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59岁.1周前因受凉引发胸闷、气促,活动后加剧入院.患者无发热、畏寒,无咳嗽、咯血.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胸部CT平扫:右肺上叶见球形病灶,约3.0 cm×3.0 cm×3.0 cm,边缘光滑,无分叶,密度均匀, CT值约40 HU(图1);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病灶中心平均CT值约80 HU(图2A);静脉期病灶均匀强化,平均CT值约87 HU(图2B).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2岁,以"胸部不适半年,咳嗽、咯血5天"为主诉入院.查体:左肺呼吸音低,叩诊实音.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余未见异常.CT平扫见左胸腔巨大软组织团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周边CT值44.3 HU,双侧胸腔积液,左肺膨胀不全;增强扫描见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内见低密度影,周边CT值达76.1 HU.CT诊断:左肺癌.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对肺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CT)在肺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患者共84例,将术前16-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16-SCT分期和术后病理符合率为:I期95.2%,II期85.7%,IIIA期88.1%,IIIB期89.3%,IV期100%。16-SCT诊断T期肺癌的符合率为93.7%,诊断N期肺癌的符合率为93.2%。结论:16-SCT对肺癌术前分期即临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T的符合率高于N,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肉瘤样癌(PSC)的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相对照,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PSC,术前分别经X线、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8例病灶中,6例为单发,其中右肺4例,左肺2例;2例为多发病灶(并肺内转移),原发灶均位于左肺。7例患者行CT扫描:平扫均可见肺内病灶:巨大类球形肿块者5例,不规则结节者3例;增强扫描前者多呈“肉瘤样”强化方式,即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明显,中央坏死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后者强化方式不一,1例全瘤不均匀强化,2例周边强化。7例PSC中合并空洞者1例(合并真菌感染),毛刺征1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胸水2例,胸膜结节3例,阻塞性肺不张1例,阻塞性炎症2例,肺外转移(肝、脑)2例,肺内转移2例,邻近肋骨破坏1例。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癌1例,其余7例由梭形细胞与上皮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免疫组化显示:CK(++~+++)7例;Vimentin(++~+++)6例,CEA(+++)1例。结论:PSC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大多具有肺癌和肉瘤的双重特征,确诊要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病例1,男,48岁.因"误吸缝衣针10余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CT检查:左下叶背段示类圆形囊腔(图1A),大小约6.0 cm×4.8 cm,略不规则,分叶状,内见分隔,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最厚约2mm.  相似文献   

6.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以便与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等球形病灶鉴别。方法:搜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灶多位于肺的边缘部胸膜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直径2~4cm,密度均匀;②病灶基底可广泛贴于胸膜,局部胸膜粘连增厚,无胸水;③边缘可见粗短毛刺、棘状突起或呈浅分叶状;④可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象。结论: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重视肺部感染病史,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MIA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患者共92个MIA,术前均行常规HRCT扫描。结果 92个MIA最大长径0.4~2.6 cm,其中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56个(61%),病灶密度(-534.40±137.71)HU;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 GGN)36个(39%)。54例患者为单发病灶,30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共38个MIA);空泡征5个,结节边缘清晰84个,分叶征32个,血管聚集征65个,血管供应征(血管增粗)40个,细支气管扩张征9个,胸膜牵拉、凹陷31个。结论 MIA多数表现为p GGN,CT值(-534.40±137.71)HU,少部分表现为m GGN,病灶多<2 cm,单发、边缘清楚,伴有血管聚集征。HRCT有助于MIA的显示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发生于前上纵隔巨大肿块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前上纵隔巨大肿块(最大直径>5.0cm)的多层螺旋CT表现.纵隔内肿块36例,其中良性胸腺瘤11例,恶性胸腺瘤8例,淋巴瘤10例,畸胎瘤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纵隔旁肿块10例,其中纵隔型肺癌9例,炎性假瘤1例.结果 前上纵隔肿块定位诊断的CT征象有:肿块中心投影是否在纵隔结构内;肿块近纵隔侧边缘是否光整;肿块近肺侧边缘是否光整;纵隔内大血管是否受压移位;是否有支气管狭窄、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炎症等肺内继发性改变表现.各类前上纵隔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结论 依据CT征象,可以对发生于前上纵隔的巨大肿块作出定位及初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58岁。右上腹不适半年。无发冷发烧,无恶心呕吐、无黄染。查体:剑下偏右触及一包块,质硬,不活动,有触痛。肝脾未触及。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B超:肝左叶内侧段团块状强回声影。CT检查:肝裂区见一类圆形肿物影,大小约6.5cm×6.0cm×5.0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为-66~45Hu之间,边缘为略高密度环,环壁厚薄一致,密度均匀,CT值为66Hu。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图1)。肿物上部达右心膈角区,致右心缘受压变形,心影略左移(图2)。CT诊断:膈肌良性肿瘤。手术所见:右膈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6岁,因“无明显诱因咳嗽1月余,不伴咳痰,偶有胸闷、气短症状”入院。患者1周前于外院接受对症治疗后干咳有好转,外院胸部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肺窗示左肺上叶舌段高密度结节影,大小约1.9 cm×1.5 cm×1.3 cm,边缘光整,无分叶及毛刺,近边缘可见条带状气体密度影(图1A),纵隔窗示结节密度均匀,CT值约15 HU(图1B);增强扫描静脉期结节呈轻度强化,CT值约31 HU(图1C)。CT诊断:左肺上叶结节,多考虑良性肿瘤。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舌段,大小约2.0 cm×1.5 cm×1.3 cm,质硬,与局部胸膜无粘连。术后病理:镜下见瘤组织呈小乳头状排列,被覆柱状上皮细胞(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p(+)、Vim(+)、TTF-1(+)、CEA(-)、Syn(-),Ki-67(阳性细胞数2%)。病理诊断:肺乳头状腺瘤。  相似文献   

11.
病例 女,7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伴发热、咯血10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3℃,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本院就诊.入院体检:T 38.5℃,BP 120/80 mmHg(1 mm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湿罗音. 胸部CT(图1,2):左肺上叶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左上叶支气管腔局部狭窄,见有小结节样影突向腔内,CT值为26.33 HU,增强后CT值44.24 HU,轻度强化,结节边缘见小钙化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分析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Fas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用CT征象反映肺癌分子生物学变化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周围型肺癌31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Fas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应关系。结果:周围型肺癌的大小、坏死、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Fas异常表达关系密切,而胸膜凹陷征、小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Fas表达关系不密切。结论:周围型肺癌中肿瘤的直径>3cm及出现坏死、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提示肺癌恶性度高,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探讨115例眶内肿瘤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搜集115例眶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5例中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者33例、炎性假瘤30例、皮样囊肿12例、多形性腺瘤11例、腺样囊性癌6例、脑膜瘤6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2例、眶内转移瘤3例(包括肺癌2例、结肠癌1例)、继发性肿瘤1例(视神经母细胞瘤眶内浸润)、横纹肌肉瘤、脂肪瘤、淋巴瘤、原发性眶内黑色素瘤及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各1例。结果:良性肿瘤CT表现为大多数呈边缘清楚圆形、椭圆形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压迫周围组织造成移位,眶壁骨质无破坏。恶性肿瘤大多数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压迫或包绕周围组织,眶壁骨质破坏。CT定位诊断率100%,定性诊断率76.8%(88/115),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率达80.1%(81/101),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率50%(7/14)。结论:眶内肿瘤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征,根据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对大多数眶内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房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47-8748
目的探讨肺癌的X线平片和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的胸片及胸部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结果胸片误诊率25.6%,胸部CT是常规胸片的最常用的补充诊断方法。结论提高对胸片的认知能力,能早发现、早诊断肺癌,胸部CT是胸部疾病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鼻漏41例影像学定位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鼻漏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处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准确的漏口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1997—06-2005-01脑脊液鼻漏41例影像学定位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CT对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62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增强CT扫描时间为注药后28~30s,后处理进行VR、MIP及MPR重建。结果:肺癌组62例中61例VR可以重建出支气管动脉(BA),正常对照组30例中26例可以重建出BA。肺癌组共重建出161支BA,平均2.6支/人;正常对照组共重建出45支BA,平均1.5支/人,肺癌组VR重建BA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肺癌组右侧显示1支BA的占69.3%, 左侧显示2支以上BA的占50%,R1L2型占肺癌组总数的35.5%。共发现7支变异的BA,均从锁骨下动脉及分支发出。共发现6例异常体动脉供血,分别为肋间后动脉、内乳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肺癌组肺癌同侧BA行程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及肺癌对侧长。肺癌组34例可显示肿瘤血管形成。肺癌组肺癌同侧BA直径及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肺癌对侧直径及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肺癌同侧较肺癌对侧BA直径增粗、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肺癌癌肿越大,引起的BA血流量增加越明显。结论:64排CT能定量分析原发性肺癌BA扩张和总供血量增加等病理生理特征,并可显示异常BA的起源及异常体动脉的供血,CTA可以显示肿瘤血管形成,对原发性肺癌血供研究及指导肺癌介入途径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简述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在肺癌T分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