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蒸发法和热板法测试了各类薄型织物的透湿性能,从理论和实验论证了热板法代替蒸发法进行织物透湿性测试的可行性,并为研制热板法透湿测试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恒温热板法织物透湿测定仪测定涤纶仿真丝织物的透湿性能,并与蒸发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恒温热板法织物透湿测定仪取代蒸发法测定织物透湿性是可行的,并具有操作简捷、稳定性好、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恒温热板法织物透湿测定仪测定涤纶仿真丝织物的透湿性能,并与蒸发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恒温热板法织物透湿测定仪取代蒸发法测定织物透湿性是可行的,并具有操作简捷、稳定性好、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选用透湿量作为涤纶织物透湿性能的评价指标,采用透湿杯法对不同克重的涤纶织物进行透湿性实验,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涤纶织物的透湿性能随织物克重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涤纶织物克重与织物透湿性能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公式,为合理设计涤纶织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孔膜防水透湿织物热湿传递中织物表面凝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制了一种织物微气候仪,模拟人体和服装之间的微气候,测量其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研究是否在织物里表面产生凝结,为进一步研究织物的热湿传递提供实验依据。测试装置由计算机控制,操作方便,实验时间短。本装置实验结果与ASTME96—00测试的透湿量相比较,对防水透湿织物的湿传递表征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本文从水蒸汽凝结和Kelvin公式,分析研究了微孔膜防水透湿织物热湿传递中发生表面凝结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非稳态下织物传热透湿测试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人体着装时织物在服装层空间小气候状态下的传热透湿性能,设计制作了一套非稳态下织物的传热透湿测试装置。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测试精度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人体着装时织物在服装层空间小气候状态下的传热透湿性能,设计制作了一套非稳态下织物的传热透湿测试装置.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测试精度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织物拒液、透湿的机理出发,提出了新型拒液透湿织物的设计方案.文中在对所试织的织物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组织对织物拒液性和透湿性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织物组织和原料配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织物拒液、透湿的机理出发,提出了新型拒液透湿织物的设计方案,文中在对所试织的织物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组织对织物拒液性和透湿性的,确定合理的织物组织的原料配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吸湿快干助剂HMW8870对纯棉织物进行吸湿快干整理,并通过测试纯棉织物的快干性、散湿性、透湿性、吸湿性以及毛细管效应来检验整理后织物吸湿快干性能。设计了3种不同的整理工艺和三因子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经助剂HMW8870整理后的纯棉织物快干性和透湿性增加而吸湿性变化不大,其中HMW8870的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助剂浓度的增加整理后的织物水分蒸发率和透湿量增加,但当助剂浓度为50g/L时达到效果最好;氯化钠的浓度对织物的亲水性有一定的影响,当氯化钠浓度为20g/L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一种低温下织物热湿传递试验装置,在-20℃和20℃模拟环境温度下,测试了防水透湿织物两侧的温度与湿度的分布和透过织物的水气量,比较织物在低温下和常温下的湿传递特性.结果显示:水浴的水气蒸发量(模拟人体出汗)、织物表面水凝结量和透过织物的水气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呈近似线性增长,说明了织物湿阻与表面水凝结是无关的.在低温环境下(-20℃),水浴的水气蒸发率(模拟人体出汗)、织物水凝结率和透过织物的水气蒸发率大,织物湿阻小,表明了织物表面湿阻与环境湿度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Coolplus纤维和竹纤维纱交织的方法开发出5种双面针织面料,通过对5种试样进行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透湿量、蒸发时间的测试分析得出,织物厚度、密度以及织物中Coolplus与竹纤维的含量比会影响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综合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针织面料罗纹织物、罗纹空气层织物、涤盖棉织物和双面集圈织物都属于吸湿快干织物,凡罗纹空气层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麻织物刚度大、易起皱、手感粗硬等问题,采用液氨处理来改善大麻、亚麻和苎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表面形态和麻纤维结晶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性、水分蒸发能力和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分析了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液氨处理使麻织物结构变得更加紧密,纱线表面毛羽数量减少,纤维纵向的表面条痕和裂痕明显减小或消失,纤维结晶度降低;液氨处理使麻织物透气率和透湿量增加,经纬芯吸效应减小,润湿面积增加,水分蒸发率略有增大,织物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OMMC)增加.液氨处理后,麻织物表面形态和纤维结晶结构的改变是造成麻织物湿性能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介绍由我院研制的织物液相缓冲测试仪器的测试原理与结构,论述了透湿性和液相缓冲参数等指标的测试方法与计算.作者对棉、毛、丝和涤纶等织物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发现织物材料等因素对动态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制了一种织物微气候仪,模拟人体和服装之间的微气候,测量其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研究是否在织物里表面产生凝结,为进一步研究织物的热湿传递提供实验依据。测试装置由计算机控制,操作方便,实验时间短。本装置实验结果与ASTME96-00测试的透湿量相比较,对防水透湿织物的湿传递表征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本文从水蒸汽凝结和Kelvin公式,分析研究了微孔膜防水透湿织物热湿传递中发生表面凝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选用尼龙作为基材,以吡咯为单体,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简单易行的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涂层导电尼龙织物。首先,研究了其导电性、聚吡咯在织物表面的分布状态。其次,测试了聚吡咯涂层尼龙导电织物的力学性能和透湿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吡咯涂层尼龙织物的导电性能良好,聚吡咯在尼龙上的分布较均匀。聚吡咯涂层对织物本身断裂强力和透湿性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介绍由我院研制的织物相缓冲测仪器的测试原理与结构,论述了透湿性和液相缓冲参数等指标的测试方法与计算,作者对棉、毛、丝和涤纶等织物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旨在发现织物材料等因素对对付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竹浆/丝光羊毛混纺比为30/70、50/50的混纺纱进行织造及性能测试。共设计了4种组织,分别为:斜纹、麦粒、花式透孔和小提花。同时对织物的结构参数、物理指标和吸湿排汗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起毛起球性、汽蒸收缩性、折皱回复性和透气透湿性均会受到织物组织的影响。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受织物组织和纱线混纺比两个因素的影响,纱线间孔隙越多的组织,透气透湿性越好,混纺纱线中丝光羊毛的含量越多,透气性越差,透湿性越好。  相似文献   

19.
Coolplus是台湾中兴纺织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纤维,介绍了Coolplus纤维织物吸湿排汗原理,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测试方法。有关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测试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世界各国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如美国杜邦实验室的滴液法、我国的透湿杯法等测试方法。通过研究,一方面为测试Coolplus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做准备,另一方面利用其优良的吸湿排汗性能开发舒适性织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文献[1]研讨的基础上,将反映薄型织物透湿传热性能的四个模拟量作为聚类指标。通过灰色聚类分析,得到了织物综合透湿传热性能的量化值,初步探讨了原料、结构、后处理对织物透湿传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