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护生护理临终患者心理体验和感受的质性研究,为优化临终关怀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CINAHL、PsycINFO、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关于护生护理临终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50个主题,归纳形成10个类别,合成4个整合结果,分别是护理与成长、情感体验、障碍与应对、助力与需求。结论 护生参与临终关怀并得到成长,其参与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应得到重视和引导,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应加强死亡教育,改善临终护理组织氛围,为护生积极参与临终护理实践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59-161+166
目的 研究ADDIE 教学设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习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20 年7—12 月收实习的护生,按护理部的实习分组法每月一批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ADDIE 教学设计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统一入科培训后分配给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生形成性评价指标、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观察组形成性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DIE 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习临床教学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实习临床教学的质量,为ADDIE 教学设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习临床教学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伦兰 《安徽医学》2012,33(11):1547-1549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后期护理专业学生(护生)的心理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临床护理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7~10个月的护生10名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临床实习后期护生的心理体验集中于4主题:对专业前景的看法、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临床实习积极性下降及学习压力增加。结论实习后期护生的心理体验比较复杂,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需重视这些压力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患者隐私部位护理时的心理体验,为提高临床隐私部位护理质量,制订科学的隐私部位护理操作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目的性抽样12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了解护生为患者进行隐私部位护理时的心理体验。结果将实习护生的心理体验归纳为抗拒与嫌弃、害羞与紧张、尴尬与心理落差和适应与坦然面对四大主题。结论护理教育工作者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护生正确的性别观念,提高伦理决策能力、操作熟练度和职业认同感,提升临床隐私部位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目前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相关因素,以提出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144人,使用自编调查表,以及根据刘玲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改编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情况本科护生在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初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评分为103.19±13.11,职业认可感五个因子中职业认知评价为26.46±6.54、职业社会支持为23.13±3.32、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为19.73±3.16、职业挫折应对为22.71±3.51、职业自我反思为11.17±2.02。结论加强本科护生实习各期的针对性、规范化培训及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稳定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使用便利抽样法从某医学院校抽取311名本科实习护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护生职业自我效能问卷、护理本科实习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进行调查,了解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转型冲击程度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相应措施降低本科实习护生转型冲击程度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显示,本科实习护生转型冲击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降低本科实习护生转型冲击程度,实现角色转型需要考虑本科实习护生的在校成绩、对实习环境的满意度、自我概念、职业态度及信念、职业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护理实习生400人,根据实习时间不同,将2011-2012年来我院实习的护生200人设为对照组,2013年来我院实习的护生设20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进行带教。结果:对照组的成绩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的实际操作成绩、综合考核成绩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生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差异不大,观察组护生对手术室情景模拟教学的评价均较满意。结论:开展手术室情景模拟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技能,缩短实习中的适应期,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手术室实习护生对带教的需求,为改进手术室护理带教方式及有针对性带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的取样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分析6位手术室实习护生对于带教内容和方式等的真实需求.结果:手术室实习护生对于临床带教的需求呈现多个主题:知识性与实践性、职业性与细致性、平等性与尊重性、自我概念性与护士长角色需求.结论: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生带教带来种种矛盾和缺憾,应该针对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带教体系,真正解决矛盾,为未来护理人才的建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钟耕爱  吕敏 《中外医疗》2010,29(23):147-148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实习护生洗手行为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从准职业期提高洗手的依从性。方法以来自不同一院校的56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洗手行为进行为期3周的教育干预,干预前后根据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和记录洗手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措施,手术室实习护生洗手的执行率显著提高(P〈0.01),洗手技术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行为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生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演示法在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基本技术操作能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室实习护生100名作为培训对象,针对以往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制定专科基本技术操作流程及质量评价标准,对培训前后实习护生基本操作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演示法培训后实习护生在较短时间内加强了无菌观念,培训前后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成绩及相关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演示法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基本操作技术能力,并且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保证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3+7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现状,为护理职业安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自2020 年5 月~2020 年6 月分别对某高职院校8 名护理教师、实习医院5 名临床带教老师及16 名高职实习护生进行护理职业安全教育现状的半结构式访谈,Colaizzi 七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经分析提炼为三个主题:(1)高职护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学习兴趣不高;(2)高职实习护生职业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护生层面(学习能力、社交能力、临床护理技能熟练程度、性别等)及实习工作环境;(3)高职护理职业安全教育存在不足。结论 高职护理职业安全教育尚需深入研究。应基于高职护生学习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以提高高职护生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护理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茂名卫生学校2009级护理专业中专班2个班1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1名学生,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规范化操作训练等方式将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渗透到教学当中;对照组8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有95.1%的学生对授课效果感到满意,有90.1%的学生认为应当对职业暴露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学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职业防护技能和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帮助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知识-目标”教学结合沉浸式临床体验在五官科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五官科手术室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3名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43名实习生采用“三维知识-目标”教学结合沉浸式临床体验教学。评估两组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效果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及护患纠纷处理能力评分。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培训后两组实习生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器械管理、器械配合能力、巡回配合能力、文书记录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培训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两组实习生的纠纷识别能力、纠纷应急处理能力、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法律法规认知、应激心理调整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培训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知识-目标”教学结合沉浸式临床体验在五官科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其护理质量,提高护患纠纷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分式小组讨论教学法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整群抽取护理学专业290名本科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较好,95.51%(277/290)护生认为有必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其中87.24%(253/290)护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有77.59%(225/290)护生认为有必要实施合分式小组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结论护理学专业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合分式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不断提高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中英  庞兰 《吉林医学》2014,(4):896-896,F0003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临床实习护生教学质量。方法:将在神经外科实习的88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比较两组护士在本科实习结束时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结果:PBL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更能提高带教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西南医院眼科参加临床实习的50名护生按照专科生、本科生数目对等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眼科护理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的方法实施护理带教。实习结束后对2组护生采用问卷评分和出科考试评价实施效果。采用Excel 2003软件整理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问卷评分进行χ2检验;以≥60分的人数作为有效的指标,对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问卷评分60以上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 P=0.018)。对照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67.12±11.53)分,实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4.96±9.27)分;对照组实践操作考试平均成绩(65.68±8.0)分,实验组实践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0.28±10.6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结论眼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使护生在眼科护理实习期间学会思考,善于查阅文献,敢于用批判的思维提出问题,能够以科学研究结果及亲身经验作为依据,掌握专业、科学的眼科护理,从而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将《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与临床实习相结合,实施课程讲授——情景体验——临床实习——课题研究一体化教学。以课题研究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要途径,采用导师制全程指导,分阶段教学与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参与热情和论文质量,95.78%的学生对该教学形式持赞成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流程带教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名护理专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规范流程带教法,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95.65%护生认为规范流程带教法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结论采用规范流程带教法进行儿科护理带教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沟通能力、临床实际应对能力的培养,可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昆明医科大学学生对精品课程《艾滋病与药物滥用》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定量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使用问卷调查2006级麻醉专业及临床专业、2008级法医、检验及口腔专业学生(共273人),对课程设置合理性和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定性研究使用观察法及个人深入访谈,观察课堂秩序及学生反映,访谈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和评价标准。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卡方检验。结果学生对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同率平均为90.8%,24.2%的学生认为课时数过少,希望增加实践教学。对教师、课时数、课程内容设置的评价呈现出不同的专业特点。学生对教师素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评价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5.2、22.4、11.0。讲课具有亲和力、形象生动(平均得分2.71,满分3.0);是否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平均得分2.71,满分3.0);教师能适时注意课堂反映,有效调节课堂氛围(平均得分2.72,满分3.0)3个单项得分最低。结论学生对该课程基本是认可的,大多数人也认可教学内容的选择。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方法存在多元需求,希望增加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同时注重教与学的有效沟通。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满意,但教学方法和技能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