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滇Ⅰ型不育系繁殖栽插密度和基本苗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榆A繁殖田母本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基本苗数的结果分析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以母本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高.不同栽插基本苗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不同栽插基本苗数×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黎榆A繁殖母本栽插以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佳.  相似文献   

2.
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平塘县水稻单产水平,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塘县水稻宽窄行栽插中,采用25cm窄行,即密度为22.5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苗产量最高。穴栽2粒苗与适当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的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合理地管好田间基本苗,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关键措施。什么样的基本苗密度才是合理的呢?实践证明,每667平方米(1亩)栽插1.5万~2万穴,每穴栽插4蘖苗左右,基本苗可达到6万~8万。大穗型的品种每667平方米插1.2万~1.5万穴基本苗可达4.8万~6万。在此基本苗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科学管理,可使有效穗达到20万左右,利于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4.
选用Y两优900超级稻品种,设计在亩栽插1.9万穴的栽插密度下,穴栽基本苗数分别为2株、3株、4株、5株、6株、7株共6个处理,进行水稻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穴栽苗数的增加,水稻生育期缩短;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受穴栽苗数的影响较小,而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指标均呈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虽然亩有效穗和亩最高茎蘖数均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成穗率却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表现为单穴栽插5株4株6株3株7株2株基本苗,以每穴栽插5株基本苗的产量最高,达720.89 kg/亩,其次是每穴栽插4株基本苗的处理,产量达710.71 kg/亩,每穴栽插2粒和7粒基本苗的产量最低,分别为632.30 kg/亩、654.66 kg/亩。从节约生产成本及水稻产量考虑,建议单穴栽插4株基本苗最佳,其次是单穴栽插3株基本苗。  相似文献   

5.
对武粳99-2从氮肥、栽插密度、播种期及每穴苗数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地产量在9 750kg/hm2以上水平下,适宜播期为5月15日左右,最佳氮肥用量为纯氮300~330kg/hm2,栽插密度为3.8×105~4.5×105穴/hm2,每穴苗数3~4苗.  相似文献   

6.
对武粳99-2从氮肥、栽插密度、播种期及每穴苗数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地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水平下,适宜播期为5月15日左右,最佳氮肥用量为纯氮300~330kg/hm2,栽插密度为3.8×105~4.5×105穴/hm2,每穴苗数3~4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栽插密度及穴栽不同谷秧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3个栽插密度与2个不同穴栽谷秧数的裂区试验,观测秧苗形态指标、穗粒结构及产量等。结果以每亩栽插11 956穴,每穴栽插2粒谷秧的产量最高,为630.74 kg/亩。穴栽2粒谷秧在适宜密植的条件下,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三要素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凌启鸿等从研究水稻的出叶与分蘖发生、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的相关关系着手,在生产实践中创立了不同品种类型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通过公式计算,解决了生产上每亩栽多少基本苗比较适宜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田分蘖和穗粒结构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栽插密度,并验证基本苗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在生产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S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33t·hm-2;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D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18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下降后上升,胶稠度增加,淀粉黏滞特性以S2处理最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上升后下降,加工品质D2最优,淀粉黏滞特性以D3处理最优。综合播期和栽插密度2个方面因素,扬粳805在5月25日播种、每穴2苗的栽培条件下,水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盐粳1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育期、茎蘖动态、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供试品种的始穗期逐渐提前;每穴有效穗数逐渐下降,每亩有效穗数缓慢增加;密度对千粒重影响较轻,对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的影响较明显,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随之减少;栽插1.5万穴/亩的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试验,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45.0万、30.0万、21.4万蔸/hm<'2>)和基本苗(2,3,4苗/蔸)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以插30.0万蔸/hm<'2>,3苗/蔸,群体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杂交晚稻天丰优101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与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以每亩栽插8万~10万基本苗,施纯氮量12.5~14 kg/亩,肥料运筹按基肥:分蘖:穗肥4:3:3为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密度的基本苗对苏啤3号群个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设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hm25个播种密度基本苗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基本苗与不同生育时期总苗数、单株分蘖(成穗)数、叶龄、株高、次生根条数、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单茎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和粒叶比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随基本苗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的总苗数和有效穗数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次生根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数、千粒重等不断减少,叶龄、株高变化不明显。个体与群体有相互补充作用,当个体弱而群体强或群体强而个体弱时,都可能取得理想产量。综合考虑,基本苗为270万/hm2时,对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啤麦生产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中粳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盐粳187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基蘖肥力与穗肥比例,搁田时苗数占预期穗数比例,对产形成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微机模拟选优,得出盐粳187亩产500kg以上,适宜栽插密度为每亩2.915±0.18万穴,基本茎蘖苗13.99±0.86万,在每亩总施氮量17.5kg条件下,穗肥占总施氮量38.67%±3.56%搁田时苗数占预期穗数的78.5%±3.1%。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协优084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杂交籼稻协优084播期和栽插密度。[方法]在大田小区试验中,设4个播期: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5月31日,设5个密度: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hm2,研究不同的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协优084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协优084的基本苗、最高苗和有效穗呈上升趋势。协优084随栽插播期的推迟,其穗长呈下降趋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其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协优084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6.
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 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以‘三峡糯1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移栽叶龄、尿素施用量、栽插密度与机插水稻产量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尿素、叶龄三因素中,仅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作用大小为:密度尿素叶龄;最优组合措施为:机插叶龄3.5叶,尿素底肥施用213.64 kg/hm2+分蘖肥127.44 kg/hm2+穗肥86.21 kg/hm2,机插规格为30 cm×16 cm,密度211 785穴/hm2;逐步回归、通径分析表明:在水稻机械栽插下,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关系为:穗数实粒数最高茎蘖数,要兼顾穗数和实粒数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水稻栽插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陆良县水稻栽插密度过稀、群体有效穗不够、产量难以提高的状况,设列不同栽培密度对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产量和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肥力田块的最佳栽插密度:52.5万穴/hm2,穴插2苗,株行距10.4cm×15.2c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于苗情观察点连续3 a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市主栽水稻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及特点。结果表明:吉首市主栽水稻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中下旬,基本苗7.0万苗/667m~2左右;分蘖始期为5月10日左右,分蘖终止期为6月15~22日,孕穗期阶段为30 d左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开始抽穗,9月上旬成熟收获。有效穗可达14.5万穗667 m~2,每穗实粒数170.9粒,水稻单产达575.2 kg/667m~2。最后针对该研究条件提出了水稻高产的生产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苗4~5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密度为1.3万~1.5万蔸/667m2,确保基本苗9.0万蔸/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籼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中籼高产组合华安 3号、协优 90 19为试验材料 ,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的本土化技术。主区试验结果 :华安 3号每穗总粒数 2 75 .7粒 ,结实率 79.3 %,每穗实粒数 2 18.7粒 ,经省、市专家现场验收产量达 10 .6t/hm2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 ,华安 3号、协优 90 19在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 ,适宜播种期为 5月上、中旬 ;适宜栽插密度 12 .0万穴 /hm2 ,每穴 2苗 ,或 11.3万穴 /hm2 ,每穴3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