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系统研究医学知识表示模型及医学知识图谱构建、语义检索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基于医学知识图谱构建交互式可视化知识服务系统,即虚拟患者,阐述技术实现方式、应用及预期成效,指出该系统有助于快速提高基层医生临床能力,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2.
医学知识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医学数据专业性强、结构复杂等特点,解析了构建医学知识图谱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识别医学命名实体、实体链接和抽取语义关系,以及医学知识图谱在医院智能导诊、疾病筛查和预测、辅助临床诊断、医疗保险风险预测和医学知识科普方面的应用。结合当前我国医学知识图谱构建在数据和技术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可视化分析等技术构建医学知识图谱,以期为知识服务系统提供知识的高效检索、组织和管理,为知识间关联关系的发现奠定基础。该图谱可提供力导向布局图及和弦图两种可视化展示百科知识的直观方式,应用于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取得很好的效果,系统“百科数据”访问量突破性增加,超过20%的用户关注并浏览知识图谱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医学知识图谱相关概念,详细阐述医学知识图谱应用情况,包括临床决策支持、文献可视化、智慧搜索、智能问答等方面,提出问题与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自动构建基于"疾病-症候-特征"3层结构模型的医学诊断知识图谱,具体阐述智能构建方法与构建过程,将其运用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检测临床疗效,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构建的医学知识图谱具有效率高、疾病诊断正确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模式下,通过从个体化的诊疗方式、"治未病"思想及中医简、便、廉、效的特点与中医特色疗法等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中医家庭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认为中医家庭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着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梳理中医药标准文献中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的治疗认识,对其共性特点和规律进行挖掘和可视化展示,为痰瘀互结证治疗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人工检索《中医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诊疗方案》《神志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等包含痰瘀互结的教材、指南等著作,期刊文献及著作类文献的检索日期均截至2021年11月30日。采用SPSS Modeler进行矩阵共现,采用Aprior建模,最后利用Gephi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通过图谱检索发现胸闷、乏力、皮下肿块、皮肤麻木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临床症状,舌质紫暗、瘀斑、舌苔厚腻、脉涩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舌脉,化痰、活血、祛瘀、通络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治法,半夏、茯苓、桃仁、甘草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用的中药。结论 痰瘀互结几乎可见于临床各系统疾病,中医诊疗应既注重共性药物的使用,也关注不同疾病特色治法方药的发现,未来可进一步构建宏观与微观融合的痰瘀互结知识图谱,为痰瘀相关疾病的综合应对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贯彻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环节,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模式以及签约服务内容是广大学者探讨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对家庭医生主题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来探测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文献不多。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测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2018-06-03,以“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全科医师”为检索关键词,对2011-2018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Citespace 5.2.R2软件根据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地理位置、关键词共现、研究趋势、突现词、聚类图谱方面进行分析,探测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 共检索出2 565篇文献,剔除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明显不相关、报纸发表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后,最终纳入867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机构发文分析显示,参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共计87所;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为复旦大学发文数量为44篇,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7篇,重庆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6篇,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发文数量为13篇,上海交通大学发文数量为12篇,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均为10篇,广州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9篇;从研究机构地理位置来看,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从关键词共现来看,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出现频率很高,说明这些方面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从研究趋势来看,2011-2014年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制度、健康管理、签约服务等宏观词汇。2015-2018年出现了糖尿病、分级诊疗、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培训词汇。从突现词来看,“社区卫生”“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影响因素”突现。从聚类图谱来看,可视化分析后得到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政策建议、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培训、满意度在内的7个聚类。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论 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是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的热点,发展趋势倾向于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的教育、规范化培训、签约服务的模式、服务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梳理中医不寐知识,构建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关联、知识融合及深度挖掘,为智能化诊疗提供新的路径与方法。方法 以《景岳全书》《类证治裁》等中医古籍和《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国家规划教材为数据来源,通过本体构建、语义消歧等方法得到结构化数据,利用Cypher语言导入Neo4j数据库,构建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并进行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结果 构建出包含527个节点、1 067条关系的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并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入手,完成了知识检索与知识发现。结论 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可以使用户直观、高效地获取相关知识,了解改善睡眠的方法,有效助推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为中医智能辅助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郑少宇  滕飞  马征  陈泽君  马虹  吴洁 《重庆医学》2021,50(1):163-166
知识图谱在语义检索、信息分类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面向决策支持等强逻辑型任务的表现仍差强人意.该研究综合考虑了国内外主流的医学知识分类体系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针对临床医学主要知识源,利用实体识别、关系抽取等技术,探索了支持临床决策的医学图谱的本体结构和构建方法 ,并结合临床工作设计了与图谱结构相适应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重要临床环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在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家庭医生服务中,中医药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现有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几乎未提及或很少涉及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的融入程度还不够。因此,推动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迫在眉睫。目的 了解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的现状,找出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服务的契合点,为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 2018年10月,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以“家庭医生服务”和“全科医生服务”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为“2010-01-01至2018-09-15”,来源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CSCD”,检索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期刊论文,最后纳入分析的文献83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家庭医生服务系统的内外部出发,构建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系统内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经济负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四个维度,系统外部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四个维度。结果 纳入分析的83篇文献中:提及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经济负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四个维度存在问题的占比分别为62.7%、12.0%、18.1%、6.0%;提及系统外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四个维度存在问题的占比分别为43.4%、12.0%、33.7%、41.0%。结论 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需要从系统内外部八个方面展开:系统内部,需鼓励中医药人才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加入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西医签约合作提供服务;适宜合理运用中医药;系统外部,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信息技术支撑;加强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2.
依托现代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移动家庭医生平台,开展远程移动复诊,是帮助患者实现跨地域中医辨证施治、复诊调方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的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家庭医生平台,实现了中医脉象准确的智能分析、远程传输,结合舌像拍照与病史资料同步上传,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远程问诊、复诊、处方调理、药物快递到家或就近取药的服务,通过远程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移动家庭医生平台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给中医反复复诊调理处方带来的障碍;同时也是落实中医领域远程复诊、家庭医生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中医诊断学辨证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过程,包括知识梳理、知识图谱结构模型构建、命名实体获取、关系提取、图谱表示、可视化等方面,实现中医诊断学辨证知识地图Web服务,在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开展中医智能辅助辨证研究方面进行探索和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质量、效率两方面分析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存在的问题,阐述智慧家庭医生APP功能及优势,提出智慧家庭医生APP助力中医药服务的策略,包括政府、社区和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和推动智慧家庭医生APP应用和推广,提高家庭医生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沈英  沈琳  吴颖  陆萍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6):976-979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中医药五位一体管理的效果以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制,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五位一体服务。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统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中医药常识及中医药服务知晓率、签约率及签约服务利用率。 结果 管理后,干预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管理后中医药服务知晓率(88.67%)高于对照组(80.00%,χ2=4.264,P=0.039)。干预组患者管理后1+1+1签约率(90.00%)、签约服务利用率(84.00%)高于对照组患者(81.33%,6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中医药五位一体在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水平,提高患者对中医药的认知水平,提高签约率和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对推动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分3部分:第1部分从2017年11-12月医改专题书面调研中选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部分进行分析;第2部分对2016年《云南省年卫生统计资料》和《2017云南省统计年鉴》进行分析;第3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云南省21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2018年5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定性研究选取4名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管理者、36名具体从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卫生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云南省全科医生数4 737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0.99名(不足1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6名,除昆明市外,其余州(市)均低于全国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的知晓渠道主要是医生告知(65.3%)、电视和广播(64.8%)、宣传栏(54.5%)、微信和微博(50.7%);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程度较低,213名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3名(6.1%)表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部了解,63名(29.6%)表示了解小部分。定性访谈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效果不理想,群众知晓率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压力大;信息化建设薄弱,工作效率低;配套措施不完善。结论 云南省全科医生数整体偏低,且职称、学历偏低;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大全科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培养,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7.
杜雪平  董建琴  钱宁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811-1812
目的 了解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方法,选取自愿与"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居民370户857人及糖尿病患者58例,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前后居民及糖尿病患者在知、信、行方面的变化.结果 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后,居民体质指数知晓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及健康体检的人数构成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月检查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况评分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可以使社区居民享受经济、便捷、高水准的医疗保健,提高了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医生责任制符合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随着大众健康观念的转变,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和消费能力有所提升,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从供需两端发力,对居民健康管理消费需求和行为加以合理的引导,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目的 通过了解居民选择健康管理服务时的权衡过程及其偏好,以居民真实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为依据,为政策制定者和健康管理服务供给方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7-10月在乌鲁木齐市7个区展开离散选择实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离散选择实验选择集(共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内容、线上服务提供情况、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情况、自付费用6个属性,每个属性又包括若干水平)。运用Stata 15.0软件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采用混合Logit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健康管理服务选择偏好。结果 共发放问卷945份,回收有效问卷802份,有效回收率为84.9%。离散选择模型结果显示,居民效用最高的健康管理服务组合方案为公立医院健康管理部门、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与咨询或健康体检+健康干预、丰富的线上服务、有中医药服务、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居民在选择健康管理服务时最关心服务主体,对服务内容的潜在需求仍需引导,居民对线上服务、中医药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偏好。目前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指引,充分发挥各类健康管理机构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完善线上线下的服务闭环,积极引进中医慢性病防控的服务方式,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