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煤层气分布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预测了中国煤层气远景资源量约25-35万亿m^3。,分布于39个含煤盆地或68个聚煤单元的八套含煤层系中;又探讨了煤层气不同于常规石油天然气或固体煤的勘探特性;划分了压力封闭气藏、承压水封堵气藏、顶板水网络状微渗滤封堵气藏和构造圈闭气藏四大类煤层气气藏类型;分析了煤层气高产富集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从煤的区域热变质、区域压实变质和构造应力变质上,论述了对煤层气高产富集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指出了热变质压力封闭及承压水封堵区、应力一热变质承压水封堵区和轻压实变质、后期抬升的承压水封堵区是煤层气高产富集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深入剖析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和挖掘煤岩心化验分析、测录井、地震及排采动态等资料,从构造、沉积、煤岩变质、煤层顶底板沉积相组合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入手,通过深入、系统地解剖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各个地质因素,查明研究区煤层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疆阜康白杨河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煤储层渗透率好、煤层厚度大的特殊性,依据钻井取心解吸实测数据,结合测井资料分析研究影响煤层气储层含气、孔渗特征的地质因素,建立研究区煤层气富集与开发的地质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区煤层气富集高产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的东部和西部为煤层气富集高产区,中部相对较弱,研究区呈现高产-低...  相似文献   

4.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低阶煤中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低阶煤煤层气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低阶煤煤层气开发来说,寻找煤层气富集区是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美国粉河盆地以及我国铁法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出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和5种不同的煤层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5.
陕西黄陵矿区煤层气富集主控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陵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陕西黄陵矿区煤层气富集的控制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矿区煤层气的富集模式与富集规律,并对该矿区的煤层气富集区带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矿区煤层气富集主要受煤层发育特征与深部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并依据其控制特征划分为四个煤层气富集预测区.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资源因素、煤储层因素及保存因素三个方面对沁水盆地和顺区块太原组15#煤层气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顶板岩性和上覆盖层累厚度对煤层气的保存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与含气量相关性强;(2)构造对煤层气富集有较大的影响,距离断层/陷落柱越近,煤层保存条件越差,煤层含气性越差;(3)埋藏深度对渗透率、产能的影响不明显,但对煤层气含气量成明显正相关,反映埋深对煤层气选区评价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对埋深单因素的评价标准应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8.
焦作煤田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因受煤层气的生成、运移、储藏、盖层等条件的制约,各井田、区块富集成藏也存在较大差异。深入研究了该地区影响煤田煤层气富集和分布的因素,即煤层埋深特别是基岩埋深、断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顶底板岩性的组合关系以及煤化程度,并提出了焦作煤田煤层气资源富集规律,以及有利于煤层气保存的地质条件,为焦作煤田煤层气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地质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煤层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富集程度判别指标、富集成藏形成三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的地质特征。通过对煤层地质形成及特征和评价指标的研究,选取煤层厚度、煤层孔隙度、煤层渗透率、煤级、煤层含气量等作为煤层气主要参数对煤层气富集成藏进行潜力评价。经研究资料表明:煤层厚度单井煤层气总厚度均大于10m,单层厚度大于0.6m;煤层孔隙度半径约为4~8nm之间;煤层渗透率大于2×10-3μm2;煤级为中煤级裂缝发育;煤层含气量约为4.25m3/t,可定义为煤层气潜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地质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煤层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富集程度判别指标、富集成藏形成三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的地质特征。通过对煤层地质形成及特征和评价指标的研究,选取煤层厚度、煤层孔隙度、煤层渗透率、煤级、煤层含气量等作为煤层气主要参数对煤层气富集成藏进行潜力评价。经研究表明:煤层厚度单井煤层气总厚度均大于10m,单层厚度大于0.6m;煤层孔隙度半径约为4-8nm之间;煤层渗透率大于2×10-3μm2;煤级为中煤级裂缝发育;煤层含气量约为4.25 m3/t,可定义为煤层气潜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禹州煤田是河南省主要产煤区之一,煤层气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煤层气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了该区煤层气的赋存特征,阐述了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韩城煤层气田水文地质旋回划分、构造演化和延续时间系数及含气量的综合分析,探讨了韩城煤层气田水文地质旋回对煤层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旋回,其中第Ⅰ水文地质旋回(∈-C1)只构成气田的基底,对煤层气的生成和吸附无影响;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在第Ⅱ水文地质旋回(C2-T3)沉积;第Ⅲ水文地质旋回(J1-J3)对煤层热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煤系地层在第Ⅳ水文地质旋回(K1-Q)经过了短时间高温条件下的变质作用,是煤层气生成的关键时期,历史最大含气量达到22 m 3/t。通过该区煤层等温吸附曲线的特征判断,第Ⅳ水文地质旋回渗入水文地质阶段约20 MPa煤系地层压力的降低幅度,只造成原始最大含气量18%左右的解吸气量,没有改变研究区煤层气吸附量大和资源丰富的基本特征。水文地质旋回分析方法从成因机制上说明了韩城煤层气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丰庆泰 《山西煤炭》2012,32(8):60-61,80
淮南煤田主要的控气构造类型为NWW-EW向的推覆构造,对煤系地层及煤层气形成了良好的封闭机制.富气带呈近EW向展布,与地层走向和推覆构造线一致.一系列的老地层推覆体,是控制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NNE向断裂由于受喜山期拉张应力的加强和改造,形成煤层气的逸散通道,造成煤层含气量在NNE向正断层附近明显较低.构造煤发育影响着储层的导流能力,增加了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施工煤层气井2500多口,部分配套的利用工程已经投运或在建,煤层气利用量达到100万m^3/d,标志着我国的煤层气产业正逐步由勘探阶段向产业化阶段发展。同时,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煤层气井施工装备落后短缺、缺乏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和生产管理经验,开发技术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障碍,这些问题使得煤层气开发的投资和成本增加,影响到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进程,是今后我国煤层气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层气产业现状与远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本文论述了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层气开发对外合作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层气是与煤共伴生的新型清洁能源,在能源紧张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世界主要产煤国都非常重视煤层气开发。当前,我国煤层气开发具有高技术、高风险、投入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迫切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为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煤层气开发的对外合作。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我国煤层气开发对外合作政策,来分析现行政策落实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一些促进政策落实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美国煤层气开发潜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美国主要煤层气开发盆地的地质特性与中国主要煤层气勘探开发地区(盆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对比研究,中国煤层受成煤期沉积环境和成煤期后构造活动的影响很大,煤层的非均质性表现非常明显。今后主要侧重于主生气期与主构造活动期的匹配关系研究,以及加大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山西晋城3#煤层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对煤岩化学成分、煤储层裂缝特征、煤岩密度、阳离子交换容量、煤岩吸水性、煤岩对液体吸着量和煤岩分散性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煤岩性质对煤层井壁稳定和储层损害的影响。分析表明,煤层气储层煤岩煤化程度较低,裂缝发育并被粘土等矿物充填,有较强的吸水性,当钻井液滤液进入煤层后,会导致胶结物的溶解和裂缝的扩张,使煤岩强度显著下降;裂缝中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会引起储层渗透率的下降,在钻井施工当中应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尽量避免因为煤岩化学性质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与政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论述了中国煤层气勘查、开发的现状,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煤层产业开发起步论述到二十世纪90年代煤层气产业的单井产量的重大突破,论述了中联公司成立以来,我国煤层气对外合作的情况,并指明了我国未来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对煤层气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探讨,并对煤层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