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经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3年 10月至 2 0 0 1年 2月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S)患者 2 0例 ,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腹腔镜脾切除组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16例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例。男 7例 ,女13例 ,年龄 16~ 6 5岁 ,平均 33岁。脾脏大小 8cm× 5cm×4cm~ 2 2cm× 13cm× 6cm ,平均 12cm× 8cm× 5cm。术中发现副脾 4例 (2 0 % )。 1988年 7月至 1993年 8月间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脾切除治疗血液病患者 2 2例 ,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既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史多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给以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平稳后做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既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史多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给以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平稳后做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既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史多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给以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平稳后做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5.
草酸钙肾结石的研究现状: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5%~15%的人群一生中会罹患肾结石,其中大部分的结石成分是草酸钙(calcium oxalate,CaOx)[1].多数CaOx肾结石患者未发现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存在,称之为特发性草酸钙结石(idiopathic calcium oxalate,iCaOx);一些患者存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其他钙代谢异常疾病;一些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高草酸尿症,其中因肠道疾病导致草酸吸收增多而引起的称为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因基因缺陷导致草酸代谢异常而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PHO).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关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发生血小板增多的情况以及预后的报道较少。目的:研究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且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患者资料,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者纳入研究组,同时按照1∶3的比例随机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术后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侧凸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脊柱侧凸类型、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信息进行比较,并观察研究组内科会诊及治疗方案、血小板水平恢复趋势以及血栓情况。结果: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侧凸患者2512例,其中22例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88%(22/2512),重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24%(6/2512)。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色素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12),肺部感染和(或)胸腔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37)。22例患者经内科会诊后均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行相关检查未发现血栓栓塞事件。2例血小板极度血小板增多患者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随访中所有患者血小板水平呈逐步恢复趋势,最终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不高,主要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手术创伤、贫血状态、感染等因素相关,未增加血栓事件风险,对症处理相关因素后一般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可并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我们收治1例ET并发膜性肾病,报告如下. 女性,60岁,汉族,因水肿、蛋白尿2年于2009年10月19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水肿,24 h尿蛋白量6.28g,血白蛋白28 g/L,血小板1005×109/L,骨髓像示血小板增多症,接受甲泼尼龙、静滴环磷酰胺及羟基脲治疗.2008年1月,24 h尿蛋白量降至1.43 g,血小板降至100×109/L,甲泼尼龙减量,近3个月停用.近两年间歇出现皮肤紫癜或瘀斑及四肢抽搐;近两个月间歇足趾远端掌侧烧灼感;近10 d右膝关节肿痛;近7 d夜尿多.高血压史14年.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的双镜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无蠕动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我院于1999年12月-2004年3月利用双镜联合治疗1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血小板减少症在孕产妇中的发病率高达6%~10%,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甚至超过了贫血[1,2]。产妇血小板减少与一般人群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相似,包括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分布异常和消耗过度等。其中,遗传因素包括代谢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免疫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其慢性发病的主要原因[3]。美国血液学协会和英国血液学标准协会将Plt80 000/mm3定义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症[4]。血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假性高钾血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早识别假性高钾血症,预防隐性低钾血症、血栓栓塞及出血,做好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经过21d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阐述肾上腺主要疾患的问诊时,也讨论了原发性醛固酮症。认为本症的主要临床所见为高血压和低血钾。其主要症状为头痛,肌力减退,多饮,多尿,麻痹发作,肌不快感,感觉异常和抽搐等。多尿则表现为夜尿增多。这些症状中除头痛症状之外均为低血钾所致,所以,原发性醛固酮症初期无低血钾者就没有上述症状,因此,不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就不可能及时作出诊断。原发性醛固酮症的典型症状是周期性麻痹,麻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伴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350×109/L)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 以及伴血小板增多症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86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共纳入99例患者, 其中男性70例, 女性29例, 年龄(60.1±12.1)岁。99例患者依据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分为伴血小板增多症组(n=33)和无血小板增多症组(n=66)。比较两组性别、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临床资料以及预后, 比较伴血小板增多症组TACE治疗前后血小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伴血小板增多症与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两组男性比例、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TACE治疗前, 伴血小板增多症组肝细胞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94.4±54.5)×109/L, 高于TACE治疗后的(278.2±86.4)×109/L, 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 thrombasthenia,GT)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多在近亲婚配人群中发生,该病由血小板膜表面αⅡbβ3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引起,其特点是血小板对多种生理诱导剂反应低下或缺如,主要临床表现为鼻衄、紫癜、牙龈出血和经量增多等,而与其相关的胆道出血尚无报道[1]。现对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1例血小板无力症合并胆道出血病人进行报道。病例:女,19岁,既往有血小板无力症病史,父母非近  相似文献   

14.
脾切除对几种血液病的治疗作用(附5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对血液病病人行脾切除的治疗效果、适应证和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1998年间56例血液病病人脾切除术的资料,根据治疗效果,总结出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根据血液学参数结果,脾切除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为87.5%,80%,7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成人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要点,探讨血小板去除术在成人血小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组,单纯采用羟基脲治疗对照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为缓解、进步、无效的病例分别为15例、8例、2例,临床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x2=3.059,P <0.05)。结论血小板去除术可缓解乏力、烦热、气短、失眠等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螺内酯方案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前准备降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合并高血压痛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以大剂量螺内酯控制患者术前血压至稳定,观察患者术前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行大剂...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978~1998年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6例,其中肾上腺腺瘤111例(76%),肾上腺增生35例(24%),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术后肾上腺腺瘤82例(82/111),肾上腺增生16例(16/35),血压恢复正常,所有病人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正确的治疗取决于正确的定性诊断,分型和定位诊断,B超和CT是原醛症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大、病史长、周身血管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皮质增生两种亚型的超微病理结构.方法 对本院原醛症患者的病变标本应用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超微病理研究.结果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两种亚型均有较多的线粒体增生以及线粒体呈长管状伴层状嵴的改变,但是此两种亚型的线粒体内外膜以及线粒体嵴的变化存在较多差异.结论 人体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及数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血钾浓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李鹤英例1:女性,36岁。无任何原因的出现面红1年,于1992年3月因腹部外伤住某县医院治疗。化验发现白细胞增多,CT诊断为增殖性脾肿大,故行脾切除治疗。术后1个月出院反复鼻衄、牙龈出血。查血红蛋白153g/L,红细胞5.4×101...  相似文献   

20.
小儿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一例报告王树森,庞书舰,李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小儿罕见。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12岁。间断性全身乏力9年,高血压1年于1995年2月16日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收住院。入院前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肢体瘫痪,并有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