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各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65例健康人对比,同时对所有患者行肝组织活检,并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期:另对临床各期的患者TNF-α水平做了比较。结果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乙型肝炎的进度一致,在慢性肝炎活动期与重型肝炎阶段处于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的炎症坏死程度一致,在S3期处于最高水平。结论血清TNF-α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但与炎症坏死相关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并与其中11例经肝组织活检后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4项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重度与肝硬化阶段水平最高,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一致,相关系数结果显示4项指标水平与纤维化的相关性高于炎症坏死相关性。结论:4项指标检测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观察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对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发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下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琪  相似文献   

4.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与透明质酸的相关性,来探讨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2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毒携带者组、活动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透明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且随肝炎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前两者与透明质酸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和透明质酸呈正相关,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2例病例术前均诊断为肝恶性肿瘤,巨检均为边界清晰肿块,结节状,色灰黄.镜检病变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坏死物内未见实质细胞,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及透明变性的纤维包膜围绕,肝细胞基本正常.特殊染色未发现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结论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是一种肝瘤样病变,容易误诊为肝恶性肿瘤,多数需通过手术才能确诊.病理诊断需与肝的一些局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病的治疗途径,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西医理论,仔细分析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情况与病因病机、诊治现状、病理改变。结果理论探讨本病可以认清该病治疗的瓶颈,充分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特色,活学活用中医药知识,灵活细心巧妙施治,分阶段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达到治愈与控制疾病。结论能为中西结合治疗肝病毒相关性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众多,是肝炎的高发区,肝炎病的愈后效果差,一般的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由于多种因素可以发生肝组织较大面积坏死,临床上称“慢性重型肝炎”。主要临床表现有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型,其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患者多在起病后2—4周内死亡,故将急性重型肝炎称为暴发性肝坏死;亚急性重型肝炎称为亚急性肝坏死。及时早期的治疗和精心仔细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系统地运用整体护理。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与MR平扫两种方式诊断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腹部不适行增强CT和MRI平扫检查的患者62例,其中有29例确诊为肝脓肿。结果 CT动态增强检出病变个数高于MRI检出病变个数,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动态增强检测肝脓肿病灶的能力高于MRI,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图像上测出肝脓肿内部坏死囊腔与周围实性肿块面积比值相对较小,测出肝脓肿的内部坏死囊腔与周围水肿组织面积比值相对较大;成脓早期四种感染途径CT增强和MRI平扫影像表现存在不同之处。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对于诊断肝脓肿都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两者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和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肿瘤坏死程度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肿瘤完全坏死率均升高(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开展肝肿瘤高温蒸馏水注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注射器抽吸高温蒸馏水后,即刻、20s及40s内注射新鲜猪肝内,分别注入4,6,8,10,20ml高温蒸馏水,观察猪肝声像图及肉眼观察凝固性坏死变化。结果离体猪肝凝固性坏死面积随注射高温水剂量增加而增大,超声显示云雾状强回声随注射量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应用高温蒸馏水瘤内注射治疗肝癌,能够达到治疗目的,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脏体积与各种生理参数及不同肝功能评分与肝硬化患者肝体积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64层螺旋CT扫描测定44例对照组及17例肝硬化患者总肝体积(TLV),探讨肝体积与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计算肝硬化组患者体积参数与Child-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的肝脏体积为(1 249±248)cm3,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呈中等正相关(r=0.5285, r=0.5754,r=0.6210; 均P<0.01),与体块指数呈较弱的正相关(r=0.3074,P<0.05),与年龄呈较弱的负相关(rs=-0.3342, P<0.05).消除体重影响后,不同性别间肝体积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的TLV为(1 044±300)c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与体重、体表面积无相关性.不同CTP分级所对应的肝体积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MELD评分与患者TLV无相关性(r=-0.4496,P>0.05),与患者肝体指数显著相关(r=-0.6937,P<0.05).结论 对照组的肝脏体积受多种生理因素影响;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与MELD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CTP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静脉血流多普勒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本文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系统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凝血指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其相关性。结果门静脉主干直径(PD)及淤血指数(CI)与炎症坏死程度(G)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55·0.56)。门静脉最大流速(PVx)及平均流速(PVm)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0.56·-0.43),而门静脉血流量(PBF)无明显相关关系(-0.19)。结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最大流速,门静脉平均流速及淤血指数可用于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炎症坏死活动度,特别是在鉴别中重度(G3—4)与轻度(G1—2)炎症;正常与G2级病变等方面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酒精性肝纤维化阶段饮酒量与发病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致病因子酒精摄入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AF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寻找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日饮酒量140g/d,饮酒年限20年,累计酒精摄入量1000kg左右时,具有较高的AF患病率.结论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在病理改变上尚有一定的差异,与中医证侯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应努力研制符合人类肝纤维化病理改变,特别是符合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研究动物模型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为肝纤维化的临床辩证论治打下基础;肝纤维化临床研究中应加强无创伤性、特异性强的检测指标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血清学检查需进一步提高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合慢肝和肝硬化的辩证规律,研究确立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型,建立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合理兼顾抗纤维化治疗和祛除病因治疗两大环节,提高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显凯  韩本立 《重庆医学》2000,29(4):302-303
目的 探讨ICAM-1和E-selectin在急性胆管炎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ICAM-1和E-selectin对肝组织PMN浸润及其肝损害作用的影响。结果 急性胆管炎时PMN在肝窦及肝细胞周围大量聚集,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动物12小时存活率仅为56.6%。抗ICAN-1及E-selectin单抗预处理使肝组织PMN数量明显减少,肝坏死面积减少,动物存活率提高。结果 ICAM-1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62例慢迁肝(CPH)患者肝组织活检,结果表明其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仅28例,而34例病理改变属慢活肝(CAH),就其与病程、肝功能、病毒复制的相关性作了探讨,强调及早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构成及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 192例经冠脉造影显示单支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0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88例),比较两组基线数据的差异;使用iMAP-IVUS测定病变最重处不同斑块的构成比例及斑块负荷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的相关预测因子.结果 ①与SAP组比较,UA组的病变血管有更高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斑块百分比和较低的纤维斑块百分比;②在调整其他危险因子后,糖尿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的共同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的保护因素;Lp-PLA2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而与其他斑块成分百分比均呈负相关性;高血压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与纤维斑块百分比呈负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LDL-C与钙化斑块百分比呈负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Lp-PLA2、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对冠脉斑块构成及斑块负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睾丸、附睾附件扭转的病理变化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HE染色;特殊染色:网状纤维染色、V-G、MCT;免疫组化:Desmin、Actin、Vimentin,对21例睾丸、附睾附件扭转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21例附件扭转部分坏死10例,全部坏死11例;炎症型13例,出血型8例。附件扭转的病理改变与临床发病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附件扭转以发病时间来判断是否做手术的指标没有更多的病理依据,故应及时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肝炎的临床诊断分型与病理诊断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71例患者临床诊断皆为急性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符合攻关协作组制订的临床诊断标准,但经肝穿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50例为重症肝炎,正确诊断率为70.42%,有29.58%患者错误诊断。关于临床诊断分型与病理分型,50例中通过病理诊断急性肝坏死8例,亚急性肝坏死42例。而临床诊断分型则急性重症肝炎为1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为32例,并探讨了其不一致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