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辉球 《景德镇陶瓷》1997,7(4):22-23,27
  相似文献   

2.
胡涛 《景德镇陶瓷》2012,(4):178-179
景德镇陶瓷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品种繁多、风格独特。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其中有人称神奇珍品的薄胎瓷,还有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的雕塑瓷。由此可见,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3.
作为官窑之一,汝窑一直深受皇室的喜爱。尤其是在北宋时期,汝窑所烧制的汝瓷因为其莹润的天青釉色、多种类的器型和规整的造型而出名。宋代的汝瓷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汝瓷是何等珍贵。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介绍汝瓷的历史发展和器型、釉色等特色来感受汝瓷的艺术魅力,并结合当代汝瓷的发展现状探讨一下汝瓷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小就在景德镇这具有千年陶瓷文化的氛围中长大,唯独被青花的艺术魅力所吸引。青花瓷的生命力,在于它白地蓝花,靓丽雅致,每一幅青花纹样,都是一幅古人留下的中国水墨画。此外,在青花瓷花鸟画纹饰中,不论是花卉、翎毛,还是鱼虫、走兽之类,一幅幅幽倩素雅的青花瓷画,无不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和吉祥的象征。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青花瓷有着独特的青蓝色纹饰,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有着清新淡雅的一笔,不奢华,但却给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5.
陈烙铭  金爱文 《陶瓷研究》2007,22(1):103-104
中国陶瓷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民族艺术特色浓郁,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从汉代开始就进入素瓷时代,从元代就改变了单一的素色瓷而进入多色彩的发展阶段,明、清两朝景德镇瓷集天下陶瓷之大成,康、雍、乾三代,景德镇陶瓷发展极至,被称为中国陶瓷的鼎盛期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辉煌年代。景德镇瓷器闻名天下,以其精湛的工艺、美观的造型、独特的风格为世人称赞,经千年风雨、历代更替而盛名不衰。  相似文献   

6.
方李莉 《陶瓷学报》2000,21(4):235-241
通过景德镇民窑的研究,探讨了有关民间手工陶瓷艺术和文化研究方面的方法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瓷文化丛”的概念。“瓷文化丛”深入到依赖其所生存的陶工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了其衣、食、住、行等生活的细节,它们是陶工们“全部生命活动的蓝图”。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中,陶工们发展出了一套相应的技术和文化艺术,而就是这套相应的技术和文化艺术决定了他们的群体结构和活动模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审美和看法,以及对文化历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伍亮 《陶瓷研究》2020,(6):59-61
放眼景德镇的的陶瓷艺术,青花瓷是浩瀚星空里一颗最亮的星星,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有着浓厚的传统名族文化特征和艺术审美性,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质朴纯真的美感,享誉海外。本文通过论述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演变过程,景德镇青花瓷绘画者的三大流派:"学院派"、景德镇工艺美术师和外来青花画家各自的艺术特点,从物质化审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青花瓷的艺术价值等几方面对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魅力进行探究。因此,希望本课题的研究对陶瓷爱好者、收藏者和艺术工作者对青花瓷的艺术魅力有更新、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锡良 《中国陶瓷》2005,41(3):85-85
《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付梓出版,我深感欣慰。文跃熟谙粉彩诸多工艺技法且精于绘画,已获得专业高级职称,由其撰写本书,是谓“酣墨绘瓷器,妙笔著文章”,可喜可贺。粉彩肇始于清代,是在陶瓷古彩绘画基础上,汲取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装饰艺术,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粉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景德镇的四大名瓷皆为陶瓷装饰的分支,青花及釉下彩绘,玲珑属坯体装饰,颜色釉系釉的本色表现,而粉彩瓷则是釉上彩绘。粉彩瓷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陶瓷古国,瓷器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粉彩作为一个陶瓷装饰的画种,以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秀丽雅致的艺术特色,数百年来唤起了人们的无限美感,成为景德镇著名的四大装饰之一.  相似文献   

10.
Wayne Higby  金文丽 《中国陶瓷》2007,43(2):68-68,75
1911年,清朝衰落。自此有关中国陶瓷艺术学术方面的论述将所有历经朝代直到清代的物品载入了史册。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最近的瓷器展出一“瓷器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景德镇作为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的瓷都,在这次展览目录中包括该博物馆馆长Mimi Gardner Gates所作的附录中得以频繁地提及,正表明了:当今虽然陶瓷作品在景德镇仍然继续,但也许除了清代成就的余音之外,鲜有艺术上的意义,这一点显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并没有重要文献会告诉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瓷器的故事”目录对于Robert Tichane于1983年发表的《景德镇》一书,一本令人大开眼界的书作出了脚注,并将其推崇为中国景德镇之行的“当代报道”。当然,这里的“当代”是从艺术历史的标准而言,而不是从时间上的最近而言,任何人必须大胆深入挖掘这样一个问题,即自从清代结束以来,中国的陶瓷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结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不断发展的今日,青花瓷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保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离不开青花装饰艺术之美。本文通过论述青花瓷的青白关系、青花装饰蕴含的韵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探究青花瓷艺术价值审美。  相似文献   

13.
何琦 《陶瓷》2011,(4):13
艺术与现代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密不可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黄俊颖 《陶瓷》2022,(1):90-91,126
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之一,青花瓷历史悠久,点缀世人的生活已达千余年,甚而,它更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但是青花艺术不能裹足不前,要做到传承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实验与创新.实验是发展的动力,当代艺术家们在实验创作中对传统工艺技法进行革新与突破,使得青花瓷绘从程式化的绘画风格逐渐转变成艺术家们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化表达语言.本文...  相似文献   

15.
审美变形是艺术美实现最根本的基础,其本质是对日常感觉模式与日常形式结构的审美突破的结果。本文对青花瓷艺术创作的审美变形活动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以现实的“不美”形象来揭示人生苦难或推崇内真高于外美的艺术格调,以“反叛”的艺术形式来抵制人类文明的制度化、商业化、机械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肯定和尊重。德化青花瓷艺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花瓷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发展的时代,青花瓷艺的传承却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方面是陶瓷产业的结构对其产生重大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尊重青花瓷艺的文化,同时创新的核心一定要稳抓,发展青花瓷艺文化创新产业就要打造出过硬的青花瓷品牌为出发点,同时青花瓷艺的文化特区要积极开发,并做好青花瓷文化旅游保护性发展,就此让德化青花瓷艺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艺术瓷创作近二十年,和众多同行一样,从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中传承了一整套陶瓷绘画的创作技法。在经历了较长的摹仿古人和大师作品的学习阶段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和审美风格。可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最高的追求是自我实现。笔者常常按捺不住表达自我的冲动,不满足于作品自我重复,不满足于与他  相似文献   

18.
慢设计是西方新兴艺术设计理念,当代粉彩瓷艺术具备充分地引入慢设计的基础。而粉彩瓷引入慢设计需要遵循一些与时代相契合的原则,在当代粉彩瓷艺术中引入慢设计对于推动粉彩瓷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陶瓷艺术教育在各大、专院校的兴起,高温梭式窑也成为高校艺术陶瓷创作中常用的教学、科研设备。本文结合陶艺教育需求及陶瓷艺术瓷烧成特点,对高温燃气梭式窑炉的烧成操作以及窑炉日常管理维护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游凌志 《陶瓷研究》2012,(2):105-106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源于古典粉彩与浅绛彩人物瓷画,秉承其文人画气息,并深受海上画派影响形成其独特艺术特色。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影响深远,及至当代仍发挥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