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8种针灸方法(针刺、艾灸、针刺+艾灸、温针灸、电针、耳穴疗法、穴位贴敷和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维普数据库(VIP)对于上述8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19日,运用Stata15.0和ADDIS 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相关文献2850篇,最终纳入63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合计52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涉及针刺、艾灸、针刺+艾灸、温针灸、电针、耳穴疗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8种针灸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针刺+艾灸、温针灸、耳穴疗法、穴位埋线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针刺。总有效率疗效排序:穴位埋线 > 温针灸 > 针刺+艾灸 > 耳穴疗法 > 穴位贴敷 > 艾灸 > 电针 > 针刺 > 布洛芬;②痛经症状评分:穴位贴敷优于针刺,穴位贴敷优于艾灸。痛经症状评分疗效排序:穴位贴敷 > 针刺+艾灸 > 穴位埋线 > 艾灸 > 温针灸 > 针刺 > 布洛芬。结论 8种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均高于布洛芬,且穴位埋线体现了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11种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18年9月30日公开发表的各种针灸方法之间对比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照Cochrane5.1手册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与偏倚风险评估,通过R软件进行网状Meta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6项研究11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联合艾灸、隔物灸、热敏灸、温针灸疗效优于单纯电针;针刺联合艾灸、隔物灸、雷火灸、热敏灸、温针灸疗效亦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概率优劣排序前3位的有电针+热敏灸、针刺+雷火灸、针刺+温针灸。结论:11种不同的针灸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各有优劣,针灸联合疗法要明显优于单一疗法,得出电针+热敏灸、针刺+雷火灸、针刺+温针灸为治疗该病最佳疗法的可能性大,但明确的结论仍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予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中针灸、西药、中药及其联合疗法对比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Stata 13.0和WinBugs 1.4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63篇文献,共计514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涉及11种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艾灸可能是治疗IBS-D最有效的方法。按疗效最佳的可能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针刺+艾灸、中药+艾灸、穴位埋线、西药+针刺、西药+艾灸、针刺+中药、艾灸、针刺、假针刺、中药、西药。网状结果表明:从有效率上看,单纯针刺、针刺+西药、穴位埋线、中药+艾灸、西药+艾灸、艾灸、针刺+艾灸、假针刺均优于西药。结论:不同针刺方法在治疗IBS-D上优于西药,各类针刺疗法也互有优劣,联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4.
针灸疗法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显著,该文检索近5年相关文献,阐述针刺(毫针、电针、火针)、艾灸及温针灸、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探索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优化方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copus、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相关数据资料,运用STATA 14.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共2885例样本,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优"治疗概率排序前3者分别为艾灸+西药(74.7%)、艾灸+中药(8.9%)、穴位注射+中药(5.2%),干预方案疗效累积排序前6位分别为艾灸+西药、针刺+西药、电针+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电针+西药、艾灸。结论:针灸治疗DGP选择2种干预措施联合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其中最优方案是艾灸+西药,在单干预措施中,艾灸治疗DGP的优势较为显著,建议医者结合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几年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针刺疗法、针刀、穴位注射疗法等单一方法,也有针刺与艾灸结合(温针灸)、穴位贴敷配合穴位埋线等综合疗法,且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确有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术后腹胀主要包括毫针针刺、艾灸法、温针灸、电针、耳穴、穴位注射等,此外还包括点穴、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其他特殊针灸疗法,对于缓解术后腹胀,减轻胃肠胀气,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环境有着独特的优势,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对于针灸缓解术后腹胀的研究更多的基于临床观察,没有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缺乏客观的基础实验数据支持等。今后对于针灸治疗术后腹胀应进行更加深入多层次的研究,使针灸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摘要:依次检索数据库CNKI、WanFang Date、VIP、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均设定为2000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检索文献并筛选,纳入文献再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NoteExpress进行文献筛选,RevMan5.3软件绘制文献偏倚风险图,ADDIS 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研究共计339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排序依次为G(温针)、E(针刀)、A(针刺+推拿)、H(针刺+敷贴)、J(针刺+中药口服)、D(针刺+艾灸)、F(电针)、I(针刺+刺络拔罐)、C(针刺+康复)、B(针刺);在VAS评分方面,排序依次为H(针刺+敷贴)、E(针刀)、I(针刺+刺络拔罐)、A(针刺+推拿)、D(针刺+艾灸)、G(温针)、C(针刺+康复)、J(针刺+中药口服)、B(针刺)、F(电针)。结论:温针疗法、针刀疗法、针刺+推拿、针刺+敷贴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缓解疼痛。但本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及GeMTC 0.14.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1项研究,涉及10种针刺相关疗法,共计4 96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 543例,对照组2 425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电针联合耳穴贴压、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温针灸、梅花针扣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刺络放血等疗法总有效率优于甲钴胺;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单纯针刺、针刺联合中药足浴、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温针灸、梅花针扣刺及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等疗法优于甲钴胺;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单纯针刺及电针疗法优于梅花针扣刺;在改善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单纯针刺、电针、电针联合耳穴贴压、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梅花针扣刺、穴位注射、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及针刺联合中药足浴等疗法优于甲钴胺;在改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电针联合耳穴贴压优于甲钴胺,电针联合耳穴贴压及穴位注射疗法优于温针灸。结论:10种针刺相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综合疗法总体优于甲钴胺治疗,且电针联合耳穴贴压、针刺联合穴位注射以及单纯针刺总体优于甲钴胺治疗。针刺相关疗法安全,各类针刺综合疗法互有优劣,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国内外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1128例患者。穴位埋线较针刺和电针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有效性[OR=3.85,95%CI(2.35,6.31),P0.000,01];在改善VAS评分方面,穴位埋线优于针刺[SMD=-1.19,95%CI(-1.85,-0.53),P=0.000,4];在改善NDI指数方面,穴位埋线优于针刺[SMD=-0.61,95%CI(-1.08,-0.14),P=0.01];在改善田中靖久量表评分方面,穴位埋线优于针刺和电针[SMD=1.31,95%CI(0.89,1.73),P0.000,01];在安全性方面,穴位埋线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多于针刺。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有效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功能状况,提高临床疗效,但是安全性较针刺低。  相似文献   

11.
《东方养生》2010,(5):30-31
禅,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禅门里有个小故事,一个秀才前往禅寺,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去草地上吃草,但它转来转去都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状态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表虚、肝肾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治疗可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血两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虚早衰等六型。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  相似文献   

16.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子午流注针法各取穴方法对比分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取穴方法间的关联性,为从科学角度挖掘子午流注针法合理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对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针刺方法所选诸穴位进行列表比较并找出各取穴方法间的差异。结果:子午流注学说3种取穴方法共选穴次1358次,穴位66个。3种方法取穴重复率很低,穴位总体相同率仅3.03%,两两比较的相同率最高36.36%,而相同时间气血所注的相同经脉为5条,仅占1周期120条经脉的4.17%。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时间观有其合理内涵,但取穴治疗方法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运用宜遵其按时针刺之精髓,但不必拘泥其取穴时间,注重个体化差异,按其特点选取效穴进行针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宋亚光  赵建春  袁慧 《中国针灸》2004,24(9):624-626
目的:对比刺络拔罐配合艾灸与西药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大椎等穴以及出疱疹处运用梅花针刺络拔罐并配合艾灸等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外用阿昔洛韦霜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51.4%(P<0.01),且治疗组治疗3天后重、中度疼痛缓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艾灸等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止痛明显,疗效显著,见效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介绍王琦教授的临床诊疗特色。通过结合临床实际,将其诊疗特色概括为:擅抓主症,切中病机;勇于探索,随机应变;强调辨体,注重治人;精研经典,活用经方等。表明临床医家的真正功底在于治学和思考。只有在治学中提高理论水平,在对临床的思考中发现实际问题,才能做到临床疗效的提高,以至于对中医理论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