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娜  张晶 《流体机械》2013,(7):53-55
主要介绍了离心泵汽蚀现象及形成机理,重点突出了两个主要概念:装置汽蚀余量(NPSHa)和必需汽蚀余量(NPSHr)。对吸上装置和倒灌装置,分别给出了装置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列出了提高离心泵抗汽蚀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汽蚀是离心泵失效的重要方面,对离心泵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心泵图中发生水泵汽蚀的各种原因、汽蚀发生现象的各种分类、汽蚀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提出了实际工业生产中用于预防发生汽蚀的各种措施,如尽量降低离心泵的整体安装量和高度,减少空气吸入泵和管道的空气阻力等等该方法可用来有效抑制高压离心泵的发生汽蚀。  相似文献   

3.
针对航空增压离心泵汽蚀问题,给出了一种效率与汽蚀双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离心泵的能量损失和汽蚀余量分目标函数;其次使用遗传算法对速度系数法所设计的离心泵性能参数进行寻优;最后以CFD仿真软件为平台建立离心泵的流道模型,对优化前后离心泵的压力和速度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优化前后离心泵的流量-效率、流量-汽蚀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点流量下,优化后泵的效率提高了1.2%,必须汽蚀余量降低了12.51%,其他工况均优于优化前,说明该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离心泵向着高转速、微型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对离心泵抗汽蚀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影响离心泵汽蚀的因素上,国内外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部分观点并不统一。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对影响离心泵汽蚀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为离心泵的设计与离心泵汽蚀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离心泵内汽蚀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借助可视化实验装置对离心泵内部汽蚀空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随着流量的增大,离心泵内汽蚀空泡区受离心力的作用会逐渐向出口侧移动,极易形成流道的阻塞,从而对泵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短叶片离心泵汽蚀性能数值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离心泵的汽蚀性能,利用CFD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短叶片离心泵在不同汽蚀余量时叶轮内部气液两相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短叶片进口直径在不同汽蚀工况时气泡分布情况对叶轮内部流动和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短叶片的进口直径可以有效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避免叶轮进口堵塞和流道内发生漩涡汽蚀。当汽蚀余量减小到一定程度,离心泵短叶片进口直径为0.65D2(D2为叶轮外径)时,在长叶片和短叶片的背面都会出现漩涡汽蚀区;当离心泵短叶片进口直径为0.75D2时,在长叶片背面与短叶片工作面间的流道内会出现两个漩涡汽蚀区;当离心泵短叶片进口直径为0.85D2时,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流体机械》2015,(8):1-5
为了准确预测油田用离心泵的汽蚀性能,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与汽蚀模型相结合对离心泵内的汽蚀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油田用离心泵汽蚀性能试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在验证模拟结果可行的基础上,对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参数对其汽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叶轮采用6叶片较4和8叶片汽蚀性能更优;叶轮转速越小,离心泵抗汽蚀性能越好;离心泵进口流量越大,抗汽蚀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离心泵发生汽蚀会降低其增压外输能力并出现振动等现象,分析离心泵产生汽蚀的条件,建立有效汽蚀余量的数学模型,并依据求解结果给出防止离心泵汽蚀的相关措施。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泵输油量的不断增大,离心泵有效汽蚀余量逐渐减小,离心泵有效汽蚀余量受甲板层高和管道沿程水力损失的影响较大,而油面高度和油液饱和蒸汽压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需采取降低泵甲板高、减少管件、降低泵座和调整油温等措施,防止离心泵发生汽蚀;离心泵有效汽蚀余量的力学模型充分考虑了油气增压外输流程中的各水力损失,为分析海上油田其他增压泵的汽蚀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叙述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之后,着重说明如何改进离心泵进口的结构参数,以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能力,为减轻和预防离心泵汽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带前置诱导轮离心泵的汽蚀可视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可视化实验装置对离心泵和诱导轮内部汽蚀空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观测。实验发现,随着流量的增大,离心泵内汽蚀空泡区受离心力作用会逐渐向下游移动,极易造成流道的阻塞,这将对泵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诱导轮中的汽蚀空泡被压控在轮缘和前缘附近,对流道内部的流动影响较小。轴流诱导轮内的汽蚀发展情况揭示了其个有较高抗汽蚀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压力脉动法诊断离心泵汽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汽蚀发生时,离心泵进出口原有压力脉动强度会发生变化。本文对离心泵进口压力进行了测试和频谱分析,弄清了汽蚀脉动频率的出现范围,找到了可以用于监测早期汽蚀故障的脉动频率,并确立了该脉动频率下脉动幅值和汽蚀余量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集离心泵泵性能试验和汽蚀试验自动化运行的测试系统,包括其设备构成与测试方法;并通过具体试验,测试在不同水温下,离心泵NPSHr的变化趋势;验证介质温度对离心泵汽蚀的影响;对离心泵及汽蚀测试系统进行改进,减少介质温度对离心泵汽蚀测试的影响,提高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13.
《流体机械》2021,49(5)
针对高压多级离心泵日常运行过程中,在入口压力(装置汽蚀余量)足够的情况下,泵仍然出现汽蚀现象,引起一定的噪声和振动,严重时轴甚至抱死无法运行。同时在泵维修时经常发现导叶、蜗壳、口环表面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汽蚀破坏现象。本文首先对间隙内产生汽蚀现象的原因及对泵部件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采用CFD计算模拟了间隙内汽蚀产生过程,最后提出了改善间隙汽蚀的解决措施,对高压多级离心泵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离心泵汽蚀余量公式出发,结合汽蚀机理、抗汽蚀材料、CFD等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离心泵汽蚀防止措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离心泵汽蚀与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心泵吸入高度过高是造成汽蚀的关键因素。文中简要叙述离心泵内产生汽蚀的原因,着重说明离心泵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方法,并指出了减轻和预防离心泵汽蚀的措施,可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潘伟 《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4):172-173,176
针对兰州石化公司动力厂供水部第一循环水场泵房一台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严重汽蚀的问题,从离心泵产生汽蚀的机理及流体力学方面的基本公式,分析超流量对泵汽蚀的影响并总结出引起离心泵汽蚀的常见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诱导轮作为离心泵的重要辅助部件之一,对水泵汽蚀性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针对某大流量离心泵汽蚀性能不佳的问题,采用响应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该离心泵的诱导轮叶片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了诱导轮导程、叶片厚度和叶片数对大流量离心泵汽蚀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构建了大流量离心泵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了外特性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仿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诱导轮扬程与泵汽蚀性能呈正相关的规律,以诱导轮的叶片参数(导程L、厚度T、叶片数Z)为变量因素,以诱导轮扬程最大为优化目标,对诱导轮进行了响应面计算分析,得到了响应面优化后的诱导轮叶片参数,并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诱导轮的扬程;最后,针对诱导轮优化前后的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叶轮汽蚀情况和临界汽蚀余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导程对诱导轮扬程的影响不大,而减小叶片厚度、增加叶片数可以大幅提高诱导轮扬程;额定工况下,经响应面优化后的诱导轮扬程提高了0.6 m,泵的临界汽蚀余量相比原型泵降低了0.15 m。该结果可以为大流量离心泵诱导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荣璞 《机械工程师》1994,(3):35-35,20
离心泵的汽蚀及预防初探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李荣璞一、离心泵产生汽蚀的原因离心泵是将旋转的机械能转换成水流能量的一种机械,离心泵的汽蚀是种常见现象,产生汽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气压和流速引起的。从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可知,它一是靠自身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把工...  相似文献   

19.
离心泵在化工行业中应用广泛,汽蚀现象作为离心泵的常见问题之一,是导致离心泵失效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严重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防止汽蚀问题对化工行业有着深远且重大意义。对此,文中对离心泵产生汽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展开分析,最后提出防止汽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卧式离心泵配带自吸罐代替液下泵使用的原因,针对自吸罐引水装置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选用及装置要点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着重从离心泵的汽蚀余量,波义耳定律等角度进行计算,确定自吸罐的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