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始于20世纪末的大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体现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且还体现为政治、社会、文化、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转型是一般性和特殊性共存的历史演化过程.在转型的起点、动因、过程和任务等方面存在着共性特征;在转型的方式、策略、路径和绩效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目前,主要的转型国家已经历了转型的准备阶段、转型的启动与正式推进阶段,并且正在步入转型的深化阶段.转型国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通过更加全面、深入、细致的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所有转型国家的共同任务.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建立起由具备充足治理能力的强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市场及社会互惠共生的有效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国家治理模式"的概念,试图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中来理解体制转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功缘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革,但是其最积极的变化体现在市场发育方面,有关政府、社会方面的改革仍比较滞后.在经济转型新阶段,如何协调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最大挑战,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国家能力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共事务愈益复杂多变,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改革的关键内容。对社会治理创新的解析不应囿于传统体制改革的中观层面或是机制应用的微观层面,而应将其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来考察。当下的转型危机使国家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也成为社会治理发展的契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法制保障、民主参与、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建构等维度上寻求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为增长而竞争的锦标赛激励机制仍然是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导致政府治理模式日渐异化为趋利性政府甚至公司化政府的重要诱因.由于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干预和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强,其弊端和危害与日俱增.当前正处于改革政府治理模式的转折点,如果一味强调维稳不仅会日益抬高问题的治理成本,而且可能会错失改革的机会窗口.在沉淀了师从苏联与欧美发展模式的有益养分与体制痼疾之后,中国既需要继续实行带有试验主义性质的增量改革模式,更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厘清改革的战略目标模式以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减少发展中的随机性风险和高度不确定性.否则,当前的经济转型和政府治理模式将会面临严峻挑战,在中长期内会导致中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治理困境甚至转型危机.  相似文献   

5.
6.
国家制度能力可以界定为国家制定、实施和推动制度变迁的能力。它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国家相对独立自主地界定自身目标偏好,形成有效规则、政策的能力;国家将已形成的规则、政策加以推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绩效的能力;国家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适应性地推动制度变迁,使其与经济发展条件相契合的能力。强大而有效的国家制度能力成为推动中国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关键变量。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这有赖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家制度能力建设,将中国模式提升至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政府创新、治理转型与浙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化为取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学者们对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的解读,主要偏重于经济学的维度,而较少注意到经济增长背后的政治变量.本文从政府创新和治理转型的视角切入,考察和探讨了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浙江地方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西方金融危机冲击下浙江模式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作出了政治学维度的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模式构建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国家治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治理模式是由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相互耦合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制度结构模式.它们是由不同的制度安排、组织形态和治理机制构成的制度系统,共同维系着一个国家整体的秩序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治理模式呈现出动态演化与形态多样性的特征.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构建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有效协调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一种互惠与共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属于典型的发展型国家,但它们正经历着由发展型国家转向平衡型国家的转型.国家形态的不同,对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不同.发展型国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国家从社会集中并配置资源、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平衡型国家的制度建设转向实现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之间力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刘燕 《人文杂志》2012,(3):61-68
本文从分析苏东国家社会转型所依据的理论、实践政策与转型绩效出发,探讨了“转型困境”的形成机理,提出制度变迁“惯性原理”确定的初始条件、特权阶层与谋利集团的干扰影响、国家转型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产生转型制度混乱的主要原因,主张转型战略与执行策略并重.文章主要从中国社会变革的政府导向、渐进性与秩序性导向、稳定性与平衡性导向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转型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大都市或特大城市是世界人口、社会活动的重要聚集空间,安全、有序、文明成为国际大都市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良好的社会治理,必须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治理机制.而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些特大城市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诸如政府的治理思维存在路径依赖、社会治理结构失衡、社会差距威胁社会稳定、社会参与不够、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文化多元化程度不够等.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机制应当从治理主体结构、社会服务机制、社会协商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平衡机制、社会服务机制、文化融合机制、危机应对机制等方面的重建着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进城市化离不开地方政府治理转型,而地方政府治理变迁也离不开城市化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城市化影响了地方政府治理,而且地方政府治理变迁本身属于城市化过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得以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本质职能,而且还可实现治理体制机制的超越与创新。相应地,地方政府必须从产业、空间与人口等城市化各要素协调发展出发,推进职能转型,并在重构自身与市场、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以更好地回应城市化并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转型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发展中的特殊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呈现出格局动态性、样态过渡性、群体异质性、诉求多元性、城乡文化冲突等阶段性特征,给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的社会治理与城镇化发展还存在行政架构尚不能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二元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社会治理成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利益矛盾调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从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治理机制、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制度变迁理论中更多地将研究的立足点放在路径依赖的性质上,而对制度变迁过程中状态和结构依存的特征却不甚关注。实际上,状态、结构依存和路径依赖特征都是影响制度变迁方向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一个最优化的理论模型综合分析了制度变迁理论中有关这两个特征的一些问题,并且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为例,具体地说明了这两类因素所起的相关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质量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评价医疗质量所使用的指标,无论是在体现现代医疗服务质量概念,还是在指标的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政府的冲击绝不逊色于市场对政府的冲击,研究和发挥互联网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文以宁波网·对话为例,运用制度创新理论,研究了地方政府建立以政府网站公共论坛为载体的网络问政机制,用以提高地方治理绩效的实践.研究发现网络问政为公民利益表达创设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弥补了人大政协等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减少了信息技术环境给政府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增强了政体的弹性.然而,参与群体有限、网络问政的公信力不高、对话的绩效不易衡量、信息技术未必能够解决政治问题等制约了网络问政功能的发挥,为此,应该以官民平等共享的对话模式为目标,将网络问政制度化,将制度环境法治化,建立网络问政的制度性回应机制,进而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按照互联网发展状况及治理情况,互联网治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摸索起步阶段、强化完善阶段、日趋成熟阶段。二十年来,互联网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中国经验"。未来互联网治理将逐步推行网络社会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安全将是治理的重点,更加注重多方治理,加强法制建设,促长效有机运行。  相似文献   

20.
转型经济学是在上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经济学前沿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此前的经济学理论在分析转型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既深化了对转型实践的理解,也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后转型时代的到来,转型经济学也面临着生存危机,但当下谈及转型经济学的消亡为时尚早.本文梳理了转型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成就,探讨了转型经济学面临的困境与重建的理由,并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