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GB4706.1-2005的剩余电压测试要求,提出基于Arduino的剩余电压测试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介绍控制装置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剩余电压测试控制装置样机经实测验证:断电时间的控制精度可达0.2ms,可以很好的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
剩余电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剩余电压限值是为了保证电子设备使用中的人身安全性,文章介绍了剩余电压检测的基本情况,主要从剩余电压与电磁兼容性的相互矛盾性关系出发,提出解决剩余电压超标问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3.
WSN中一种基于剩余能量级别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提出了一种WSN中基于剩余能量级别的负载均衡的分簇路由协议REICRP.在簇的建立阶段,RELCRP采用了基于优先级的簇头选取策略,高优先级的节点能更早地广播簇头竞选通告,从而避免剩余能量低的节点成为簇头.簇间通信采用单跳一多跳混合传输模式,簇头节点根据剩余能量级别切换传输方式,以缓解"热点"问题.仿真结果表明:RELCRP有效地均衡了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脉冲氙灯剩余电压的产生及其危害,叙述了控制剩余电压的有关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5.
交流电压峰值检测是工业用电安全监控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介绍一种以MSP430F449,MAX1270和RS 485总线硬件为基础,基于Modbus-RTU通信协议的智能交流电压峰值表测量系统的设计,且成功应用到交流电压的峰值检测中.该系统具备便携、低功耗等特点,易于与电脑或符合Modbus-RTU协议的控制器连接,可方便地组建远程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6.
家用电器产品插头间剩余电压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用现行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测量插头间剩余电压时产生的误差,提出了一种符合 GB 4706.1-2005要求的、可实现低测量误差的剩余电压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数组理论与测量值的比对验证数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标对家用电器产品的安全检测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C8051P021微处理器的剩余电压测量系统设计,阐述了测量系统的体系构架,详细介绍了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重点对电压采集回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该系统具有参数设定、数据采集、数据显示等功能,主要实现对电器产品剩余电压的检测和分析。制作了检测样品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测量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节点剩余能量和网络流量变化,文中提出了RA-ZMAC协议,在Z-MAC协议中加入了能量控制和流量自适应机制.当网络流量低时,时隙的一部分时间中节点将进入睡眠状态以节省能耗,随着流量增大,睡眠时间减少.当网络流量继续增大,节点工作到TDMA方式,实现了基于竞争到基于调度的信道接入的平滑转换.RA-ZMAC协议根据节点剩余能量和流量情况改变竞争窗口和退避时间,当节点流量大时增大竞争窗口;节点剩余能量越多,退避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9.
10.
Shannon定义的信息熵是一种度量信息不确定性的方式,Onicescu定义的信息能量是一种度量信息确定性的方式,信息能量与Shannon熵呈现一种对偶关系。累积剩余熵是使用累积分布函数替换Shannon熵的概率分布函数来度量信息不确定性的方式,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度量信息确定性的方式——累积剩余信息能量,并将累积剩余信息能量应用于图像的阈值分割。为了克服累积剩余信息能量自身存在的计算复杂、效率低的缺点,使用递归算法提升图像阈值分割的运行速度。与经典的最大熵阈值法等相关阈值分割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自然图像与细胞血涂片图像分割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For complicated electronic systems, to ensure high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satisfaction, minimizing peak power consumption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sign goal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variable voltage scheduling on multlprocessor distributed systems, with the goal of shaping the power profile to minimizing peak power. A low peak power algorithm named LPPA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power distribution via scaling voltage of the tasks on critical region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ow power consumption varies with latency. Compared with previous low peak power techniques, which simply scale voltage of tasks according to their timing critical degree, LPPA additionally take the power profile into count to further decrease the peak powe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voltage scheduling techniqu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ower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existing power profile unaware scheduling technique. Meanwhile,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is also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陈建新  王骐 《激光与红外》2002,32(6):392-394
飞秒激光器的出现,使强场中的电离过程由最初的多光子电离和阈上电离,发展为以隧道电离(Tunneling Ionization,TI)或越过垫垒电离(Over-the-Barrier Ionization,OBI)为主要过程的光场感生电离(Optical-Field-Induced Ionization,OFI)。由于等离子参数对电子温度的可控制性,使基于OFI的X射线激光的等离子体特性在很大范围内具有可控制性。文中主要研究不同激光参数(泵浦激光的偏振特性,泵浦激光的波长,激光强度,电离能等)对等离子体中电子剩余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储能大电流放电用高压大容量铝电解电容器,要求其漏电流小、等效串联电阻值小、电容量稳定性好、一致性好等。为确保这些特性要求,可通过稳定介质膜性能,研制相应的工作电解液,优配电极片,降低引出条和极片之间的接触电阻等工艺措施达到。对电容器的组合应用,要注意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两级低电压自启动电路,实现低输入电压条件下热电能量收集系统的自启动。在第一级自启动电路中引入一种新型堆叠式反相器,构成环形振荡器结构,在低供电电压下产生较大的振荡摆幅;第二级自启动电路由高幅值时钟产生电路与电感复用升压电路构成,进一步提高输出电压;由电压检测电路以及辅助电路构成的控制电路实现了第一级自启动向第二级自启动的转换,以及第二级自启动向主升压转换的过程。基于0.18 μm CMOS工艺设计该自启动电路,版图后仿真结果表明,在190 mV的TEG输入电压,以及11.8 μA的负载电流情况下,自启动电路可产生825 mV输出电压,转换效率可达到56.5%,实现能量收集系统的自启动功能,保证后级主升压电路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树林  刘健  钟久明 《电子学报》2007,35(5):838-843
根据电感电流最小值与输出电流的比较,将Buck-Boost 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ETM)分为完全电感供能模式(CIS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模式(IISM),得出了CISM和IISM的临界条件和临界电感.将电感电流最小值与零和输出电流进行比较,得出Buck-Boost 变换器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即CISM、不完全电感供能且连续导电模式(IISM-CC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且不连续导电模式(IISM-DCM).推导出了变换器工作于三种模式时的输出纹波电压表示式,指出对于给定负载、电容和开关频率的Buck-Boost变换器,CISM的输出纹波电压最小且与电感无关,而IISM-CCM和IISM-DCM的输出纹波电压较大且随电感减小而增大.CISM和IISM的临界电感即为使得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最低的最小电感.文中给出实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因未考虑器件参数输出纹波电压略高于理论分析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电子产品静电放电的危害、测试及其对策(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静电放电对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资料就静电放电形成机理、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及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电路设计对策等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在实际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静电放电对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资科就静电放电形成机理、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及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电路设计对策等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在实际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