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特征有脑钠肽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力衰竭及休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37例;所有患者中有吸烟史者88例(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糖尿病患者63例,冠心病家族史患者42例,高脂血症患者58例.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较多,且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出血伴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患者的发病因素。方法:对收治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均对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巨大倒置T波的出现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80例患者中,冠心病37例,器质性心脏病2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5例,分别占总数的46.3%、35.0%、18.8%。冠心病引发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巨大倒置T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器质性心脏病引发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巨大倒置T波发生率又显著高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出血伴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患者可能发生了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经济状况、起病到就诊时间、救治情况等因素和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胸痛中心和绿色通道成立一年半以来救治的全部4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总结与发病及30天再发心脏事件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占58.7%,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占37.9%,其他心电图表现者占3.4%;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发的重要因素;男性病人有冠心病早发趋势并与高血压等合并症及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绝大多数女性病人起病于绝经以后,极少数病人发病与未控制的合并症相关;医疗费用是影响病人就诊的关键因素,并成为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病人就诊时间与第30天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直接相关,就诊越早预后越好;应用球囊扩张直接开通罪犯血管是我院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最常用的方法,且病人预后略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和补救性PTCA。结论;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从体制上完善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和二级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威胁人群健康疾病的高发趋势;各医院应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在最短时间内开通罪犯血管的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直接PTCA;溶栓治疗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最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从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血压、空腹血糖、心律失常情况、吸烟饮酒史(以每天吸烟量与吸烟年限乘积作为观察指标)、饮食口味咸淡、心律失常家族史、是否罹患甲状腺疾病以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等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结果:乌鲁木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相比,BMI、吸烟情况、甲状腺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0.05);乌鲁木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排名前三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吸烟和饮酒(均P〈0.05)。结论:乌鲁木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心律失常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吸烟和饮酒。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塞和Q波心肌梗死,为一连续性病理生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血液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取决于冠状动脉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栓形成的类型和范围,缺血时间和范围,心肌坏死量。缺血范围和程度与病变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及影响供氧因素有关。这里主要讨论急性缺血综合征,即不稳定性心绞痛及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非Q波)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Q波)心肌梗死及猝死,它们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裂隙、斑块和血栓形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会出现何种情况,取决于血管闭塞的速度;闭塞是否完全;梗死相关动脉远端侧支循环的情况;是否为一过性闭塞。反复的血栓形成和自发性溶解使心肌有时间进行适应并建立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7.
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类型可解释为何男女之间心肌梗死预后不同。此研究评估首次或再次发生Q波或无Q波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d死亡率的性别差异。试验资料来自5个登记处,包括20836例患者(24.8%为女性)。调整混杂变量后,首次发生Q波心肌梗死的女性患者比其他患者的死亡率高。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事件(Q波与无Q波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比较)短期预后(28d)的性别差异@Marrugat J. @Garca M. @Elosua R. @郝广华…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远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的远期疗效是否同样显著优于金属裸支架.方法 自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3 771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完成1年的临床随访.根据介入治疗的指征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将每组进一步分为药物洗脱支架亚组与金属裸支架亚组.研究终点为死亡、Q波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中,药物洗脱支架亚组与金属裸支架亚组相比,随访1年的病死率、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稳定性心绞痛组中,药物洗脱支架亚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6%)较金属裸支架亚组(11.4%)显著降低(P<0.01);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药物洗脱支架亚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8.0%)与金属裸支架亚组(7.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支架内血栓均非常少见,且亚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药物洗脱支架可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未能获得相似的疗效.该临床结果可能源于易损粥样斑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青年吸烟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端绘 《华夏医学》2009,22(5):848-850
目的:研究青年吸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高危青年人的冠心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青年患者181例,分为吸烟组(129例)和非吸烟组(52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的特点。结果:吸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6例(58.9%),单支病变85例(65.9%),20例(15.5%)冠状动脉瘤样扩张。非吸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36.5%),单支病变25例(48.1%),2例(3.8%)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两组相比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是青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单支病变和血管瘤样扩张多见。  相似文献   

10.
临床心肌梗塞的解剖分型为透壁型和心内膜下型,这是传统地依据心电图Q波的有无而分型的。然而,心肌坏死的病理所见未必与上述心电图相符。有Q波和无Q波心肌梗塞在病理、临床及预后均有区别;因此,用简单的心电图标准描述梗塞比用推测的解剖部位更恰当。无Q波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就诊时,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开放率明显高于有Q波的梗塞病人。血管照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