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及其发病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以探讨其发病因素。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3、CD4、CD8、CD56)对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子宫肌瘤患者,20例正常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妇女比较,内异症组T3、T4、T4/T8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T8稍高(P>0.05)。与肌瘤组比较,内异症组T4、T8稍低,T3相近,T4/T8稍高,无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与正常妇女比较,T3、T4/T8明显下降(P<0.01);T4稍下降(P>0.05),T8明显上升(P<0.05)。三组间NK细胞值为肌瘤组>内异症组>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内异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子宫肌瘤患者相近。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为其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C3b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IcR)测定44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采用4-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并与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RC3bR及NK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其值随内异症病情加重有逐渐下降趋势;内异症组Ⅲ,Ⅳ期患者RI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4 例内异症患者RC3bR值与NK细胞活性的降低程度呈直线正相关(r=0.6659,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可能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有手术指征的EMS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实施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并于手术前、术后1d和术后3 d时取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C4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及IgM、IgA、C4无显著性差异(P>0.05);IgG、C3术后1 d时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3 d时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但开腹手术组较腹腔镜手术组下降更明显(P<0.01);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在术后1d时较术前上升(P<0.01),术后3 d时明显回落,但开腹手术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EMS患者损伤小,对炎症相关因子有一定影响,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影响轻微,且恢复迅速,是EMS患者腹腔镜术后迅速康复的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很多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与免疫机能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免疫的第一线防御细胞,在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NK细胞活性及数量进行检测,以探讨NK细胞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  相似文献   

5.
胡珊  李力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3,32(5):555-55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免疫机理。方法 选择临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明原因不孕的正常盆腔为对照。采取ELISA检测腹腔液IL—6水平,以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液IL—6水平显著增高,外周血CD4^ T细胞数目增加,而CD8^ T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免疫细胞处于异常活化状态、体内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在局部表现特别明显。提示IL—6可能通过直接细胞毒或协同作用干扰生殖活动多个环节,从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立群 《医学综述》2000,6(9):385-38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外,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腹膜、膀胱和直肠等处,形成浸润性病变,是一种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发生在育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疾病,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关EM的组织发生学研究者曾经提出过许多学说,能被人们接受的主要有三种,即体腔组织转化学说、种植学说和诱导学说.显然EM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某种单一的理论来解释,Olive等(1993年)提出工EM是在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下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碎片发生异位种植引起的.目前这一理论己经被广泛地接受,除经血逆流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如免疫功能的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可能决定着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程度,例如免疫功能受损可以导致机体清除子宫内膜碎片的能力发生缺陷,从而使发生EM的可能性增加.大量地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胃汤(YWD)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初步探讨YWD治疗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达那唑对照组、YWD高、中、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异位内膜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CD4+和CD8+。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YWD各剂量组异位内膜体积显著缩小(P〈0.05),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CD4+、CD4+/CD8+比值增高,CD8+降低。结论:YWD对大鼠EM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调节外周T细胞亚群紊乱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内异症) 患者的免疫指标进行测定, 探讨内异症患者体液与细胞免疫的状态, 并分析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卵巢肿瘤相关抗原(CA125) 在内异症诊断方面的意义。检测内异症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 , 补体C3 、C4 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的含量及EMAb、CA125 , 并与盆腔炎组、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内异症组与盆腔炎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 内异症组与盆腔炎组相比, 仅IgG 含量降低( P< 0.01) ,IgM、Ig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内异症组与对照组相比, C3 、C4 有升高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 CD4/CD8 较对照组升高( P< 0.05) , CD3 、CD4 均无明显变化。内异症患者EMAb 阳性率59.1% ,CA125 升高者仅14% ; 盆腔炎患者EMAb 阳性率0 % , CA125 升高者占50% 。认为内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亢进, 尤以体液免疫亢进为主, 其程度与盆腔炎患者相近。EMAb 在内异症诊断方面具较高的特异性,CA1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大鼠模型 ,探讨模型鼠的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及数目的变化 ,及这一变化能否通过输注方式传给正常大鼠。方法 将雌鼠子宫移植于肠系膜制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4周后切除模型鼠脾脏和剩余子宫。将去除单核细胞后的脾细胞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入正常鼠 ,4d后测定其NK细胞活性 ,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中的免疫细胞。共分 4组 :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 (A组 ) ,脾细胞注射对照组 (B组 ) ,异位症模型组(C组 ) ,接受脾细胞注射组 (D组 )。结果 与A组相比 ,C组脾NK细胞活性降至 42 %,而D组降至 3 9%(P <0 0 0 1)。免疫组化方面 ,C组和D组NK细胞数与A组相比分别下降至 62 %和 5 5 %(P <0 0 0 1)。结论 内异症模型鼠脾脏NK细胞活性下降 ,内膜中NK细胞数减少。通过细胞输注可导致正常鼠发生同样变化  相似文献   

10.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临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为对照。采取CTLL细胞 法检测腹腔液IL-2生物活性,以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的作用及其与分期的关系。方法Ⅰ~Ⅳ期EMT患者
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及腹腔积液内NKT含量,用ELISA法检查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含量,并选取同龄段
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Ⅳ期EMT患者外周血NKT、IFN-γ及IL-4均明显降低,且外周血及腹腔
积液内以上三者的含量均呈现Ⅰ>Ⅱ>Ⅲ>Ⅳ的关系,两组间的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
NKT、IFN-γ及IL-4当中任意一个因素均与Ⅰ、Ⅱ、Ⅲ及Ⅳ的任意一期呈显著负相关性(r均大于0.06,P均小于0.05)。结论NKT
及其细胞因子IFN-γ及IL-4在EMT发病机制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EMT的分期密切相关,可能是该病的一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体外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腹腔液(PF)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作用。方法:以Hela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LDH释放法测定与EM 患者PF共同孵育后正常人血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作用2 h 时,非EM 患者和EM 患者PF对正常人外周血NK 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7.1±18.9)% 和(65.2±21.8)% ,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 0.01)。抑制率与EM 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 0.602 3, P< 0.05)。延长PF与淋巴细胞的作用时间,则PF对NK 细胞活性的抑制率也随之升高。结论:EM 患者的PF对NK 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NDV-ATV对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术后NDV ATV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115例术后接受NDV ATV治疗的肿瘤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 ,并以 4 2例术后未接受NDV ATV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接受NDV ATV治疗的肿瘤患者 ,术后外周血中CD3+ 、CD4 + 所占比率、NK细胞活性和CD4 + /CD8+ 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P<0 0 1) ,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 ATV治疗的手术对照组患者 (P <0 0 5 )。结论 NDV ATV能改善肿瘤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四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ASA Ⅰ~Ⅱ级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6例.Ⅰ组为吸入全麻组,Ⅱ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Ⅳ组为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放疗前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应激状态,探讨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9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均行放射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观察其变化.分析放疗前免疫应激状态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法研究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CD3+ CD4+ (Th)T细胞、CD8+ CD28+T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提示:CD3+ CD8+ (Ts)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则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NK细胞与TNM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h细胞比例或CD8+ CD28+T淋巴细胞比例高的食管癌患者其总体生存率要好于低比例患者(P<0.05);Cox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h细胞比例是预测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放疗前外周血Th细胞比例可能有助于判断食管癌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儿细胞免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无症状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对母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慢性HBV感染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并与30例健康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对照。[结果]研究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白细胞分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脐血与对照组新生儿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白细胞分类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妇外周血与其新生儿脐血对应的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白细胞分类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慢性携带HBV对母儿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study, T lymphocyte subsets, NK and ADCC activity, and lymphocytetransformation rate (LT) were investigated by flow cytornetry and micro- LDH relcasing test in 67patic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of host immuni-ty after operation and tumor (?) were, further explored by follow-up study and general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ost immunosuppression became more severe in two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n, gradually relurned to the level before opcration—"postoperativeimmunosuppressive period". Recovery time of postoperative immunosuppressive period andimmunc function condition of host after operation were closcly correlated with HCC recurrence rate.After operation, intensive immunologic examination can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inding highrisk population with turnor rccurrence and perfonning an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immunotherapyagainst tumor rocurrence at (?)st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的腹腔液对自然杀伤 (NK )细胞的作用 ,以及与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前列腺素 (PG)含量的关系。方法 :以 He L a细胞作为靶细胞 ,采用 L DH释放法测定与 EM患者腹腔液共同孵育后正常人血 NK细胞活性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腹腔液中 PG和 IL - 6的含量。 结果 :在作用 2 h时 ,非 EM患者和 EM患者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 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 (37.1± 18.9) %和 (6 5 .2± 2 1.8) % ,两者相差非常显著 (P<0 .0 1) ,抑制率与 E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r=0 .6 0 2 3,P<0 .0 5 )。延长腹腔液与淋巴细胞的作用时间 ,则对 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也随之升高。 EM - 期的患者腹腔液中 IL - 6含量为 (0 .6 1± 0 .4 7)μg/ 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4 3± 0 .39)μg/ L (P<0 .0 1) , - 期组 [(0 .4 9± 0 .36 )μg/ L ]与对照组相似 (P>0 .0 5 )。腹腔液中 IL - 6的含量与其对 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r=0 .2 38,P>0 .0 5 )。 EM患者腹腔液中 PGE2 和 PGF2α含量均明显升高 ,其中 - 期患者腹腔液对 NK细胞抑制率与PGE2 含量呈正相关 (r=0 .5 13,P<0 .0 5 ) ;与 PGF2α也呈正相关 (r=0 .4 2 5 ,P<0 .0 5 )。结论 :EM患者的腹腔液对 NK细胞活性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