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背景 最新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良好的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而采取有效的血糖波动控制策略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血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依据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的血糖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指尖血糖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第3、6、9天时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干预第3、6、9天,研究组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第6天CV-FPG、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6天PPGE低于干预第3天(P<0.05);两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及LAGE均低于干预第6天(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次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幅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比较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的血糖变异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 患者360 例,均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达标后,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sp+Det)组、门冬胰岛素30(Asp30组、诺和灵50R(Nov50R)组,每组各120 例。记录患者出院时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治疗3 个月后来院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并采用72 h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获取患者第3 个24 h 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 d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结果①各组3 个月后体重指数、餐后2 h 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Asp+Det组和Asp30组,Asp+Det组和Asp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24 hM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和Asp30 组LAGE、MAGE、CV 及CV-FPG 高于Asp+Det 组,Nov50R 组LAGE、CV 及CV-FPG 高于Asp30 组。结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Asp+Det治疗较单用Asp30 或Nov50R 血糖控制更平稳,且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的影响。 方法筛选60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应用722胰岛素泵(3C)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佩戴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dynamic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即美敦力公司生产的722泵。比较2组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aemic excursion,MAGE)、最大血糖搏动幅度(last amplitude of glycaemic excursion,LAGE )、低血糖发生率、血清8-iso-PGF2α及ADMA水平,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2组治疗后SDBG、MAGE、LAGE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8-iso-PGF2α、ADMA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MAGE与8-iso-PGF2α、ADMA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治疗能够较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减少血糖波动,最终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健康人群及不同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并与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标准差(SD)、血糖波动次数(N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有并发症组患者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5);平均血糖(MBG)与HbA1c呈正相关(P<0.01),而MAGE与HbA1c无关(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糖波动是独立于HbA1c之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子,Hcy的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50例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血糖浓度波动。分析血糖波动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两组平均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脂蛋白a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mALB与脂蛋白α和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6,0.943,均P<0.05),总胆固醇、MAGE与脂蛋白a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560,0.965,均P<0.05),SDBG和MAGE与血尿酸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641,0.495,均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可影响脂蛋白a的表达和血尿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静 《当代医学》2014,(31):99-1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糖尿病病情的不同,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NP组)(n=98)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NP组)(n=90)。结果 2组传导速度、潜伏期、振幅比较t=4.5927、4.0993、2.5352,MAGE、MODD、CV及LAGE比较t=2.693、3.2581、2.1569、19.6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严重血糖的波动幅度较大,周围神经病变不严重的血糖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及分析特殊膳食调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妊娠及糖尿病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膳食调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干预前后的氧化损伤指标[活性氧(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一氧化氮(NO)]、常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变异性相关指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氧化损伤指标、常规血糖指标及血糖变异性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后,两组ROS、AOPP、常规血糖指标及血糖变异性相关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O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腹C肽(C0)、餐后2 hC肽(C2)与空腹C肽比值(C2/C0)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于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测定C0、食用标准100 g馒头餐后2 hC肽(C2)水平,佩戴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记录日间平均血糖(MBG)、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分别比较C0≥1.1 μg/L和<1.1 μg/L、C2/C0≥3.0和<3.0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C0<1.1 μg/L患者MBG、MAGE、SDBG、LAGE高于C0≥1.1 μ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C0<3.0患者MBG、MAGE、SDBG、LAGE高于C2/C0≥3.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0及C2/C0均能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C0<1.1 μg/L和C2/C0<3.0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根据颈动脉有无病变分为A组(颈动脉无病变组)和B组(有病变组)。所有患者均接受3d动态血糖检测(CGMS),计算平均空腹血糖(MFBG)、平均餐后2h血糖(MPBG)、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低血糖时间比(血糖〈3.9mmol/L),并检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两组间性别、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病程、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lc、MAGE、SD、LAGE、MPBG、低血糖时间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有关,而且和血糖波动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糖变异性、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佳木斯市传染病院诊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对比两组的血糖指标、血糖变异性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三项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三项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内皮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109例老年ACS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与非T2DM组,按有无MACE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记录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入院后MACE。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检测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MODD、PPGE、LAGE、MAGE、FBG、HbA1c增高,eNOS水平降低,血管单、双支病变和轻中度病变较少,多支病变及重度病变较多,Gensini评分较高。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Gensini评分、LAGE、MAGE、MODD、PPGE升高,eNOS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LAGE、MAGE、eNOS和Gensini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AGE和MAGE对该类患者MACE有预测价值。 结论LAGE和MAGE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糖变异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其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47-50
目的 通过增加年轻消瘦的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量观察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对30例年龄30岁、BMI18.5 kg/m2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先后进行糖尿病饮食及饱餐饮食治疗,采用CGMS监测血糖,观察增加饮食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结果 与糖尿病饮食相比较,饱餐饮食2周后,SDBG、MAGE、LAGE、MBG及MODD、PT10.0和PT3.9均下降(P0.05),血糖达标率大幅改善(P0.05),BMI有所增加(P0.05)。继续饱餐治疗至3个月,与饱餐治疗2周时相比,BMI继续增加(P0.05),但血糖的波动情况未见改善(P0.05),血糖达标率维持之前的水平(P0.05)。结论 通过增加年轻消瘦的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量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糖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钙名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分析比较CGM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BG及MAGE分别为(7.0±0.9)mmol/L、(3.8±2.5)mmol/L,均高于对照组(5.4±0.6)mmol/L、(2.0±0.7)mmol/L(P<0.01).(2)以超过对照组MAGE的x+1.96 5(3.4 mmol/L)定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176例患者中MAGE升高者为91例(51.7%),其MAU的发生率高于MAGE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比7.1%,P<0.05).(3)血MAGE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及餐后30 min C肽水平与MAGE呈独立相关.(4)MAU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及MAGE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MAGE与患者发生MAU独立正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病程及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4 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一般资料,入 院24 h 内对其进行72 h 动态血糖监测,统计其平均血糖值(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24 h 平均血 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血糖变异率(GV)。入院时、入院2 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 生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患者短期认知功能。根据MoCA 得分将患 者划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各基线指标差异,评估动态血糖监测指标与入院2 周 时NIHSS、MoCA 的相关性,以及动态血糖监测指标对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效能。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空 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uAve、GluSD、MAGE、GLI、GV 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 <0.05)。GluAve、 GluSD、MAGE、GLI、GV 与入院2 周时NIHSS 评分呈正相关、与MoCA 评分呈负相关,相关性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GluAve、GluSD、MAGE、GLI、GV 对预测认知功能障碍均有可靠价值,受试者工作 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5 ~ 0.927(P <0.05)。结论 GluAve、GluSD、MAGE、GLI、GV 均与急性脑梗死伴 糖尿病患者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早期检测血糖变异性,降低血糖并减少血糖波动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初诊T2DM患者中行动态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选取30例3倍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小组(A组),30例3倍SD≥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FMD检查及CRP测定,比较两组间FMD、CRP的差异,探讨血糖波动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的CRP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以FMD、CRP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收缩压(SBP)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LA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PPGE是影响CRP的独立因素。(3)简单相关显示,FMD与CRP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可能参与了初诊T2DM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的改变,并可通过增强体内炎性状态增加对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