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保证棉/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采用3%次氯酸钠法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对3%次氯酸钠法的测试结果和手工拆分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3%次氯酸钠法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与手工拆分法测试结果的含量绝对偏差在0~0.6%范围内;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时,试验后的氨纶纤维难以收集,造成试验偏差较大。该试验表明:3%次氯酸钠法适用于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不适用于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正确把握蛋白质纤维与氨纶混纺产品的服用性能与生产工艺,需要对该类产品的混纺比进行准确的测定。以天然蛋白质纤维中的羊毛和桑蚕丝纤维为例,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盐法及拆分法分别对5种不同的羊毛/氨纶混纺产品和桑蚕丝/氨纶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完全符合FZT 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和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四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的要求。且在测试中从纤维溶解过程来看,采用次氯酸钠盐法测试蛋白质纤维与氨纶纤维的含量比用二甲基甲酰胺法更为合理。为蛋白质纤维与氨纶纤维混纺产品纤维含量测试与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到正确检测出氨纶含量的方法,分析了GB/T2910中关于棉/氨纶混纺面料中氨纶含量的各个检测方法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手工分解法结果准确;建议检测时首选手工分解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化学试剂对聚乳酸纤维和其它纤维的溶解性能,筛选出合适的试剂进行试验,测定聚乳酸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羊毛、聚乳酸纤维/桑蚕丝混纺织物可用1mol/L次氯酸钠溶液法,聚乳酸纤维/棉、聚乳酸纤维/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腈纶混纺织物可用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法,聚乳酸纤维/锦纶混纺织物可用88%(质量分数)甲酸溶液法,聚乳酸纤维/涤纶混纺织物可用65%~68%(质量分数)硝酸溶液法或二氯甲烷法,聚乳酸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可用80%(质量分数)硫酸溶液法。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可以准确、安全、简便地测定聚乳酸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可满足纺织服装面料纤维含量标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孙燕 《中国纤检》2004,(8):26-27
本文介绍用88%甲酸法和γ-丁内酯法检测氨纶与棉、粘胶、腈纶混纺产品纤维含量,比较安全,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检验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现行标准中测定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方法有手工拆分法及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等有机溶剂溶解法,其中的手工拆分法效率较低,且溶解有机溶剂时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大。为了寻求一种准确高效、低耗及安全环保的方法,探讨了采用1.0 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1.Omol/L次氯酸钠溶液中并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溶解40 min时,氨纶的修正系数为1.02。该试验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时的试验数据准确度高、精确性好,可用于定量化学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两组分混纺织物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大豆纤维针织品染整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亮,吸湿和导湿性好,强度较高等特性。大豆纤维特别适于生产圆机和横机针织产品。所开发的产品中有纯纺大豆纤维针织物,大豆纤维/氨纶包芯或交织圆机针织物,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大豆纤维/羊毛混纺圆机和横机衫,大豆纤维/绢丝混纺针织物等。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如何保留大豆蛋白纤维的优良性能,纤维漂白,深浓色染色,提高色泽鲜艳度及织物手感等问题,并对纯纺,混纺,交织,色织针织品的染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二甲基甲酰胺法对棉/氨纶纤维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棉纤维的修正系数d值的实测结果不是FZ/T01095中规定的1.00,采用试验及不确定分析后的结果表明,FZ/T 01095中二甲基甲酰胺法溶解棉/氨纶混纺产品时棉纤维的修正系数d值应为1.03。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醋酯纤维与氨纶混纺产品采用方法一75%甲酸法和方法二丙酮法的试验分析比较,认为方法一在测试产品含量分析时对氨纶损伤较小,数据较准确,且试验过程更为经济、方便和安全,建议在检测试验中采用方法一.  相似文献   

10.
充分清除含氨纶面料中的油剂和硅油至关重要。展示了一种基于乙氧基脂肪醇的非离子洗涤剂的效力,以及更有效净洗聚酰胺纤维/氨纶(PA/EL)混纺产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