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课程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6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实施死亡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死亡教育、死亡观、临终护理及死亡相关伦理与法律等,共11次课,21学时。对照组未进行培训。入组时及观察组培训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ATCOD)进行测评。结果入组时两组护士FATCO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观察组接受培训后FATCOD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护士FATCOD得分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FATCOD得分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观察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培训后,观察组持正向态度的护士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死亡教育培训能有效改善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的正向改变,有助于在临床真正开展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终照护为主的护理培训对提高肿瘤科护士照护晚期癌症患者知识和照顾临终癌症患者态度的效果。方法由临床护理专家、医生及小组成员根据住院癌症患者临终照护模式的护士培训课程对250名临床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培训分为8个模块内容,共40个学时,每个模块内容分为理论授课、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培训前后,采用临终癌症患者照护知识问卷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肿瘤科护士的临终照护知识总分、心理护理、丧亲家属照护、死亡准备和精神支持与希望维护维度得分均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分、照顾态度和照顾意识维度均提高,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照护相关培训可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的临终照护知识水平,改善照顾临终癌症患者的态度。临终照护培训可使护士更好地照护临终癌症患者应对死亡,有利于肿瘤科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15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分为(79.78±10.03)分;死亡态度5个分量表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逃离接受(3.15±0.79)分、趋近接受(3.04±0.66)分、死亡恐惧(2.92±0.65)分、死亡逃避(2.88±0.72)分、自然接受(2.16±0.58)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能够独立解释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变异的27.8%.结论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水平不高,死亡态度对其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展针对护士的死亡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为死亡教育课程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影响提供证据。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实验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实施死亡教育课程。结果 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前两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ATCOD)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543),干预后实验组FATCOD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p=0.004);对干预前后控制组和实验组FATCOD量表得分差值进行比较,干预前后实验组FATCOD量表得分升高的幅度大于控制组,两组得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组内比较发现,控制组干预前后FATCOD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实验组干预前后FATCOD量表得分分值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干预后,实验组持正向态度的研究对象比例显著高于控制组(p=0.035)。结论 死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的正向改变,课程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对照顾临终患者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的临终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5名三级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205名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分为(98.35±8.9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家人公开谈论、必要时谈论死亡情形是影响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较低,主要受既往是否谈论死亡情形的影响。建议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教育培训,帮助护士建立积极的临终照护态度,进而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周雅璇  陈叶丽  杨奕婷  朱雪娇 《全科护理》2021,19(29):4171-4174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230名浙江省杭州市医学生的死亡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0名医学生的死亡态度总分为(2.95±0.58)分,4个维度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97±0.58)分,其中条目"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且不可避免"在量表所有条目中得分最高,为(4.34±0.79)分.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趋近接受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学生的专业、年级、自杀意念、思考临终问题、阅读死亡教育相关资料等是影响其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学生对死亡趋向于自然接受态度,也存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等负性态度.众多因素影响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医学生的在校教育、临床带教中的生命教育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柯盈盈  陈东雪 《全科护理》2021,19(17):2393-2397
目的:调查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职业院校开展医学生死亡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抽取佛山市2所职业院校95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56名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自然接受(3.83±0.66)分,死亡逃避(2.91±0.73)分,死亡恐惧(2.72±0.69)分,趋近接受(2.58±0.67)分,逃离接受(2.42±0.82)分.性别、学历、年级、专业、毕业后是否从事所读专业、是否愿意照顾临终者、家庭形态、家庭讨论死亡方式、是否照顾过临终者、失去至亲经历、自觉身心状况是职业院校医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且受到个人背景资料、专业态度、家庭情况、环境经历和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应结合影响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开展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8.
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及临终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终患者护理的目的是减轻临终患者心理及身体上的痛苦,使患者在有生之日过得舒适和更有意义,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5个阶段,针对不同的心理过程予以相应的临终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临终时刻的治疗方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病历以及问卷调查配合访谈方式对116例晚期肿瘤患者临终时刻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调查,分析晚期肿瘤患者临终时刻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临终时刻采取医疗措施依次为:对症支持,顺其自然,心外按压,积极抢救。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具体情况依次为:对症支持,未签署,放弃,积极抢救。影响患者家属选择患者临终治疗方式的因素依次为:医护人员宣教,固有尽孝意识,家庭其他成员态度,其他以及力不从心。结论肿瘤患者临终时刻的治疗方式以对症治疗为主,医护人员的宣教对选择积极临终时刻治疗方式影响最大,因此开展死亡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操作,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临终阶段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临终癌症患者进行死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让患者对死亡持乐观顺应的态度,帮助他们安详、舒适地离开是姑息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肿瘤科护士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对109例临终癌症患者进行死亡教育的临床实践,总结对临终癌症患者进行死亡教育的原则和内容,并提出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同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死亡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临终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实习护生作为即将进入临床的新生力量,其死亡观以及临终照护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护理质量[1]。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12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116人;年龄19岁~24岁(22.0岁±1.2岁);有宗教信仰12人。  相似文献   

12.
护士对濒死患者家属照护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肿瘤医院护士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服务的态度,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死亡态度量表及临终关怀服务态度问卷对318名肿瘤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医院护士死亡态度为中等,其中自然接受死亡维度得分最高,为4.25分,死亡逃避、死亡恐惧和逃避接受维度为中等,分别为3.04,3.01,2.93分,趋近死亡得分最低,为2.67分.临终关怀服务态度总得分为99.21分.肿瘤医院不同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死亡态度和临终关怀服务态度得分有差异;死亡态度和临终关怀照护服务态度存在相关性.结论 肿瘤医院护士的死亡态度较为积极,临终关怀服务态度亦较好,但低年资护士的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服务态度相比高年资护士较差,且死亡态度影响其临终关怀服务态度,因此,建议加强肿瘤医院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生照顾濒死患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教育者制定针对性的死亡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照顾濒死患者态度量表、死亡恐惧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山东省某高校22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照顾濒死患者态度的总分为(2.89±0.46)分,除在"专业性能力"和"专业性挑战"两方面态度较积极之外,总体及其余各方面态度均处于消极状态,其中以谈论死亡最为消极;死亡恐惧总分为(2.67±0.76)分。对他人死亡的恐惧、家中谈论死亡的氛围、印象中最深刻的死亡经历、罹患重病经历和阅读死亡方面文章对护生照顾濒死患者的态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护生照顾濒死患者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护理教育者应结合已知影响因素合理设置死亡教育课程,以促进护生发展积极的濒死患者照顾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需求,为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名老年临终患者的家属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回顾性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老年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需求可归纳为6个主题:(1)满足患者生理需要的需求;(2)极度虚弱状态下的沟通技术需求;(3)减轻患者恐惧与痛苦的灵性需求;(4)弥留之际的善终需求;(5)高度专业个案管理的医疗需求;(6)身心疲惫,渴望喘息支持。结论应关注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16.
生死教育对高年级医学生死亡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死教育课程对高年级医学生死亡焦虑的即时影响。[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死亡焦虑量表(DAS)对120名选修《人的优逝》课程的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医学生在开课前和课程最后1d进行测量。[结果]学习前后DAS总分、害怕死亡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死教育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高年级医学生的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生死教育课程对高年级医学生死亡焦虑的即时影响.[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死亡焦虑量表(DAS)对120名选修<人的优逝>课程的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医学生在开课前和课程最后1 d进行测量.[结果]学习前后DAS总分、害怕死亡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死教育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高年级医学生的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制订临终关怀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4个年级32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分为(110.90±17.14)分。性别、宗教信仰、培训情况、籍贯能解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变异的30.6%。结论护理本科生对照顾临终患者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性别、宗教信仰、培训情况、籍贯是学生照顾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提供相应临终关怀培训机会,进一步改善其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住院老年患者对死亡的接受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旨在了解住院老年患者对死亡的接受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老年患者死亡态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住院老年患者对死亡接受持模糊态度的为70%,文化程度高、心理状态佳、有垂危患者接触史、有重病经历的患者对死亡持接受态度的比例高,分别为19.1%、36.0%、26.7%、28.6%;对谈论死亡持“尽量避免”态度的患者、患病较重、以及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惧怕死亡。结论:临床有必要开展死亡教育势在必行;作为护士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地了解老年患者对死亡的看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老年患者进行死亡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死亡教育已成为当代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对国内医学生死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医学生对死亡教育存在较大需求。医学生存在负向的死亡态度,但通过死亡教育可以向正向转变。当前死亡教育教学目标涉及认知、情感和技能,教学内容多样但散在,课程有待整合,教学方法以语言传授为主,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有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