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8%-16%发展为重症肺炎,是目前预防与治疗的难点,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率高,死亡率高。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30例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多发生于肾移植后6个月,在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用量同时,联合抗感染治疗。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10例死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例、心功能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2例,3例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4 d后痊愈出院。肾移植后的肺部重症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作者针对其临床特点创新性地将病程分为3期,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定期随访和规律复查,以及培养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预防。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用法,根据临床检查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抗结核类药物是治愈关键,根据病情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有效改善症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病情进展快,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因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出现移植肾功能受损。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 方法:回顾分析85例肺部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肺部感染发生于肾移植后1-6个月43例(其中2-4个月39例),6-12个月7例,12-24个月7例,24-36个月6例,大于36个月22例。根据患者病情,予以调整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小剂量激素抗炎保护移植肾功能,针对病原学抗感染,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予以降温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肺部感染早期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44例,进展期减少或调整免疫制剂19例,重症肺炎期停用免疫抑制剂5例,肺炎早期及进展期逐步调整免疫抑制15例,肺炎早期减量至重症肺炎停用免疫抑制剂2例。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3-51 d,平均10.7 d。 结果与结论:85例患者中治愈81例,死亡4例。4例死亡病例中,2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的81例中出现急性排异反应3例,移植肾功能受损6例。结果提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短时间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及时恢复免疫制剂的应用,能有效保护移植肾功能,尤其是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肺部炎症进展控制住,及时恢复免疫抑制,在保护移植肾功能的意义更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常见的肾移植后早期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快,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高,认识和掌握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6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状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人、肾预后情况,总结和认识该病诊断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33例痊愈且移植肾功能保持良好,3例患者并发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36例患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31例,7~18个月5例。15例(41.7%)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或肺组织活检检出卡氏肺孢子虫,21例未检出。多数患者经过减少免疫抑制剂、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及支持治疗后痊愈且移植肾功能良好。提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多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典型,病原体难以发现,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充分的支持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肺部感染是肾移植后的主要感染并发症,其发病时间和发病率可能与肾移植后常规口服预防感染药物有关。目的:分析应用静脉甲泼尼龙替代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及肺部CT表现,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随后在得到病原学及真菌、病毒检测结果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58例患者中30例延续口服醋酸泼尼松,28例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替代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并予支持治疗、免疫替代治疗。结果与结论:58例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39例(67.2%),其中单纯细菌性肺炎7例,单纯真菌性肺炎4例,单纯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混合感染25例(多重细菌感染5例,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17例,真菌、细菌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3例)。甲泼尼龙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醋酸泼尼松组     (P均< 0.05),肌酐波动范围值小于醋酸泼尼松组(P < 0.05)。结果表明应用静脉甲泼尼龙可加快肺部炎症渗出吸收,缩短治疗时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肾移植后糖尿病是肾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目的:探讨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对进行肾移植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肝功能、免疫抑制剂浓度谷值等各项指标的检测观察,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是否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肾移植后糖尿病起病时间、肝功能以及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应用等因素有关。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典型,起病早,胰岛功能受损,肝功能异常。肾移植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均是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患者性别则与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了解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预防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少见,特别是继发于肾移植围手术期,国内外鲜有相关报道,因尿毒症患者临床表现与其有相似处,移植医生容易忽略或发现不及时,影响治疗。目的:讨论肾移植围手术期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经验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工作中的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近期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同种肾移植围手术期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部综合征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患者于移植后3 d起逐渐出现异常血压升高、视物模糊、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早期头部CT示左侧放射冠、额叶低密度,进一步复查MRI示双侧额叶、海马、顶枕叶皮质下,脑干多发片状等T1、长T2信号,相应部位FLARI高信号。经积极治疗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好转。通过对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拟对以后在肾移植围手术期及移植后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部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上提供临床资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移植肾活检病理学组织学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较少。 目的:通过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采取相应临床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明确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以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2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22例肌酐不明原因升高。在B超引导下应用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活检组织标本予以相应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 结果与结论:穿刺组织中,除3例(1.5%)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正常12例(5.9%),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或)急性肾小管坏死28例(13.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急性毒性损伤22例(10.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慢性毒性损伤12例(5.9%),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0.5%),疑为急性排斥反应29例(14.4%),急性T细胞性排斥反应34例(16.8%),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9例(9.4%),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16例(7.9%),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伴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5.9%),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3例(1.5%),高血压因素4例(2.0%),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未发现特定致病因素所致病变2例(1.0%),缺血性坏死2例(1.0%),移植后肾病复发3例(1.5%),C4d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3例(11.4%),未发现患者及移植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受者重症肺部感染救治期间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肺部感染肾移植受者救治期间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方法 对15例肺部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重症肺部感染中有11例治愈,移植肾功能正常;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有12例检出病原菌,其中混合感染10例.结论 重症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以保护移植肾的功能和尽早确定病原菌等均有利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移植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转换对象的选择和时机至关重要。 目的:观察不同血肌酐水平下应用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移植患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肾移植后确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慢性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根据转换前血肌酐≤220 μmol/L和血肌酐> 220 μmol/L,各分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慢性移植肾肾病组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组;前两组将原有免疫抑制方案中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西罗莫司,转换组共53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患者为对照组共28例,随访3年。动态观察各组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血肌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在随访终点共行移植肾穿刺活检9例。 结果与结论:转换前血肌酐≤ 220 μmol/L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慢性移植肾肾病组血肌酐值,在随访第24、36个月血肌酐较转换前明显降低(P < 0.05),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组血肌酐呈缓慢爬行上升高于前两组(P < 0.05)。血肌酐> 220 μmol/L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血肌酐转换后显著下降(P < 0.05);后两组转换后血肌酐呈爬行上升(P < 0.05)。转换后主要不良事件有轻度贫血(30.2%)、高脂血症(35.8%)、白细胞低下(22.6%)等。肾移植后血肌酐爬行升高转换西罗莫司方案疗效显著,转换前穿刺活检确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中毒还是慢性移植肾肾病,并结合血肌酐水平综合判断是否行西罗莫司转换治疗,注意监测血脂水平;转换应在移植肾功能发生严重损害前进行,早期转换,患者将获益更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肾移植后患者肺结核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目的:总结肾移植后肺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以"肾移植,肺结核,诊断,治疗,预防"为中文检索词,以"renal transplantation,tuberculosis,diagnosis,therapy,precautionar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Foreign Journals Integration System)2001-01/2009-12有关肾移植后肺结核的文章,纳入有关肾移植后肺结核的临床治疗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和不典型报道。保留39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患者肺结核的诊断需借助胸部X射线、痰涂片或培养、PPD、血Anti-TBAb及PCR等综合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遇临床表现可疑者可行经验性抗结核治疗,一旦确诊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增加糖皮质激素用量,果断采取抗结核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将有助改善患者的预后。采用适合国人的免疫抑制方案,对高危人群给以预防性化疗或可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在结核病诊断及临床抗结核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6例临床确诊结核患者进行相关病史收集,同时进行TB-IGRA、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杆菌培养、涂片镜检、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按用药疗程(初治患者第2、5、6个月,复治患者第2、5、8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年后各随访一次,比较TB-IGRA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确诊结核病例196例,其中肺结核158例,肺外结核38例,TB-IGRA在结核诊断中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91.7%,阳性预测值为93.1%,阴性预测值为79.3%,与传统实验室检查方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TB-IGRA阳性率及浓度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2、6月以及复治后2、5、8月比较显著下降(P〈0.01),TB—IGRA水平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存在较好相关性,与传统的TST方法评估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B-IGRA在结核诊断中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较好的结核诊断的依据,同时TB-IGRA对肺外结核的灵敏度较高,为肺外结核患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通过治疗过程TB—IGRA检测分析,外周血TB-IGRA的变化随着抗结核治疗的进程下降的趋势明显,与结核涂片镜检结果符合率较高,是临床疗效评估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结核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特点,提高不典型肺结核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9例首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后诊断为肺结核病例的主要临床参数归纳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热79.49%(31/39),中度发热7.69%(3/39),低热7.69%(3/39),体温正常5.13%(2/39),发热者以午后和夜间为主者71.79%(28/39),不规则发热23.08%(9/39);痰涂阳性10例,阴性29例;胸片:尖后段12例(30.77%),前段5例(12.82%),中叶或舌叶2例(5.13%),下叶背段15例(38.46%).基底段8例(20.51%)。斑片影19例(48.72%),多形态影12例(30.77%),团块影8例(20.51%),其中空洞2例(5.13%)。β内酰胺联合阿奇霉素改善4例、无改善2例、加重18例;影像加重83.3%(20/24)、改进8.33%(2/24)。氟喹诺酮类改善12例、加重2例;影像无变化57.89%(11/19)、加重42.11%(8/19)。抗结核1周体温正常21例,2周体温正常18例。1周复查胸片吸收8例、2周后吸收25例,抗结核1。2个月吸收6例,其中胸膜增厚2例。结论以肺炎为表现的不典型肺结核诊断困难,午后或夜间发热,结核好发部位,抗感染效果不佳需要警惕肺结核诊断,影像学尤其螺旋CT检查有利于结核的早期诊断。可疑结核慎用氟喹诺酮,可用β内酰胺和大环内酯类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刘岩 《医学信息》2019,(8):159-160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第1、3、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以及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结果 治疗后第1、3、6个月,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可提升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辅以护肝、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A组)、护肝治疗同时抗结核治疗组(B组)、单纯抗结核组(C组),观察肝脏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抗病毒组ALT和T—Bil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T和T-Bil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停药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率略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脏病理炎症分级: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炎症是引起不能继续抗结核的主要因素,而乙肝病毒感染只是其中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肾移植后重症肺炎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情及预后,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郑州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8例肾移植后出现重症肺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重症肺炎感染发生在肾移植后3-8个月,普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剂量较大;主诉有呼吸急促、干咳、胸闷、发热。血浆白蛋白下降明显,动脉血气分析均为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胸部CT示肺部广泛渗出阴影。停用免疫抑制药物,并给予广谱抗感染药物、甲基泼尼松龙及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治愈24例、好转2例、死亡2例。治疗期间患者肝、肾功能无恶化。提示肾移植后免疫抑制过度是并发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重视体温监测,活动后气促及不明原因血清白蛋白下降有助于早期诊断。果断停用免疫抑制剂,并进行抗感染、甲基泼尼松龙及恰当无创呼吸机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Histoplasmosis is a very rare disease in Kore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tuberculosis.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of combined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 and tuberculosis in a patient with HIV infection in Korea. A 42-year-old Korean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was diagnosed with tuberculosis. He had lived in Guatemala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Upon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 with HIV infection, he was treated with anti-tuberculosis medications and anti-retroviral agents. Fever, weakness, hepatosplenomegaly and pancytopenia were persistent despit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history of living in Guatemala caused us to seek opportunistic infectious organisms other than tuberculosis.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 revealed numerous intracellular organisms consistent with Histoplasma capsulatum; therefore,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 was made.  相似文献   

17.
Lee CL  Wei YS  Ho YJ  Lee CH 《The Knee》2009,16(1):87-89
The tuberculosis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is a rare complication. We reported a case of tuberculosis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d the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without the removal of implant with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for 12 months and there has been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Although the tuberculosis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is few of all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early appropriate treatment can make good result without the removal of implant. This case appeared to be an early postoperative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no prior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and hence conclusion could be made that early postoperative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ay occur in a patient with no prior history of exposure to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18.
《HIV clinical trials》2013,14(4):356-365
Abstract

Tuberculosis and HIV have combined to present a major threa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Each diseas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other,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both tuberculosis and HIV is higher than that caused by either condition alone. In regions such as sub-Saharan Africa, as many as a third or more of all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have concomitant HIV infection. In urban centers in developed nations, HIV co-infection may also be quite common. Treatment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persons with HIV is successful in preventing many cases of active disease, and newer ultra-short course regimens, such as those consisting of 2 months of rifampin and pyrazinamide, should aid in this effor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may be difficult. Although treatment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s generally successful in patients with HIV, drug interactions between anti-tuberculosis medications and antiretrovirals often complicate the matter, and expert guidance should be sought for prop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结核并HBV携带初治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结核并HBV携带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抗结核治疗(2HREZ/4HR)的同时予拉米夫定或者恩替卡韦抗病毒及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护肝治疗,B组抗结核治疗(2HREZ/4HR)的同时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护肝治疗,C组仅给予抗结核治疗(2HREZ/4HR),比较3组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肝损率较B组和C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损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月、6月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C组治疗后6月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0.941)。结论对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早期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减少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从而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