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比分析了地热生产井和石油生产井生产过程和井筒流体温度状态的特点和区别,针对地热井地层温度和热量传导的特点,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传热学基本理论,建立了符合地热井特点的井筒轴向温度分布稳态模型。运用此模型,结合A井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对稳态下生产管柱内流体温度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使用考虑变地温梯度的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生产实际,通过优化生产排量和泵管保温层厚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产液温度。  相似文献   

2.
地热井钻井作业时,井深越大,井眼温度越高,给钻探施工造成的难度越大,因此有必要研究井内循环温度分布。通过分析钻井液循环时热量传导过程,利用井筒温度控制方程,结合雄安新区地热井工程实例中的各项参数,使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求解方程,求解井内钻井液循环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且通过方程模拟研究了钻井液的密度、粘度、排量等工程参数对井壁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液密度、粘度、排量越大,井壁温度越低,井底附近的井壁温度降低幅度越大,其中钻井液的排量改变对井壁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大。模拟研究结果对于现场施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地热井井口产液温度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井筒总传热系数模型,还对井筒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用塔中一口井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井身结构、开采时间对井口产液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7″套管生产较用油管具有更高的产液温度,原因是由于日产液量高。分解总传热系数发现,7″套管生产时井筒总传热系数[21.6w/(m~2·k)]较油管高[2-7/8″油管与3-1/2″油管分别为19.0、19.6w/(m~2·k)]。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矿井调热圈导热规律,基于传热学稳态导热理论,简化调热圈导热模型,将其以最终要达到的稳态温度场考虑,并将调热圈导热过程以圆筒壁导热模型展开分析,将岩石导热系数和巷道表面传热系数视为定值,得出调热圈半径与温度的计算公式,揭示调热圈导热受到岩石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巷道半径、原岩温度等多因素影响。通过实测数据和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实验,检验调热圈半径与温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基本符合调热圈导热规律,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时水力学模型是现代钻井工程用于预测井下情况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实时水力学模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一套井筒实时水力学计算与分析模型,包括井筒环空压力和当量循环密度(ECD)的计算。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钻柱旋转对速度分布的影响。同时,模型紧密结合参数随温度压力和工况的变化,使计算结果更加贴近井下实际情况,提高了该水力学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使之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欧俭平  詹树华  萧泽强 《矿冶》2003,12(4):40-43
为了分析蓄热式钢包烘烤装置的加热均匀性,在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基础上,建立了多入口、多出口的非稳态钢包烘烤数学模型。采用k-ε模型和修正的速度-压力耦合算法SIM PLEC,针对耦合流体流动、燃烧和换热过程,对不同气体预热温度下钢包内衬温度分布进行数值研究,并进行实验验证,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工程现象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蓄热式钢包烘烤器,能够有效提高钢包的烘烤速度和加热均匀性;气体预热温度越高,高温低氧燃烧特性越明显,包衬终点温度越高,温度均匀性也越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热力学理论对应用于创造矿下人工环境的涡流管制冷特性的影响,基于涡流管的能量交换和分离的原理,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论,分析涡流管内部流体热力学特性,探求冷、热流体能量分离机理,获得其制冷特性;利用三维的流体域耦合方法,建立的连续-非连续模型,通过不同数学模型和不同计算方法的计算,与Aljuwayhel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制冷效应差异作为判定指标,确定了使用SIMPLEC算法实现压力和速度耦合变量的分离求解,采用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RSM湍流模型最为精准,计算得到制冷效应偏差在12%以内;涡流管内流场的分析可知,管内的流体速度、流体压力、温度流场分布与基于热力学设计的理论基本相符,模拟的管内内部流体温度分离引起的静温变化是由流体热量和功转换所引起的结论,验证了涡流管内部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井煤粉颗粒表观机械运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国庆  高飞  竺彪  郭宏峰 《煤炭学报》2013,38(Z2):364-369
煤粉颗粒在煤层气井的排采过程中会随着流体运移至井筒,研究煤粉颗粒在井筒中的运移规律,对于优化排采参数、避免煤粉在井筒内沉积甚至埋泵非常必要。自行设计了煤粉颗粒运移实验装置,开展了煤粉颗粒静态沉降实验和动态运移实验,得到了煤粉颗粒静态沉降末速和最小携带速度。结合球形颗粒自由沉降末速的理论计算公式,建立了煤粉颗粒实际沉降末速的计算模型,并确定了不同目数煤粉颗粒的最小携带速度与实际沉降末速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煤层气井最小日排水量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对于产水量较小的井,流体携带煤粉颗粒的能力与煤粉颗粒的粒径、井筒内流体流速间的关系敏感,本文提出的最小排水量计算公式对于煤层气井的排采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据大变形理论和虚功原理对高速切削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拉格朗日描述的有限元控制方程并采用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了热力耦合,材料本构关系,接触规律,分离准则及切削过程中动态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重点考察了非稳态的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削过程中的应力、温度、切削力的分布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指出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蓄热式钢包烘烤装置的加热均匀性,在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基础上,建立了多人口、多出口的非稳态钢包烘烤数学模型。采用k-ε模型和修正的速度-压力耦合算法SIM-PLEC,针对耦合流体流动、燃烧和换热过程,对不同气体预热温度下钢包内衬温度分布进行数值研究,并进行实验验证,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工程现象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蓄热式钢包烘烤器,能够有效提高钢包的烘烤速度和加热均匀性;气体预热温度越高,高温低氧燃烧特性越明显,包衬终点温度越高,温度均匀性也越好。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井多层合采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龙仕  乔兰  龚敏  吕玉民 《煤炭学报》2014,39(10):2060-2067
针对韩城煤层气田多层合采的特点,结合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特征,采用相关分析系统剖析该区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用灰色关联分析定量评价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煤层气井产能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井产能与初见气时间、初见气累产水量、拟临储比、拟含气量、地解压差和煤层厚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与初见气井底流压、埋深、原始储层压力和间距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灰色关联分析定量显示区内气井最大产气能力主要受控于拟临储比、合采煤厚和拟含气量,而平均产气水平则主要受控于合采煤厚、初见气累产水量和地解压差。分析认为资源丰度和含气饱和度是影响欠饱和煤层气藏最大产气能力的关键因素,而降压幅度和难易程度是决定这类气藏平均产气水平的重要因素。模糊层次分析显示区内的煤层气井最大产气和平均产气的综合评价等级都为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选矿厂一选矿车间针对冶炼原料缺口大的情况,组织实施了2001年扩大能力150t/d技术改造,本文介绍了改造及达产达标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剖析纳林庙煤矿二号井生产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对矿井委托生产模式的优缺点、鄂尔多斯地区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影响力和该地区矿井机械化技术改造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据此提出了充分发挥该生产模式优势的途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西赣州矿山废石酸化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  张永康  刘岩  冯乃琦 《现代矿业》2019,35(1):119-122
为了准确评价赣州矿山废石的产酸潜力,进行了净产酸试验、最大净产酸潜力试验和淋滤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约一半矿山的废石样品具有酸化潜力,但净产酸量比较小,最大产酸量(H2SO4)仅为10 kg/t;赣州矿山废石含硫低,在酸雨作用下短期内不会全部酸化,但废石中的重金属元素均能溶出,其中Cd、Pb、Zn、Hg等重金属元素溶出量超标,污染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矿石性质、选矿试验、设计流程、设计特点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选矿厂的设计,总结了选矿厂工程设计及生产调试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朝阳 《煤炭技术》2007,26(3):116-118
技术改造是确保矿井采掘接替平衡和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裴沟煤矿通过多次技改,超前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了矿井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可靠程度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7.
油田在各个开发阶段以经济产量生产,是保证油田经营效益最大化、实现储量资源最经济开发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做好低油价时期的油田开发投资与产量规模决策,更快更有效的应对油价波动,根据边际决策理论和经济评价理论方法,分别论述了决策阶段投资性经济产量、生产阶段经济产量、开发后期经济产量内涵及其的差别,分析了不同阶段经济产量类型的关系,并系统研究了投资决策、生产阶段和开发后期盈亏平衡经济产量与效益最大化经济产量的确定原理与方法,最后提出了深化研究经济产量测算结果的应用方法、单井成本的分配方法、及在油田各层级普及经济产量内涵与应用的三点意见建议。以期为油田产量的科学决策以及更高效快速的应对油价波动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膨化硝铵炸药生产质量控制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影响膨化硝铵炸药生产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硝铵的膨化、炸药的混合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并就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徐青 《同煤科技》2005,(3):15-16
以化工厂生产工业电雷管为例,阐述了理化检验分析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奇  孔祥文 《煤炭学报》2013,38(12):2175-2181
煤层气开发靠排水降压采气,解吸系统的划分有利于提高煤层气田整体开发效果。笔者根据我国复杂断块气田地质特征为主的煤层气开发现状分析,针对不同气藏地质条件和由开采工艺造成的不同开采效果,将纵向上开采中能形成相互干扰的一套煤层或多套煤层,平面上一个断块或多个小断块、小圈闭,通过断层、陷落柱、煤矿采空、采动区应力释放或通过煤层压裂、煤层钻水平井等将煤层沟通,形成开采中井间干扰的地区划分为同一个解吸系统。通过典型解吸系统开采特征分析,认为以解吸系统为开发单元:有利于在煤层气开发中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和开发单元;有效整体控制各井降液速率,实现构造高部位井以产气为主,低部位井以排水降压为主;有利于进行开发动态分析与开发方案调整;有利于优化井位部署,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