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血管夹层,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本院收治并明确诊断2例SCAD患者,1例选择介入治疗,1例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性,50岁。因“突起胸痛伴恶心、呕吐1h”入院。患者1h前在酒席期间突然出现胸骨中段后闷压性剧痛,伴恶心、呕吐,全身大汗,有濒死感,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约60支/d。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间断性胸骨后疼痛1个月入院。既往17年前患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此后无胸痛发作。1个月前再发胸痛。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查体:心肺查体无异常。心电图:V1、V2、V3导联为QS型,T波倒置。心脏超声检查:左室舒末径54 mm,EF 56%,E/A<1。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60%,狭窄的病变内可见一长约30 mm条形透亮区。建议患者行血管内超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SCAD)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围产期女性。约 5 0 %SCAD患者首先表现为心脏性猝死。SCAD的发生与围产期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动脉壁囊性中层坏死、冠状动脉外膜周围炎症和结缔组织缺陷等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84岁,因突发胸前区闷痛6h入院。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查体:血压170/70mmHg,心界临界大小,心率74次/分,律不齐,无杂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7.4ng/ml,肌红蛋白94.40ng/ml,肌钙蛋白7.64ng/ml,空腹血糖5.95mmol/L,餐后2h血糖9.78mmol/L,肝肾功能、血脂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1 h"入院。患者11 h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约10 min,可自行缓解,伴肩背部放射痛,伴大汗,无心慌,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一过性意识不清及晕厥,无呼吸困难,无发热、畏寒,无咳嗽、咳痰,患者急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疼痛缓解,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有吸烟史30余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双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1年,加重2 d于2015年10月3日入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该患者于21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溶栓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患者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性质为闷痛,持续3~5 min,休息后可缓解,自行使用药物(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后缓解,活动耐力较前未见明显变化。2 d前患者饱餐后再次出现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性质为闷痛,伴下颌及咽喉部疼痛、肩背部及肢体放射痛,持续时间约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84岁,因突发胸前区闷痛6h入院。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查体:血压170/70mmHg,心界临界大小,心率74次/分,律不齐,无杂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7.4ng/ml,肌红蛋白94.40ng/ml,肌钙蛋白7.64ng/ml,空腹血糖5.95mmol/L,餐后2h血糖9.78mmol/L,肝肾功能、血脂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胸痛,位于胸骨后方向左肩及向背部放射,呈剧痛。口服硝酸甘油后10min缓解。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未见异常。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形成血管夹层,是年轻妇女、尤其是围产期妇女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危重急症,需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又称特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原发于冠状动脉,而并非继发于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损伤、冠状动脉手术或升主动脉夹层延伸至冠状动脉所致的夹层动脉瘤。本病的发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形成血管夹层,是年轻妇女、尤其是围产期妇女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危重急症,需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和医源性无关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夹层。SCAD主要发病机制是冠脉内膜撕裂或壁内血肿而引起冠状动脉夹层从而导致管腔狭窄及闭塞,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SCAD主要见于年轻女性人群,与冠心病患者相比,她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发病凶险,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SCAD)又称特发性冠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原发于冠状动脉而非继发于冠脉操做、冠脉手术或升主动脉夹层延伸至冠脉的夹层动脉瘤。本病在发病、病理、临床、治疗诸方面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回异。冠脉夹层动脉瘤较为少见,近年来由于冠脉造影和冠脉手术的广泛开展,发现的病例日渐增多。迄今为止英文文献中报告59例,年龄21~67(平均42)岁,男女比为1∶4-5,存活者仅9例(男3、女6)。据估计SCAD实际发生率远较报告为高。由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SCAD主要发生在中青年女性, 病因尚不清楚, 其典型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低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患者。近年来伴随冠状动脉造影和高分辨冠状动脉腔内成像应用的增加, SCAD的诊断和研究数量激增, 极大提高了对SCAD认识。该文综述了SCAD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的常见急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可因假腔压迫及合并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是AMI的罕见病因之一。本文报告2例SCAD并血栓形成致AMI,并行冠状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冠状动脉(冠脉)夹层(SCAD)2型患者5例,均为女性,年龄40~52岁,首发症状以胸痛、胸闷为主,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病例1~4例于我院初诊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3.2~42.4 ng/ml,其中2例分别为67.4 ng/ml、2 636ng/ml)、肌酸激酶同功酶(7.1~80.05 ng/ml)均升高;病例5于6个月前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在血流冲击下撕裂形成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 ,临床上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其发生率低 ,但死亡率高 ,需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方能确诊。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9月 ,我院及印度Krishna心脏研究所行冠状动脉造影 5 0 0 0例 ,发现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 7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5 9.86± 6.99)岁 ,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5例 (前壁4例 ,下壁 1例 ) ,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1例梗死相关动脉自然再通。变异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各 1例。高血压病 6例 ,甘油三酯显著增高 3例 ,吸烟 3例 ,均无糖尿病史和家族史。…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3个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于活动中突发持续剧烈胸痛,伴冷汗、短暂晕厥,入当地医院查心电图后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予以药物治疗缓解出院,后因反复出现劳力性胸闷、胸痛入住我院。既往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体检:血压1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女性,53岁,农民.既往体健,因突发胸痛、左侧手臂不适,在前往当地医院途中猝死.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约20 min.尸体检验见头面部、口唇及双手(足)指(趾)甲床明显发绀.主动脉始段管腔明显扩张,管壁变薄,内膜见多处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