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比较了磷酸法和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的效果,研究了氯化锌法对稻壳和脱硅稻壳活化的工艺,探讨了料液比、活化液的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的效果要优于磷酸法,稻壳和脱硅稻壳采用氯化锌法活化的最优条件相同料液质量比1∶2.5,活化液质量分数60%,活化时间60min,活化温度600℃。产品各项吸附性能指标均能符合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2.
稻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磷酸法和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的效果,研究了氯化锌法对稻壳和脱硅稻壳活化的工艺,探讨了料液比、活化液的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的效果要优于磷酸法,稻壳和脱硅稻壳采用氯化锌法活化的最优条件相同:料液质量比1:2.5,活化液质量分数60%,活化时间60min,活化温度600℃。产品各项吸附性能指标均能符合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3.
稻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玥  陈正行 《粮油加工》2004,(10):55-57
比较了磷酸法和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的效果 ,研究了氯化锌法对稻壳和脱硅稻壳活化的工艺 ,探讨了料液比、活化液的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磷酸法和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的效果,研究了氯化锌法对稻壳和脱硅稻壳活化的工艺,探讨了料液比、活化液的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过程,并系统分析了活化温度、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活性炭脱色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用氯化锌法制备茶籽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活化液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420℃,活化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6.
蒋宏  陈远钊  张良  张宿义  胡承 《酿酒科技》2006,(3):97-99,101
利用丢糟,经碱处理后,用氯化锌活化生产活性炭。考察了料液比、ZnCl2浓度、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综合考虑了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产量,确定了较好的质量和产量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7.
研究硫酸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考察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固液比、活化剂浓度对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影响。稻壳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炭化时间2 h,炭化温度700℃;活化时间60min,活化温度60℃,固液比1︰2(g/mL),活化剂浓度1︰0.5(V(硫酸)︰V(水),mL/mL)。研究活性碳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考察pH、温度及时间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稻壳活性炭在pH 7、温度50℃、吸附时间90 min时,对废水中甲基橙的吸附去除率最高,为98.7%;废水中品红的吸附去除率在pH 6、温度60℃、吸附时间120 min时为98.1%。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稻谷加工的主要副产物稻壳和稗谷的脱硅方法。正交试验得到微波固态脱硅法的最优脱硅条件是:微波时间为10 min,微波功率为稻壳400W、稗谷200W,脱硅剂为NaOH+Na2CO3(质量比1∶1)、料剂比m原料∶m脱硅剂=5.0∶1.0。微波方式以间隙式辐照为宜,样品粒度为40目~60目,在此条件下稻壳和稗谷的脱硅率分别为61.6%和50.9%,与优化理论计算结果完全相符。微波固态脱硅法对稻壳的脱硅效果优于稗谷。与经典的NaOH溶液脱硅法(脱硅率达98.5%)相比较,微波固态脱硅法实现了选择性脱硅,为脱硅后样品保持硅的骨架奠定了基础,而且该法的环境效果明显优于经典脱硅法。两种脱硅法对稻壳和稗谷的纤维素溶解破坏程度几乎相当,微波法脱硅后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稻壳67.7%、稗谷68.1%,而经典法为稻壳62.5%、稗谷62.9%。但微波固态脱硅法还有选择性脱硅的立体有择性、有择脱硅的详细机理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炭,通过硫酸改性活性炭提高其对水相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研究改性时间、温度、料液比、硫酸浓度对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影响.考察改性活性炭在不同pH、温度、吸附时间下,对磺胺氯吡嗪钠及磺胺嘧啶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硫酸为活化改性剂,确定活性炭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90℃、改性时间60 ...  相似文献   

10.
王传荣 《中国酿造》2007,(12):61-63,76
影响(TH-AADY)复水活化后酵母活细胞数的主要因素有复水活化液的用量、糖浓度、复水活化温度和时间;通过试验确定了TH-AADY最佳复水活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TH-AADY的复水温度在38℃~40℃,时间10min~15min,活化温度为35℃,活化时间为60min,复水活化液糖浓度为5%,复水活化液的用量为TH-AADY用量的20倍。  相似文献   

11.
H3PO4法制备核桃壳活性炭及其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瑞  肖凯军  任源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8):960-964,1024
本文研究了H3PO4法制备核桃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其处理啤酒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浸渍比1:2.5,浸渍温度60℃,H3PO4浓度60%,300℃炭化80 min,600℃活化80min时,制备的活性炭对碘和亚甲基蓝的吸附值分别达到876.8 mg/L和170.3mg/L;在pH7.0的条件下,采用吸附粒径...  相似文献   

12.
稻壳是稻米加工业的重要副产物。目前稻壳的深加工利用率低,因此开发以稻壳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成为粮食深加工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以稻壳为原料,经过预炭化后,采用一定浓度的碱溶液浸泡处理,然后真空烧结活化制备出了多孔炭材料。研究了预炭化工艺和活化条件对多孔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灰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在马弗炉中300℃预炭化1h,然后采用10%KOH溶液浸泡24h,再700℃真空烧结1.5h得到的多孔炭产品比表面积达到1600cm2/g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荞麦壳利用率并且探究最佳的提取条件及增加其利用形式,本文以荞麦壳为原料,分别采用碳酸钠浸泡法和盐酸酸提法对荞麦壳中的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碳酸钠提取荞麦壳IDF的最佳工艺为碱解温度60 ℃,Na2CO3质量分数为10%,碱解时间40 min,料液比为1:13 g/mL,荞麦壳IDF的得率为82.75%,膨胀力为6.87 mL/g,持水力为379.18%。HCl酸提法提取荞麦壳I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2,酸浸温度为60 ℃,酸提时间为100 min,料液比为1:15 g/mL。荞麦壳IDF的得率为86.00%,膨胀力5.92 mL/g,持水力为365.3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盐酸法提取的IDF得率略高于碳酸钠法,但碳酸钠法提取的IDF具有更好的膨胀力和持水力等水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板栗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活性艳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巧开  邓真丽  何舟 《印染助剂》2012,29(4):32-34,38
选用板栗黄色果肉外紧贴的质坚硬、暗棕褐色的壳斗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探讨了板栗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活性艳橙脱色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板栗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00℃活化60 min,氯化锌20%,板栗壳活性炭与氯化锌溶液的料液比1∶2.用板栗壳活性炭吸附处理活性艳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90 min,活性炭2 g/L时,对质量浓度为9.74 mg/L的活性艳橙的脱色率高达92%以上,吸附后活性艳橙溶液的色度为8倍.  相似文献   

15.
俞超  周美园  刘健  王忠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401-402,413
以富锌稻米、东北香米和泰国香米三个品种(系)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如水分、灰分、蛋白质、直链淀粉、微量元素等)进行了测定,同时对三者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富锌稻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东北大米和泰国香米相差不大。而在微量元素的比较中,富锌稻米的锌含量比东北香米和泰国香米分别多了近两倍。此外,本实验还对富锌稻米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发现,无论在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是总氨基酸含量上,富锌稻米比东北大米和泰国香米都高,由此表明富锌稻米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运用TMS-Pro物性分析仪及自制仪器对稻谷外壳进行拉伸实验,测得稻谷外壳的力学特性参数及力-位移曲线,并结合稻谷外壳拉伸断裂裂纹处的显微图像分析稻谷外壳拉伸破坏过程。通过力-位移曲线和实验数据,得到稻谷外壳拉伸破坏前的力-位移回归方程,并通过对稻谷外壳的拉伸破坏力和弹性模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暨以探讨稻谷非正常破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梁新红 《酿酒》2004,31(1):75-77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以CaCl2和ZnSO4为交联剂制作固定化酵母,并将其应用于糯米稠酒的连续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2.5,以CaCl2溶液为交联剂制备的固定化酵母,应用于糯米稠酒生产的效果较好。连续发酵5批,所得糯米稠酒米香、醇香浓酸甜适中,酒体醇厚,无苦涩味。  相似文献   

18.
Storage of Indica (Oryza sativa L. cv. Katakutara) and Japonica (Oryza sativa L. cv. Kusabue) rice seeds at 30° and 40°C for 2 months in the dark did not result in the loss of viability in both cultivars. Storage at 60°C, however, resulted in a complete loss of germination after 45 days in the case of Kusabue while the Katakutara rice seeds retained 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 well above 95%. Corresponding increases in the linoleic acid content of the free fatty acid fraction and TBA values of the extracted lipid fraction were also observed in Kusabue rice seeds.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Indica rice seeds were better protected than the Japonica rice seeds by the enclosing rice hull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  相似文献   

19.
新型吸附剂稻壳灰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庆慈 《中国油脂》2002,27(1):29-30
综述了稻壳灰经酸、水洗涤处理对游离脂肪酸和胡萝卜素的吸附性能 ,以及其他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