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邯郸钢 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伴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 指标、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心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 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转铁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浆前 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可增强患者营养 水平,增加抵抗力,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提高其烧伤后健康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李琳  李纯  陈静 《护理学杂志》2020,35(22):11-1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30例,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n=12)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指导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比较两组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EN耐受情况、72 h内70%目标热量达标率、达70%目标热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俯卧位通气时间、俯卧位通气前后前白蛋白指标及ICU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达70%目标热量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喂养量及72 h内70%目标热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指导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规范早期肠内营养方案,及早发现并积极防治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对提高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440 ml),实验组患者在肠外营养基础上联合应用肠内营养(瑞能,40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免疫指标(IgA、IgG),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C3]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3、IgA、IgG均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炎症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12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3例,术后早期开始进食水和肠内营养制剂)和早期禁食组(45例,常规早期禁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应激等指标。结果与早期禁食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缩短[(53.7±5.9) h比(64.5±5.8) h],排气时间提前[(57.5±8.2) h比(71.8±7.2) h],住院时间缩短[(6.9±1.4) d比(8.5±1.9) d],治疗费用减少[(41868±3168)元比(45950±3714)元](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8/43)比22.2%(10/45), 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禁食组,而静息能量消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早期禁食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符合人体生理性营养吸收途径,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48 h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给予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孙英杰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2):164-167
目的 分析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应用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 4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常规组 给予延期手术,即在创面溶痂后行整形手术,研究组给予早期整形手术,即在烧伤后48 h内行整形手术,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部恢复情况、愈合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为92.00%,高于常规组的64.00%(P<0.05);研究组术后瘙痒评分低于于常规组,功能及外观评分均高 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愈合时间、VAS评分及手功能改善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 术后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日常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0%,低于常规组的48.00%(P<0.05)。结论 针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应在烧伤后48 h内立即进行早期整 形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功能及外观,促进手部恢复,有利于缩短手功能改善时间,促进愈合,减轻 疼痛,同时有效提升了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实施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的方案.方法将40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肠内营养;观察组入院后1~2 h内予以少量流质饮食;肠内营养制剂为整蛋白与氨基酸类合理搭配;营养液输注速度有计划地逐步增加.记录两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腹泻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应尽可能早地进行肠内营养;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液的配方、输注速度,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配匀浆膳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自配匀浆膳组、商品营养液组和普通膳食组。在伤后早期(〈72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各组在营养状态、血清蛋白水平、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自配匀浆膳组与商品营养液组相比,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血清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配匀浆膳组与普通膳食组比较.在改善临床预后及营养状态上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应用自配匀浆膳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8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29例)及安慰剂组(29例)。对照组仅给予SAP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和早期肠内营养,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疗法,安慰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空白耳穴贴贴压(耳穴穴位与研究组相同),对比三组患者的喂养耐受性评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数值。结果: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喂养耐受性评分均降低,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提高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5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肠内营养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TPN组),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各项营养指标、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营养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且肠内营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肾衰、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 结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了患者的APACHEⅡ、Ranson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对轻中度营养不良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改善的效果。 方法运用患者总体主观评分法(PG-SGA)筛选轻、中度营养不良食管癌患者172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观察组术前3 d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术后第3天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后第7 d,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4.33±3.32)g/L和(33.68±4.12)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3±3.41)g/L和(31.32±3.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61.53±6.37)h和(66.69±9.47)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2.31±8.24)h)和(113.24±12.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4% vs 9.30%,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优秀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术前营养干预联合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结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不同营养支持途径护理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12 月—2020年12 月于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00 例行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的不同营养支持途径进行分组,每组50 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患者为EN 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患者为TPN 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前血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较术后1 d 显著升高(P < 0.05),EN 组明显高于TPN 组(P < 0.05);EN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TPN 组(P < 0.05);EN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TPN 组为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1 d(P < 0.05),EN 组明显高于TPN 组(P <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及CD4+/CD8+ 值均较术后1 d 显著升高(P < 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具有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作为结肠癌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营养补充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无风险的胃癌胃切除病人,围术期分别接受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回顾性分析三种方案的营养支持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将90例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肠道预适应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前口服、术后管饲整肠内营养混悬液[整蛋白-中链三酰甘油(TP-MCT)];B组(整蛋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C组(短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短肽(SP)]。比较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7天营养指标(白蛋白、总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及术后第7天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人体成分指标以及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胰岛素抵抗指标(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比较三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耐受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结果三组病人术后营养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腹胀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胀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感染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感染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术后胃瘫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显著早于C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案在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时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无营养风险的病人,术前3 d常规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行肠道预适应,能够减少术后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感染、胃瘫的发生率,尽早恢复病人经口进食,提高了病人术后使用肠内营养的依从性,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术前无肠道预适应病人,术后使用短肽型营养剂在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优于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  相似文献   

15.
成年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部分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状况. 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16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住院患者,按其在院治疗时间分为1994年1月-2001年12月、2002年1月-2007年10月2个阶段,且按烧伤总面积进一步分组:20%~30%TBSA为第1组;31%~50%TBSA为第2组;51%~70%TBSA为第3组;大于70%TBSA为第4组.比较两阶段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率,分析第2阶段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并发症等. 结果 两阶段患者一般情况基本接近.第1阶段入选病例271例,营养支持治疗率为74.17%,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5:1.0;第2阶段人选273例,营养支持治疗率为85.35%,明显高于第1阶段(P<0.01),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0:1.5.伤后第4、7、14天,第2阶段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组问明显不同(P<0.05).第2阶段肠外营养配方主要以"全合一"形式经中心静脉输注,112例次中心静脉置管中,导管培养阳性62例次;肠内营养制剂经口摄人108例、经喂养管泵入165例,出现明湿胃肠道症状27例、2例并发吸人性肺炎. 结论 该单位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早期肠道营养 (EN)对烧伤患者机体营养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 37例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EN组 ( 18例 )和肠外营养 (PN)组 ( 19例 )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烧伤脓毒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伤后 7、14dEN组体重丢失百分比明显低于PN组 (P <0.0 5 ),伤后 4、8、14d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 <0.0 5或 0 .0 1)。EN组烧伤脓毒症发生率为 5 .5 6 % ,住院时间为 ( 4 0 .39± 10 .81)d,与PN组的31.5 8%、( 5 4 .89± 11.2 6 )d比较明显偏低 ( P <0.0 5或 0 .0 1)。 结论 烧伤早期EN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降低烧伤脓毒症发生率 ,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超  耿建伟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4):172-175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 4月收治的80例手部烧伤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 实施常规化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手 部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优良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5.00%,高于参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后手部功能优于参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手部烧伤整形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增强 其手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80例.EEN组术后20~24 h开始行EEN;PN组术后1d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开始PN.术前、术后1d、7d检测营养指标、免疫和人体成分指标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免疫指标及人体成分指标值均有降低,但EEN组术后下降程度显著小于PN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EEN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人体成分的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烧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 的3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面情绪、降低疤痕发生率效果、护理满意 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降低疤痕发生 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结论 在烧伤患者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一方面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可有效 减少疤痕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