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将普通气管导管改进成为单侧支气管导管,既达到现有支气管导管作用,又扩大其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对照组(n=50)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平卧位时定位时间以及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及平卧位时定位时间均降低(P<0.05),而且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下降.结论 在单肺通气中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麻醉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近,具有插管方便、定位简单、双肺分隔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5岁,于2006年7月13日因刀刺伤左胸部入院。在急症室封闭开放性气胸后,急入手术室抢救。患者体胖,颈短,一般情况差,燥动,意识模糊。ASA评分Ⅴ级,BP60/40mmHg、HR136次/min。呼吸困难、紫绀,左颈及左胸郭皮下气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56%,面罩吸氧后可达80%,面罩加压给氧,血氧饱和度不上升,紫绀有改善,无其它重要器官复合伤。入室后立即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同时开放静脉快速输注胶体液和晶体液,插入胸膜腔引流管后有大量气体和血液喷出,接闭式引流瓶后不断有大量气体和血液引出,疑为左肺支气管断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talion,OLV)是胸外科肺和食管中上段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通常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s endobronchial tube,DLT),因其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和局限性,我院自2006年3月以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阻塞器(amdt-endobronchial blockerset,AEBS)行单肺通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的效果,及对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A组)30例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30例。记录插管时间、导管套囊移位的发生情况;术毕行肺萎陷评分;记录气管拔管后2d内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插管时间更短(P0.05);A组患者气管拔管后2d内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单次插管成功率、肺萎陷时间、导管移位的发生情况、术毕行肺萎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的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似,且插管过程较短,对咽喉部位损伤较小,建议首选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6.
江福斌   《海南医学》2008,19(5):78-78
胸科手术普遍要求肺萎陷单肺通气,目前主要采用双腔支气管。但支气管定位较为复杂,需反复听诊来调整导管故耗时间长。为快捷准确,提高双腔支气管的定位,本组对双腔支气管的定位略有改动。观察效果确切,耗时短,单肺塌陷满意。1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胸科单肺通气手术10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为I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I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I-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A组插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胸科手术中的单肺通气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行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前(T_1)、插管时(T_2)、双肺通气时(T_3)、单肺通气时(T_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_2)及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aw)变化。记录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低氧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比较,气道压力在单肺通气时(T_4),A组明显低于D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单肺通气时(T_4),A组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患儿的插管定位时间短于D组(P<0.05),肺完全萎陷时间、萎陷程度明显长于、优于D组(P<0.05)。结论与盲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纤支镜定位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在小儿胸科手术中能提供更好的单肺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 【方法】 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记录两组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建立双肺隔离时间?一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重新调整次数?气道峰压?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手术时间?术中缺氧情况以及拔管后早期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 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组建立双肺隔离时间较长,(173.1 ± 75.1 )vs (95.6 ± 30.2) s,P < 0.05;肺萎陷程度相似,P > 0.05;术中平均气道峰压较高,(28.11 ± 5.76 )vs( 21.57 ± 4.02 )cmH2O,P < 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pH较低,7.35 ± 0.03 vs 7.42 ± 0.06,P < 0.05; PaCO2较高,平均(43.01 ± 7.25) vs( 35.79 ± 3.17) mmHg, P < 0.05;术后早期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14% vs 50%,P < 0.05;术后早期咽喉疼痛发生率较低,35%% vs 64%,P < 0.05?【结论】 对儿童患者,支气管封堵器可实现有效单肺通气和双肺隔离?支气管封堵器咽喉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肺隔离术是现代胸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双腔支气管插管是最常用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对双侧气道可控性强,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为胸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将健侧肺与患侧肺隔离,可选择性进行单肺通气,确保健侧肺有效通气和免受患侧肺分泌物污染。我院2007年5月~2008年7月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5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胸腔镜下DLT组和BB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B组比较,DLT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肺萎陷评分高,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低(P0.05),但是两组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相似,在适应证下建议首选支气管堵塞管。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9~2003年使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60例,现回顾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性40例,女性20例;最大75岁,年龄最小27岁.手术种类有肺癌肺叶切除21例;肺大泡、肺修补术16例;食管中段癌根治术15例;血气胸行开胸探查清创术8例.手术历时120~300min.  相似文献   

14.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肺癌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岚 《中原医刊》2007,34(1):50-51
目的 分析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肺癌手术麻醉的优缺点。方法 对60例肺癌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1次即插管成功者46例,2-3次成功者12例,反复试插均不成功后改单腔管者2例。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低氧缺血症,经积极处理后得到纠正。结论 在肺癌根治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这种麻醉方法的优点很多,但是要警惕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积极防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肺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在单腔支气管插管下单肺通气完成婴幼儿先天性肺囊肿肺叶切除术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8月~3岁,体重6.5~12kg,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肺支气管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麻醉中使用支气管单肺通气的指征亦不断扩大。临床上多采用左右型双腔支气管导管,而右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难度较高。现就100例右型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报道临床麻醉管理及体会。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54 kg.入院检查:CT诊断为右侧胸腔壁巨大肿瘤,直径52 cm× 48 cm,拟行剖胸探查下肿瘤切除术.术前用药阿托品0.5 mg,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5 mg、哌替啶100mg、丙泊酚100 mg、琥珀胆碱100 mg,纯氧驱氮后借麻醉咽喉镜明视下插35号双腔气管导管,由于患者声门狭窄,未能插入35号双腔气管导管,考虑术前诊断为胸腔壁肿瘤,而改插ID7.0号导管.麻醉以1.5%异氟烷吸入及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取左侧卧位,手术进入胸腔后,发现肿瘤为肺部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