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明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3):115-117
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格、健康人格内涵入手,以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和谐心理健康观的主要内涵及特点,并提出了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加强和谐心理的宣传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心理保健文化;提高对挫折承受能力;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建设措施。旨在提高个体的身心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凤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69-72,124
和谐人格是德性人格、心理人格和社会人格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是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塑造和谐人格的过程.健康的文化环境,为塑造和谐人格提供有利的条件;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运行体制,为塑造和谐人格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塑造和谐人格构建了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4.
周军 《科技信息》2010,(34):324-324
本文通过阐述生态观理念,探讨幼儿师范化学新课程中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四个方面生态观的构建,指出化学课程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教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人格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基础"课重在大学生道德人格、法治人格的养成教育;"纲要"课重在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原理"课重在树立"三观"、理想信念教育;"概论"课重在政治人格的塑造。几门课优势齐发,一起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奥林匹克运动为普世价值的教育提供了平台。2014年南京青奥会将两者完美结合,以南京特有的优势,对世人进行生态观教育,积极构建"体育—人—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积极发挥奥林匹克维护人类和平的功能作用,引导青少年热爱和平,全球一体的价值理念,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人类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繁衍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惟雄  黄信园 《科技信息》2008,(12):229-229
阐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利用自身教育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理念与方法,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找出一条新的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公平问题凸显的现实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不公平感迅速增强,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健康人格形成和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非健康的社会群体心理。大学生的社会公平观教育必须以当代中国社会公平观的科学解读为前提。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调控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  相似文献   

9.
刘会丽 《科技信息》2007,(12):174-174,1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良好的情感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和谐"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极为丰富,特别是儒家的和谐思想最具代表性,其"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以"重义、崇仁、讲诚信"为核心的人际和谐观,及"修身内省"的身心和谐观对当前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轼《艾子杂说》叙事有法。对于虚构的“单层语义结构”小说,苏轼善于通过叙事制造“震惊体验”,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对于“复合语义结构”小说,苏轼以“改写叙事”和“还原叙事”两种模式实现对历史和传说的“再叙述”与“再阐释”。《艾子杂说》中的叙事特征与“妙悟”的文学传统、禅悦之风的盛行和疑古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子昂向来被视为唐诗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这一结论的由来,主要凭据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呼唤诗歌革新的言语。然而通过细读《修竹篇序》,并考察陈子昂生平为人,却能发现陈子昂引领唐朝诗歌理论革新的定论值得商榷。其真实情况是《修竹篇序》对于齐梁诗歌的批判有失偏颇,而陈子昂只是口号式地提出“风骨”、“兴寄”,相关诗学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有赖他人创作实践的弥补与总结,由此成为盛唐诗歌努力追求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通过对剧中角色的戏剧化分配和精准捕捉,生动展现了纳粹人格在特殊情境中的形成和发展。以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从该理论的"权威主义人格"和"机械趋同"两个方面,可以为《死亡实验》中的不同角色找到精神分析学范畴的阐释。弗洛姆的精神分析成果直指纳粹主义心理与现代民主,而这一点正是《死亡实验》的深层创作意图,即在假定的现代语境下进行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公平是学前教育“普惠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自然不能忽略对其文化层面的考究.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及文化特征塑造了儿童所特有的文化,包括儿童群体文化和儿童个体文化.必须通过关注儿童文化来促进学前教育的文化公平,进而实现学前教育真正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15.
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从一个新的视域深入探讨《红楼梦》的庄子观。认为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了"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该根据现代大学生新的特点来调整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方式,积极采取“培养+服务”“教育+引导”的渐进模式,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将实现我国课程教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一指导下,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向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我们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应根据人格形成的规律,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理念,遵循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施原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8.
性格在人的青年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了,性格的形成具有渐进的特点,也受到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从早年到青年,邓小平性格中逐渐具有了重视"自律"、强调"理想"和朴实无华的特征。对早期邓小平性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邓小平及其他所影响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诗言志",诗词的教学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文化品味,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