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颈腺癌与HPV感染高度相关,近期提出的Silva分型相较于目前的诊疗依据,能更好地预测子宫颈腺癌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文章就当前子宫颈腺癌的诊治现状、Silva分型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ilva分型在子宫颈腺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子宫颈腺癌的114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Silva分型系统对子宫颈腺癌进行分型,分析不同Silva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差异。结果:(1)114例子宫颈腺癌患者中,Silva A型51例(44.7%);Silva B型36例(31.6%);Silva C型27例(23.7%)。(2)不同Silva分型患者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va C型患者术后更倾向于接受术后放化疗(P<0.05)。不同Silva分型间淋巴转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ilva A、B、C型子宫颈腺癌患者间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Silva A、B、C型子宫颈腺癌患者间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Silva C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结论:Silva分型系统应用于子宫颈腺癌,对患者的术后治疗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对子宫颈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形态差异与病变进展的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颈锥切术和(或)单纯子宫切除术诊断为AIS的患者51例,根据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将细胞异型轻微、核分裂或凋亡小体略增多者,归为形态不完整AIS;比较不同形态下的宫颈细胞学(TCT)、HPV、发病年龄、病变范围、治疗方案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 51例患者包括23例形态不完整AIS、21例形态完整AIS、7例Silva A型腺癌,三者病变厚度和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形态完整AIS与Silva A型腺癌宫颈锥切后病变残留率显著高于形态不完整者(P <0.05)。结论 HPV相关性子宫颈腺性病变在发展为浸润性腺癌前,可能经历形态不完整AIS、形态完整AIS、Silva A型腺癌的病变递进过程。形态不完整AIS适合保守治疗;无生育要求的形态完整AIS与Silva A型腺癌,建议全子宫切除,但子宫颈锥切切缘阴...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腺癌184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宫颈腺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84例宫颈腺癌中,Ⅰ,Ⅱ期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髂淋巴结清扫术,部分病例加术前后装放疗2-3次;凡盆腔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补充盆野外照射治疗 肿瘤侵犯宫颈深肌层者行宫颈残端野放疗。部分病例辅以CAP及CBP盆腔动脉灌注化疗2-4疗程。Ⅲ,Ⅳ期则多行全量放疗加动脉插管放疗。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腺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腺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李秀芬,宋和存,杨立新,魏永和,霍宏慎,赵玉清子宫颈腺癌比较少见,有逐年增多趋势 ̄[1,2]。我们分析80例宫颈腺癌病例的病理类型,对影响宫颈腺癌的预后因素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  相似文献   

6.
1960~1979年作者治疗子宫颈腺癌319例,其中Ⅰ期47例,Ⅱ期199例Ⅲ期73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73.3%、35.6%;10年生存率为85.1%、57.4%、28.7%;20年生存率为70.2%,26.1%、12.3%。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宫颈肿瘤病灶的大小、病理分化、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患者(观察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并抽取相同时期住院的6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及临床特征与对照组较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高分化比例(30.4%)明显低于对照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肿瘤中分化(41.3%)和低分化(28.3%)比例均高于对照组(30.2%,1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分期、肿瘤细胞浸肌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31.4±17.6个月,观察组死亡及复发共4例(8.7%,4/46),对照组共3例(4.8%,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以中低分化为主,但其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与普通型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差别,临床处理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乳腺黏液腺癌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方法:对89例乳腺黏液腺癌采取手术切除,巩固化疗、放疗与内分泌治疗。结果:经术后病理肿块病理检查,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48例,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41例,经10mo~8a随访术后5年以上生存者62例,单纯型组为36例,5a生存率为94.4%;混合型组为26例5a生存率为76.9%两组比较P<0.05(χ2=4.124),单纯型组显著高于混合型组。结论:乳腺黏液性癌病理区分是单纯型还是混合型,并行免疫组化的检测,对其预后观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于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3例宫颈腺癌的病例资料,其中VGA 38例,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VGA患者中位年龄为41.0岁(27~76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68.5%);IA期3例,IB期31例,IIA期2例,IIB期2例;34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患者发现淋巴血管间隙受累,1例卵巢转移,1例复发;2例患者放化疗后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38例VGA与同期收治的326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的肿瘤分化程度、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GA的发病年龄较轻,以外生型肿瘤多见,诊断时绝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早期,肿瘤分化程度较好,浸润深度较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少见,是预后较好的宫颈腺癌型别,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宫颈微偏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附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官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2年~1992年治疗的8例官颈微偏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官颈腺癌的3.9%,8例患者平均年龄46.8岁,临床症状:稀粘液性白带增多1例,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以上两种症状兼有3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4例。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4例行手术 放疗 化疗,1例患者手术 放疗。3例放疗 化疗。随访,3例无瘤生存6~12年,5例存活11~39个月。结论官颈微偏腺癌扩散早,预后差,早期发现及综合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上应与重度官颈炎症及腺体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11.
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1992~2004年经病理证实的6例宫颈微偏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微偏腺癌以阴道排液为主要症状,以黏液性腺体增生伴轻微异形性为病理特点。结论 对可疑病例高度重视,临床与病理密切配合,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8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宫颈管型70例、微小偏离型11例、肠型2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Ⅰ期38例(Ⅰb1期24例、Ⅰ b2期14例),Ⅱ期32例(Ⅱa期10例、Ⅱb期22例),Ⅲ期18例(Ⅲa期1例、Ⅲb期17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28% (10/36).10例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其中7例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确诊:5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2例经诊断性锥切确诊:1例为Ⅰ b1期宫颈管型腺癌,1例为Ⅰ b1期微小偏离型腺癌;1例Ⅰ 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经宫腔镜下大块组织切除活检确诊.88例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60.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式与预后有关(P值分别为0.046、0.007、0.007、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13).11例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中Ⅱb~Ⅲb期占7/11,而5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中Ⅱb~Ⅲb期仅1例.88例患者总体HPV感染率为65%(57/88),不同病理类型宫颈黏液腺癌的HPV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尤其是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宫颈管搔刮术、诊断性锥切及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腺癌159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 H  Zhang WH  Zhang R  Wu LY  Li XG  Bai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35-238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992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的159例宫颈腺癌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47 9%。其中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 1%、56 4%、36 0%、0。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为29 6%, 复发或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 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 009)、临床分期(P<0 01)、血CA125水平(P=0 039)等与预后有关; 2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淋巴结转移(P=0 001)、深肌层浸润(P=0 009)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提高早期检出率、改进治疗措施对于提高宫颈腺癌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为其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7例MD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8岁,Ⅰ、Ⅱ、Ⅲ、Ⅳ期分别有12例、7例、7例、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2例;主诉多为异常阴道排液或流血(21/27),HPV及细胞学检测多为阴性(25/27、15/27);肿瘤标志物以CA199升高为主(10/22);增强MRI宫颈恶性肿瘤检出率55%(11/20);术前活检确诊率32%(8/25),漏诊率8%(2/25)。病灶最大径0.5~8cm,脉管内见癌栓者15例(55.6%),浸润宫颈全层或深纤维肌层者22例(81.5%)。p53、p16、MUC6、ER、PR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1.9%(14/27)、44.4%(12/27)、88.9%(24/27)、14.8%(4/27)、7.4%(2/27),>50%细胞核染Ki67者7.4%(2/27)。初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25例。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4~57个月),随访率100%,...  相似文献   

15.
39例宫颈腺鳞癌/鳞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腺鳞癌/鳞腺癌占宫颈癌的8%~10%,含鳞癌和腺癌两种肿瘤成分,两种癌成分的比例及分化程度均可不同,低分化者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因鳞癌和腺癌的比例不同,宫颈腺鳞癌以鳞癌为主,而宫颈鳞腺癌以腺癌为主。本研究通过总结39例宫颈腺鳞癌/鳞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病理类型宫颈癌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子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HGNECC)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新思路。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HG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相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72例HGNEC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5岁(24~71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为主(86.1%,62/72),免疫组化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CD56)81.9%(59/72)、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87.5%(63/72)、突触素(Syn)79.2%(57/72)、嗜铬粒蛋白A(CgA)52.8%(38/72),Ki-67阳性率为100%,其中Ki-67≥55%者占76.4%(55/72);(2)生存及复发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1~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42个月(2~11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8例,复发或转移者27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9%和51.4%;(3)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灶中单纯HGNECC癌成分、宫旁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CgA阳性及Ki-67≥55%是影响HGNE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及CgA阳性是影响HGNE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而FIGO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及Ki-67≥55%是影响HGNE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HGNE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接触性出血,易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较差。FIGO分期≥ⅠB3期及淋巴结阳性是影响HGNE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gA及Ki-67是HGNECC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或可成为HGNECC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子宫颈腺癌(AC组)、29例子宫颈腺鳞癌(ASC组)、16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组)和6例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C组)的临床特征,295例患者中242例随访信息完整,其中AC组197例,ASC组24例,NEC组15例、CCC组6例,比较分析其预后。结果:(1)4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相符、肿瘤分化、脉管浸润、FIGO分期、辅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C组、ASC组、NEC组、CCC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6.20%、75.80%、58.00%、100.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次> 2次、肿瘤最大直径> 4 cm、子宫颈浸润深度> 1/2、脉管癌栓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辅助治疗方案与子宫颈非鳞癌预后有关;(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C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UC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在诊疗方面需给予个体化方案,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1次,产次0~5次,体质量指数15.15~32.42 kg/m2。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分别占43.78%(183/418)及31.10%(130/418)。临床分期以ⅠB1期为主,有244例(58.37%);组织学类型以子宫颈腺癌普通型为主,有219例(52.39%)。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7.46%(73/41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GO临床分期Ⅱ期(OR 3.658,95%CI 1.950~6.680)、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OR 4.962,95%CI 2.110~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ProMisE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1例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ProMisE分子分型。用非参数检验检测ProMisE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卡帕系数(Kappa)进行ESMO风险分层与ProMisE分型的一致性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roMisE分子分型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roMisE分子分型与ESMO风险分层一致性不佳(Kappa=0.005,P=0.9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腹水细胞学阳性(HR=19.471,P=0.001)和宫颈间质侵犯(HR=9.662,P=0.032)是PFS下降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且腹水细胞学阳性(HR=20.641,P=0.012)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ESGO-ESTRO-ESP模型和ESMO2016模型对比ProMisE模型对PFS的预测能力更好(P<0.05)。结论:ProMisE分子分型与ESMO风险分层系统一致性不佳,结合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手术确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及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患者共181例,依据卵巢癌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EMT)间的关系分为卵巢EMT恶变组(EAOC组,35例)、合并卵巢EMT组(31例)、未合并卵巢EMT组(115例)。回顾性分析3组在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化疗、预后方面的异同点。结果:(1)3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产次、合并不孕症、CA_(125)值升高比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在化疗耐药、肿瘤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3%(EAOC组)、48.4%(合并卵巢EMT组)、47.8%(未合并卵巢E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比较:EAOC组优于合并卵巢EMT组、未合并卵巢EMT组(P0.05),合并卵巢EMT组略优于未合并卵巢E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在EAOC组与合并卵巢EMT组中,EMT恶变是唯一影响因素(P0.05);EAOC组与未合并卵巢EMT组中,病理分期、EMT恶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重要因素(P0.05)。结论:EAOC患者具有一些特有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分期、EMT恶变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与EMT相关的卵巢癌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