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麦冬多糖对2型糖尿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47例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结论:麦冬多糖胶囊具有降血糖及稳定血糖的作用,能使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降低。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n=16)及对照组(n=16)。治疗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1次•d-1或2次•d-1,对照组服等量安慰剂。治疗前后测定体重指数(BMI)、CRP、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胰岛素(PINS),并按自平衡血糖稳态分析(HOMA) 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①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FBG、PBG、FINS 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地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检测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并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等,分析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结论:对2型糖尿病除控制血糖外。降低CRP治疗应成为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之间的联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354例和正常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BG)、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BMI、WHR、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各时相INS均存在显著差异,全部样本BMI、WHR与BG、INS、TC、TG呈正相关,与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中心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两者共同参与了2型糖尿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翻白草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饮食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给予翻白草大中小剂量(18、12、6g/kg)和二甲双胍(1.2g/kg),检测空白组、模型组、翻白草3组及二甲双胍组的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翻白草可以显著降低FBG、FINS,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TC、TG亦具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翻白草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的TC、TG,纠正高Ins血症,稳定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改善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基础治疗均为口服格列吡嗪或达美康,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2hoursbloodgin—cose,P2BG)、空腹血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A1c,GHbAlc)、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modeI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ce,Homa—IR)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P2BG、FINS、GHbAlc、Homa-1R及血脂、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降糖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在防治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紊乱、血液高凝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格华止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商品名:格华止)对2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格华止治疗,每次0.5g,一日2次;安慰剂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安慰剂,疗程为24周,结果:(1)第4周时,格华止对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疗效;(2)24周后,格华止使患者体重,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膜流动性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结论:格华止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加自苦黄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前提下,治疗组给予口服苦黄胶囊2粒,3次/d,吡格列酮15mg,1次/d。对照组仅给予口服吡格列酮15mg,1次/d。30d为一疗程。患者服药前及一个疗程结束后做化验检查。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全套、胰岛素敏感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加自制苦黄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可使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抵抗减轻,血糖控制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芪蛭降糖胶囊(QJ)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阐明其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参芪降糖颗粒阳性对照组(SQ),芪蛭降糖胶囊低(QJL)、中 (QJM)和高剂量组(QJH),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C)。芪蛭降糖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34、0.68和1.35 g?kg-1;参芪降糖颗粒药物浓度为0.27 g?kg-1。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浓度药物干预治疗8周。经药物干预后,应用血糖检测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Real Time PCR法测定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联素(ADPN)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FINS和IRI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IRS-1、PI3K和GLUT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DPN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蛭降糖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参芪降糖颗粒阳性对照组大鼠FBG和IRI显著降低(P<0.01);芪蛭降糖胶囊中、高剂量组及参芪降糖颗粒阳性对照组FINS显著降低(P<0.05);芪蛭降糖胶囊中剂量组及参芪降糖颗粒阳性对照组血清TC、TG和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水平显著升高(P< 0.05);肝脏组织中IRS-1、PI3K和GLUT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芪蛭降糖胶囊中、高剂量组及参芪降糖颗粒阳性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DPN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IR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糖脂代谢、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及IL-6、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黄连素组,并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和血清TNF-α、IL-6、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同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黄连素组和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后的FBG、HbA1C、血清TNF-α、IL-6、CRP及HOMA-IR均较自身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或0.01),ISI水平则均较自身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黄连素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等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科诊治的空腹血糖(FBG)≥11.1mmol/L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4次/d三短一中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15mg/d,B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价上述指标。采用稳态模型(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评价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以HOMA-β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HOMA-IR和HOMA-IAI改善好于B组(P〈0.05),A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和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药糖脂平胶囊干预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客观评价中药糖脂平胶囊对糖耐量低减(IGT)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10例IGT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糖脂平组、阿卡波糖组),在进行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安慰剂、糖脂平、阿卡波糖干预治疗,观察2年,观察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安慰剂组空腹血糖(FPG)、OGTT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均有上升,平均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11.72%;阿卡波糖组FPG、2hPG、HbA1c显著下降,平均每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18%,与安慰剂组比较发生2型糖尿病相对危险率降低72.87%;糖脂平组FPG、2hPG、HbA1c和IR显著下降,平均每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5.39%,与安慰剂组比较发生2型糖尿病相对危险率降低54.01%。结论表明糖脂平胶囊具有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明显降低IGT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餐前30 min及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4周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然后分别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降糖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随防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细胞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2 h PG、HOMA-IR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 h INS、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FINS、BMI、TG、T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育阴煎治疗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IR)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自拟方黄芪育阴煎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I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BG,PBG及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3.4%;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c-肽及ISI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育阴煎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血脂紊乱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T)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将14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PGT组。PGT组使用PGT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杲:安慰剂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GT组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RI)、hs—CRP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PGT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16.
彭程 《广州医药》2009,40(2):30-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空腹血糖的结果分为DM1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和DM2组(血糖控制一般组),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石斛合剂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石斛合剂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和石斛合剂加减,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二甲双胍。两组疗程均为90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检测指标更为理想(P〈0.05)。结论石斛合剂对2型糖尿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HOMA—IR,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吴桐  蒲琳  王汝莲  张勤 《四川医学》2002,23(9):888-890
目的:对新型口服糖药-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单用或与二甲双瓜/磺酰脲类合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文迪雅治疗的观察,包括单一用药组(12例),合并二甲双胍组(16例),合并磺酰脲组(18组)。结果:与基线相比,文迪雅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治疗后体重略有增加,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有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有降低。结论:文迪雅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FINS、HbAlc,减少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是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观察60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FBG、餐后2h血糖、HbA1c,TC、TG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0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4例,下肢水肿2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探讨疏肝理气法对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血清CRP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CRP以及空腹和2h真胰岛素(FTI,2hTI)等指标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FBG及2hPBG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TC、TG、LDL-c、CRP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变化;FTI、2hTI、HOMA-IR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疏肝理气中药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