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杭州市区空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盛茂  焦荔  何曦  孙鸿良  徐鸿  杨乐  何纪平  叶贤满  张天  姚晗 《气象》2010,36(2):93-101
利用2002—2007年杭州市区空气污染物监测资料,根据杭州周边城市的每日环境空气质量,结合不同污染类型和气象资料,分析市区空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中污染天数出现频率逐年减少,空气质量正在好转,主要是首要污染物PM_(10)的浓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在三种污染类型中大范围连续污染类型中的较重污染出现天数比其他两种污染类型多一半,大范围连续污染类型时PM_(10)浓度是最高的,个别污染类型时最低,PM_(10)浓度分别为0.256 mg·m~(-3)和0.177 mg·m~(-3)。不同类型与不同天气形势的关系比较密切。杭州市区污染出现频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污染频率分别为25.6%和3.6%。不同污染类型中个别污染类型出现最多,局地连续污染类型出现最少,出现频率分别为40.7%和29.9%。不同季节不同污染类型的出现频率相差较大,局地连续污染冬季出现频率较高,个别污染在春季出现较多,大范围连续污染在秋季出现较多。夏季的空气质量最好,只有少数的个别污染出现。在不同级别污染中,Ⅲ1级(轻微污染)主要是个别污染类型,Ⅲ2级(轻度污染)和Ⅳ1级(中度污染)污染主要是大范围连续污染类型,而Ⅳ2级(中度重污染)和Ⅴ级(重度污染)污染出现时主要是受到沙尘暴影响或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个别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岳阳市2015—2017年232个区域气象站、6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和EC风场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总结了近3 a暴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暴雨产生的中低层影响系统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岳阳市暴雨过程日变化规律有集中型暴雨、持续型暴雨和波动型暴雨3个类型。岳阳市暴雨过程的空间分布频次为东部高于西部,药姑山区暴雨次数最多,强度最大,是岳阳市暴雨中心,连云山区为次暴雨频次中心和局地暴雨强度中心,幕阜山区仅有局地暴雨频次中心,地形是岳阳市暴雨出现频率高和暴雨强度大的重要因素;全市性大范围暴雨受天气系统影响更明显,地形影响也是全市性大范围暴雨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强暴雨区范围在药姑山区及其新墙河流域。区域性暴雨在连云山区有暴雨重叠区域,连云山区也是区域性暴雨中心。影响岳阳市暴雨的中低层天气系统以急流和冷切变居多,低涡次之、暖切变(横切变)和低槽较少,大多数暴雨过程有多个天气系统配合出现。  相似文献   

3.
地形效应影响数值预报结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天军  钱永甫 《大气科学》1996,20(4):452-462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的有限区域嵌套细网格原始方程模式,选取Wayne台风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为个例,试验讨论了地形效应对数值预报结果的影响。 试验方案分三类,一是真实地形,二是部分真实地形,三是均匀地形。文中着重比较了不同地形方案对Wayne台风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指出,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及高空西风槽的活动,地形的影响极为显著,真实的地形有助于改善预报质量,使得形势预报结果更为接近实际。地形对温度场的影响局地性较强,模式地形过矮和过于平滑将使得地面温度的预报偏高。对降水场的预报,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的降水区域过于分散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模式地形影响的缘故。但对大范围雨带的分布来说,地形不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模式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增幅效应和降水区分布的结构上,即模式地形增高,降水量将适度增大,雨区结构将更为复杂。地形的影响在风场环流预报中体现得也极为明显。最后作者指出,在数值模式中引入合理的模式地形,是改善预报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10日南宁市出现了局地性大暴雨天气,分析其数值预报情况后,针对天气形势和单站要素两个方面,总结出当时预报失误的原因及一些预报体会.  相似文献   

5.
陈阳  杨宇红 《广西气象》2004,25(B12):39-43
2003年9月10日南宁市出现了局地性大暴雨天气,分析其数值预报情况后,针对天气形势和单站要素两个方面,总结出当时预报失误的原因及一些预报体会。  相似文献   

6.
以1990~2002年共13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发生在沿海地区(北海、钦州、合浦、防城和防港五区县)的大范围大雾个例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沿海出现大范围大雾的四种天气形势,分别为锋面北退型,暖低控制型、锋前槽前型、槽后冷高型和副高边缘型,总结出这五种天气形势的特征,并分析了出现大范围大雾前地面各要素的特征,得出大范围大雾出现前24h地面场的有利条件。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立广西沿海地区大范围大雾预报系统,该系统读取欧洲中心,日本和T 213的数值预报产品,自动判断是否符合沿海大范围大雾出现的天气形势特征,当符合沿海大范围大雾出现的天气形势时,进一步判断是否具备大范围大雾出现的有利条件,综合判断沿海地区是否会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并将结果自动输出。  相似文献   

7.
背风波形成的非线性数值试验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翼  杜行远  刘克武 《大气科学》1978,2(3):210-218
众所周知,降水现象是由大、中、小不同尺度的运动造成的。而中,小尺度的降水,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局地暴雨和阵性降水(包括冰雹)的灾害性天气,都是在适当的大尺度背景下的中小尺度的天气现象。而这种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又往往与地形有关。例如,背风坡大风及冰雹问题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有些地方背风坡的年降水量比迎风坡要多。而冰雹现象又往往多数产生在地形的背风面。在云南、甘肃、河南、河北等都发现有上述情况。要抓灾害性天气预报,要作好降水预报,只报出大尺度的天气形势和降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中小尺度的降水预报作好才行。因此根据大形势数值预  相似文献   

8.
利用岳阳市2015~2017年232个区域气象站、6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和EC细网格风场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总结了近三年暴雨日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暴雨产生的中低层影响系统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岳阳市暴雨过程日变化规律有集中型暴雨、持续型暴雨和波动型暴雨3个类型,集中型暴雨主要出现在华容站、平江站白天和汨罗站晚上;持续型暴雨主要出现在岳阳站全天和临湘站晚上;波动型暴雨出现在临湘、湘阴、汨罗站白天和华容、湘阴、平江站晚上。岳阳市暴雨过程的空间分布频次为东部高于西部,药姑山区暴雨次数最多,强度最大,是岳阳市暴雨中心,连云山区为次暴雨频次中心和局地暴雨强度中心,幕阜山区仅有局地暴雨频次中心,地形是岳阳市暴雨出现频率高和暴雨强度大的重要因素;全市性大范围暴雨受天气系统影响更明显,地形影响也是全市性大范围暴雨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强暴雨区范围在药姑山区及其新墙河流域。区域性暴雨在连云山区有暴雨重叠区域,连云山区也是区域性暴雨中心。影响岳阳市暴雨的中低层天气系统以急流和冷切变居多,低涡次之、暖切变(横切变)和低槽较少,大多数暴雨过程有多个天气系统配合出现。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上霾雾演变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小毅  袁成松  吴震 《气象科技》2010,38(6):673-678
沪宁高速公路沿线2006年11月2-3日26个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每分钟一次的要素监测表明:霾、雾对能见度都有影响,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条件适宜时,可以互相转化演变,其间有一个并存的阶段,认识这些差异及变化的条件对提高低能见度预报水平、做好交通气象服务是有益的。文章剖析了丘陵地区谷地霾抬升以及多雾和雾出现时间早、维持时间长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浓雾的局地性和交通沿线能见度的差异。大范围连续数日的大雾大多与大范围的霾有关。在大范围霾雾共存的天气形势下,能见度恶劣现象往往持续数日,至强冷空气南下方能驱散,由于辐射降温,夜间能见度下降,白天略有好转。  相似文献   

10.
王金宝 《气象》1984,10(8):23-23
在县站预报中,如何把大范围天气形势与当地要素演变结合起来,以便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是当前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能综合反映天气形势和单站资料相结合的曲线图,称为综合指数曲线图。通过对1974—1981年连续8年的资料分析和近两年来的应用,预报效果尚好。 一、综合指数及其物理意义 1.反映东高西低形势的综合指数φ  相似文献   

11.
影响北京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孟燕军  程丛兰 《气象》2002,28(4):42-47
首先对影响北京地区大气污染扩散的地面天气形势进行了分类,然后结合1998-2000年北京南郊观象台的地面、高空资料,重点分析了在各类地面天气形势控制下北京地区局地低空、地面的气象条件特征。发现当低压类地面天气形势控制时,容易引起污染物在北京地区的汇聚和累积。比较各类地面天气形势对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浓度的影响,说明同一种天气形势对不同污染的影响程度不同,进一步证实了在低压类地面天气形势控制时,容易出现重污染。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本站资料和指标站相结合的方法,做夏季降水预报。实践结果初步表明,这种方法比单纯用本站资料做预报效果要好。 思路 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局地的天气变化,是大的天气形势在特定地理条件下的反映。重大天气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2~2008年遂溪县的日降水量R≥100mm的资料,普查降水时刻的500hPa、850hPa和海平面气压图,找出产生局地强降水天气形势,分析强降水环流背景、触发机制以及产生局地强降水的天气学指标,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本站预报强降水的流程图、预报因子和方法,为防灾减灾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边界层内大气排放物形成重污染背景解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大气中的粒子浓度普遍较高,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区域特定的大气环境过程的影响下,能形成大范围的严重污染情景.利用大气环境过程的概念,分析引起大气重污染的中尺度天气系统、近地层小尺度局地系统和稳定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发现大范围均压场条件下易出现近地层小尺度局地环流群体,大范围均压场持续演变和移动常形成大气污染汇聚带,从而形成局地严重污染的重要大气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东高红  尉英华  解以扬  刘一玮  李英华 《气象》2015,41(12):1447-145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TJ WRF)模拟资料及天津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等,选取几个典型天气过程(城区附近局地强雷暴天气过程、受海风影响明显的无天气过程)个例,分析研究天津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相互作用;重点对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相互作用触发局地强雷暴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伸展高度基本在800 hPa 附近、空间范围约为20 km、环流内有弱的辐合上升;海风环流的伸展高度在800~750 hPa、空间范围40~60 km,海风环流前沿海风锋的伸展高度为950~900 hPa,垂直上升速度平均为0.2 m·s-1 ,略强于城市热岛环流。海风环流对城市热岛环流有明显消弱作用,城市热岛环流对海风环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其阻挡的程度与城市热岛环流强度有关。随海风环流向内陆推进,海风环流与城市热岛环流相遇出现叠加,叠加后的辐合上升运动明显加强,最大上升速度可达0.6 m·s-1,并在不稳定天气形势条件下能触发局地强雷暴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与气象条件关系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去年秋、冬两段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西安市二氧化流,氮氧化物的污染是严重的。高浓度中心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西北郊,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用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发现大气污染严重时往往对应大环流天气形势稳定;当天气系统交替明显,气层不稳定时大气污染就明显减轻,从而说明了大气污染和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因此探讨大气污染和天气形势(包括局地流场和温度)的关系,对开展污染预报,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7.
在气象学上,局地强风暴是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其特点是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影响范围窄,强度大,常带来强烈的雷暴、降水、冰雹和大风等天气。由于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常对工农业生产、交通、通信和建筑设施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广东的局地强风暴主要有跑线、强雷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以及伴随的强烈降水。它们具有发生频率高、类型多、分布广、活动期长、年变化和田变化明显以及成灾强度大等特点。l广东局地强风压的时空分布特征1.1始发早,结束晚,活动期长广东省一年四季都有强对流风暴发生,一般干2月开始…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局地降水中地形和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丁青兰  王令  卞素芬 《气象科技》2009,37(2):152-15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风廓线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分析2007年7月两次局地对流天气过程发现,7月13日的局地短时暴雨是由低层东南风遇山脉抬升后产生的;7月10日的局地对流是由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形成的。利用风廓线可以判断天气形势和本站气象条件的变化。利用雷达回波图和地面自动站可以识别边界层辐合线。在考虑北京地形的同时,利用雷达严密监视天气,有望提高这类局地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营口市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10 a营口市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资料和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探讨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的地面天气形势和局地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值偏高;弱高压类、低压类和均压类天气形势均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气压梯度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强对流局地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及与高空急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天气和动力学角度讨论了高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