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贵州德江不同等级天麻的主要成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取硫酸-苯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天麻中的主要成分多糖、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等级天麻多糖含量差异显著,但是与规格等级没有相关性;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与天麻规格等级之间不具有相关性,不同规格等级之间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天麻分级和产品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6个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柱(50 mm×2.1 mm,3μm),乙腈-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作流动相,流速0.2 m L/min;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MRMPos)。[结果]天麻素在0.122 0~1 220.000 0 ng/m L、对羟基苯甲醇在0.502 0~5 020.000 0 n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有样品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均超过《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天麻"含量测定要求,按照2种成分总含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雅安、重庆城口、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准确,适用于对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长白山野生乌杆天麻“母麻”和“子麻”药材质量差异,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药典法测定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结果表明,TLC专属斑点明显;“母麻”与“子麻”水分平均含量分别为8.22%和7.97%,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27.58%和19.61%,总灰分平均含量为3.41%和2.93%,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21%和0.19%,天麻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424±0.010)mg/g和(3.535±0.322)mg/g,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分别为(0.541±0.009)mg/g和(0.793±0.014)mg/g。研究发现,“母麻”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子麻”;“子麻”的天麻素及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均高于“母麻”。初步判断“子麻”药用价值更优,本实验结果可为天麻等级划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贵州德江产红天麻药材的品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红天麻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中的天麻素含量。结果表明:1)未抽薹红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最高,为0.834%;抽薹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较低,为0.101%。2)红天麻茎皮中的天麻素含量较高,为0.640%;果实中的含量较低,为0.302%;种子中的含量最低,为0.094%。结论:贵州德江产红天麻的品质优,用于提取天麻素的红天麻在立冬前后采收较好,红天麻的果实和新鲜茎皮均可作为提取天麻素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工样品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杀青后干燥与不杀青直接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杀青样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杀青样中的含量,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则显著低于杀青样中的含量;蒸、煮2种杀青方法中6个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煮法、蒸法、不杀青处理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切片与整块干燥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片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整块干燥的含量;不同干燥温度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60、50℃温度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新鲜天麻煮法杀青,切片,在70℃干燥下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较好的初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佳新  段院生  李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416-4417,4421
为分析不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品种中的天麻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ODS-2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05%(V/V)磷酸溶液(3∶97)为流动相,比较了乌天麻(产地云南)、红天麻、乌红杂交天麻(产地湖北麻城)中天麻素含量.结果表明,乌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为0.423%,马红天麻为0.321%,红天麻为0.225%.大别山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乌红杂交天麻中天麻素含量高于红天麻.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开花期"乌美"天麻和野生天麻的根茎、茎和花序3个部位中天麻素和氨基酸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天麻中,天麻素、17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为根茎茎花序。"乌美"天麻花序中天麻素含量是根的20.95倍、是茎的2.77倍;野生天麻花序中天麻素含量是根茎的13.62倍、是茎的2.86倍。"乌美"天麻花序中天麻素含量是野生天麻的1.32倍;野生天麻根茎中除谷氨酸(Glu)、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略高于"乌美"天麻外,其它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乌美"天麻。由此说明,"乌美"天麻比野生天麻具有较好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利用澳洲坚果青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其对羟基苯甲醇、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的测定方法和含量。结果表明,澳洲坚果青皮中,4种多酚的最佳测定条件为:以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min,87%A;5 min,85%A;25~30 min,60%A),检测波长260 nm,流速0.8 m L/min。并测得青皮中对羟基苯甲醇、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分别为(1.3±0.12)、(0.19±0.001)、(0.046±0.003)、(0.15±0.00 9)mg/g。该方法简单、高效、实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乌天麻的食用营养价值和开发贵州特色食品资源,采用常规分析法分析贵州乌天麻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乌天麻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含量5.8~6.8 g/100g、粗纤维素含量12.3~17.6 g/100g、淀粉含量26.1~31.1 g/100g、天麻素含量0.21%~0.23%、粗脂肪含量1.9 g/100g,氨基酸总量4.05~4.14 g/100 g,其中,必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93%;乌天麻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 Ca 为389.00~401.00 mg/kg,Fe 为79.99~137.68 mg/kg,Zn 为20.01~21.31 mg/kg,乌天麻中 VC和 VB2含量较高,分别为3.84~9.97 g/100g 和0.14~0.18 mg/kg,结果显示贵州乌天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新胜  吴艳芳  王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03-5903,5961
分析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红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停止生长后,不同产地红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动态变化一致,且存在2个高峰期,但高峰期月份不一致;在生长期,兴山红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比广水红天麻较高。  相似文献   

11.
川产天麻不同抽茎开花阶段块茎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天麻阶段发育块茎的质量变化特性,为天麻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期原位动态采集天麻开花结实发育阶段块茎,水法蒸制透心,切薄片,50℃恒温烘干,考察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天麻素含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HPLC法测定;天麻多糖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结果]川产天麻各生育阶段块茎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依次为:箭麻期〉抽花期〉花蕾期〉盛花期〉果实期〉枯萎期,箭麻期块茎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629%和9.894%,天麻素含量(y1)和天麻多糖含量(y2)与累积有效积温(T)回归方程分别为y1=10.024-0.004T(n=6,r=-0.996***),y2=0.606+0.000 8T(n=6,r=-0.935***)。[结论]天麻抽茎-开花-果实-枯萎期块茎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随阶段发育进程和有效积温增加而显著降低,商品天麻最佳状态为箭麻,在采收天麻果实后枯萎前的块茎均可作为制药和功能食品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舒伟  张兴国  程方叙  陈雷  杨言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49-15650,15662
[目的]研究红天麻箭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红天麻GAP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川天麻主产区采集传统主流红天麻品系箭麻块茎样品,在原产地室内采用原位动态沙藏法贮藏箭麻;在采样后沙藏10、80、95、175和220 d分别采集天麻块茎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天麻素含量和天麻多糖含量,并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在红天麻箭麻不同发育阶段进程中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川产红天麻箭麻块茎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和8.17%;随着天麻沙藏休眠期-萌动期-抽茎开花-果实成熟至腐烂发育阶段进程增加,红天麻箭麻块茎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下降,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天麻素y1=-2E-08x3-1E-06x2-0.0001x+0.365(R2=0.996),天麻多糖y2=-5E-07x3-1E-06x2-0.008x+8.267(R2=0.996)。[结论]红天麻箭麻品质较优良,其块茎沙藏发育进程和品质下降密切相关,开花后空心和腐烂的红天麻块茎不宜作药用和制药原料。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金钗石斛不同采收时间质量变化,为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测定不同时间采收的金钗石斛中的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石斛碱含量,利用比色法、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黄酮和多糖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采收的金钗石斛的质量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两个采样点的金钗石斛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石斛碱含量均在相同时间达到最大值,多糖和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一致;两个采样点金钗石斛中6个检测指标在12个月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个不同采样点金钗石斛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5.20%和5.73%,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2.35%和34.78%;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得出两个采样点金钗石斛适宜采收期分别为8月至12月和9月至翌年1月,两个采样点最佳采收期为11月。贵州赤水金钗石斛最佳采收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天麻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测定时样品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稀乙醇回流提取法(2010年版药典天麻项下方法)、80%甲醇超声法(2010年版药典天麻祛风补片项下方法)、甲醇超声-静置-超声法(2010年版药典天麻头痛片项下方法)、稀乙醇浸渍-回流法(2010年版药典天麻钩藤颗粒项下方法)及稀乙醇索氏提取5种样品制备方法对天麻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超声法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进行了考察。结果:50%甲醇超声提取1h优于其它方法。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天麻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测定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乌天麻块茎同原异位天麻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乌天麻块茎同原异位天麻素含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HPLC法。[结果]乌天麻块茎天麻素含量大小顺序为中柱>皮层>表皮,块茎各部位的天麻素含量大小顺序为上段>中段>下段>脐点>芽苞,天麻素含量高于天麻整体块茎的组织结构、部位有中柱、皮层、上段、中段。[结论]乌天麻是优良的天麻品种资源。该研究为乌天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红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分析了湖北宜昌、陕西宁强、云南昭通3个不同产地所产红天麻(Gastrodia elsta BI.)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天麻块茎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3个不同产地红天麻主要成分均为4-羟基苯甲醇、γ-谷甾醇、亚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鲨烯、双环[10.1.0]十三碳-1-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商品天麻的营养和功效成分,优化昭通天麻的加工工艺,开展了不同加工工艺对天麻营养成分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功效成分天麻素(GA)、对羟基苯甲醇(HA)、巴利森苷A(PA)、巴利森苷B(PB)、巴利森苷C(PC)、巴利森苷E(PE)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冷冻干燥加工时,不蒸制处理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蒸制10 min后采用冷冻干燥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9.265%,蒸制10和20 min后采用冷冻干燥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热风烘干;蒸制30 min后采用热风烘干的GA含量最高,蒸制20 min后采用冷冻干燥的HA含量最高,蒸制10 min后采用冷冻干燥的PA和PB含量最高,采用冷冻干燥和热风烘干时PE和巴利森苷类总含量都是蒸制10 min的最高且冷冻干燥的高于热风烘干;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蒸制10 min后冷冻干燥的综合评分最高,为0.724分。因此,天麻在100℃蒸制10 min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能最有效地保存天麻体内的营养和功效成分,是昭通天麻的最优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直接晒制和煮制、蒸制后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蒸制时间进行昭通天麻加工,比较加工后天麻药材折干率和内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新鲜天麻直接晒干或直接烘干,干燥时间长,易发生酶促褐变,导致天麻表皮变黑和天麻素含量降低。煮制处理天麻的折干率为20%~24%,天麻素含量为0.36%~0.45%,显著低于蒸制处理的折干率(24%~31%)和天麻素含量(0.66%~1.09%)。天麻煮制后采用传统燃煤烘干或熏硫处理,会增加药材总灰分、浸出物和二氧化硫含量。将天麻蒸制后采用鼓风干燥箱进行高温(55℃)-低温(35℃)变温干燥,药材外观形态较好,天麻素含量可达0.82%。昭通天麻最佳蒸制时间特级为35 min,一级为30 min,二级为20 min,三级为15 min。昭通天麻适宜的干燥方法为蒸制断生后采用鼓风进行高温(55℃)-低温(35℃)变温干燥,蒸制时间以刚透心为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物水培法,探讨营养液中添加对羟基苯甲醇,小白菜能否产生和积累天麻素,并进一步研究对羟基苯甲醇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小白菜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将对羟基苯甲醇转化为天麻素,并在水培第6天达到最高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麻素积累量逐渐降低。说明小白菜体内存在识别对羟基苯甲醇的糖基转移酶,由其催化生成的天麻素因进一步代谢而很难在小白菜中长期积累。水培营养液中添加对羟基苯甲醇,会抑制小白菜根的生长并延缓或阻滞株高的增大,但小白菜能在较短时间和一定浓度范围内抵抗对羟基苯甲醇的危害,而且这种抵抗能力与对羟基苯甲醇浓度和施加时间呈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以后大规模利用小白菜既经济又高效地水培生成天麻素,并进一步将其开发成为一种保健蔬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8个不同采收期(盛花后132、136、140、144、148、152、156和160 d,采收Ⅰ~Ⅷ期)猕猴桃果实在室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猕猴桃采收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果实中总酚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采收Ⅳ、Ⅴ、Ⅵ、Ⅶ和Ⅷ期采收期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00%以上,干物质含量在17.22%以上;采收Ⅳ期、Ⅴ期果实采收时具有较高的V_C含量,失重率低于其他采收期,出现腐烂的时间较晚。贮藏期间,采收Ⅳ期、Ⅴ期猕猴桃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他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采后16 d后整体上高于其他采收期,V_C含量在采后28 d后仍高于其他采收期,总酚含量在采后12 d后均高于其他采收期,失重率和腐烂率则低于其他采收期。由此可见,"贵长"猕猴桃适宜采收期为采收Ⅳ~Ⅴ期(即盛花后144~148 d),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分别为7.0%~7.5%和17.22%~18.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