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做为历史上繁育柞蚕种的大省辽宁省,由于蚕场退化、老化严重,柞蚕遗传性疾病——柞蚕微粒子病横行,已不能从事大规模的繁种生产。因此,我国柞蚕繁种地点北移到吉林省,省蚕研所与处在吉林省柞蚕繁育的黄金地带的吉林地区合作,建立了中国北方柞蚕种繁育基地。基地成立以来,运用我所的先进繁种技术进行柞蚕种的繁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提高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室内繁育效率需要在蜂种复壮、适合繁蜂的柞蚕蛹选择、大批量繁育前蜂种的挑选等各个环节保持协调统一。蜂种复壮的质量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繁育效率。采集野生蜂种进行复壮扩繁,用作大批量扩繁用蜂种的效果较好。在大批量室内繁育前期,要对柞蚕蛹进行少量接种,以进行寄生率高低检验试验,选择前期试验寄生率高且稳定、经过低温处理、产地生产年限在5 a以内、质地较硬、蛹体头部透明部位呈冰块颜色的柞蚕蛹为原料效果较好。大批量接种前,要选择出蜂早、整齐、数量大、一枚寄生柞蚕蛹从开始出蜂到出完的时间在12 h以内的较好。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方用柞蚕种茧80%以上在吉林省生产繁育,吉林省有30多家柞蚕种生产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技术管理、工作管理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蚕种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粗制滥造”现象。因此,在吉林省建立柞蚕种繁育标准化尤为重要。标准化的推行会更好地规范各蚕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蚕种质量,增加企业效益,继而会有效推动吉林柞蚕种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蒿柳是柞蚕最好的代饲料,可以提高保苗率。该文介绍蒿柳扦插繁育技术及蒿柳柞蚕保苗场建设,以提高蚁场保苗率和柞蚕业产量。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柞蚕生产基本情况、柞蚕种繁育及其市场供应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柞蚕种繁育供给中存在的无序竞争扰乱市场,供求不稳定、繁种主体利益与责任不统一、监管不到位,《蚕种管理办法》执行不力等是导致种子质量无法完全保证的主要问题。文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柞蚕种质资源创新、建立柞蚕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全国柞蚕种业战略联盟等有效措施。力求为保障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黄粉虫为猎物,开展黄带犀猎蝽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的室内条件下,以黄粉虫、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锦斑蛾、柞蚕幼虫和蛹作为猎物,吊兰、玉米苗、黄豆苗、纸壳和鸡蛋托盘作为栖息物进行前期研究.研究表明,以黄粉虫作为猎物,鸡蛋托盘作为栖息物大规模人工繁育黄带犀猎蝽是可行...  相似文献   

7.
柞蚕是我国宝贵的昆虫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为此广大的蚕业生产和科研工作者,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柞蚕种茧繁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龙江省柞蚕生产的发展。大面积丝茧平均把产由原来的450kg提高到800kg,现将柞蚕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在我国北方区于早春利用塑料大拱棚加代技术,对花生种子进行一年两季高倍繁育,使花生年繁种系数大幅度提高,较好地解决了花生新品种繁殖系数低,推广速度慢的技术难题,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低成本花生良种繁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优质核桃室内嫁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优质核桃室内嫁接繁育技术,包括砧木处理、接穗处理、室内嫁接、嫁接体移栽、嫁接苗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家畜繁育技术一、胚胎移植技术日本国家畜牧业研究所完成了世界上首例非手术牛胚胎移植。从此,此项技术在日本国家家畜繁育站,即现在的国家家畜繁育中心不断地得到简化和定型。胚胎移植技术现已在牧场主间得到推广。从1992年开始,每年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生产的小...  相似文献   

11.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蛹寄生蜂。近年来,利用柞蚕蛹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替代寄主进行人工繁育及应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从替代寄主、种蜂和温湿度控制等方面总结了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水稻育种材料的加速繁育主要是通过南繁北育技术实现的。根据我地的气候条件,通过3年的探索,在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对水稻中早熟材料通过大棚能实现两季就地繁育,既节约资金,又达到创新的目的。现将该技术有关做法总结于后,以供同行指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对柞蚕需求的不断增加,强调柞蚕蚕场管理与软化病防治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如何提高良种繁育中的选择培育,降低种茧蛹期病毒率,防止品种退化、病害等影响柞蚕蚕种质量的问题。一、柞蚕场的管理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  相似文献   

14.
李冬 《新农村》2009,(3):21-21
蝈蝈别名蛞蛞或蚰子,是集食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食物广等特点。1只母蝈蝈年产卵300粒左右,人工反季节养殖,可做到一年两季繁育,早春产的卵,当年冬天便可养大上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子午岭复叶槭播种繁育技术、嫁接繁育技术、扦插繁育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及修剪技术,以期为林业技术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草莓栽培较早的地方之一,但产量和质量与我国其他草莓栽培大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其主要原因除缺乏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外,脱毒种苗繁育技术推广缓慢,配套设施及栽培水平低,草莓生产用苗的繁育技术发展不平衡是关键因素。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草莓生产用苗繁育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19.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7):F0004-F0004
徐州市两山口水利特禽场集养殖,科研,繁育于一体,设施配套齐全,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特禽繁育基地,目前该场驯养大雁、红腹锦鸡的规模繁育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1999年12月25日顺利通过徐州市多管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20.
嫁接苗长成的桑树既能保持优良品种的性状,又能借助实生苗强盛的根系。从而使植株具有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性能。因此,采用嫁接法繁育桑苗已成为云南省高原干燥气候条件下桑苗繁育的主要方法。经过多年的桑树繁苗,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桑砧苗1苗多用室内生产嫁接体快速嫁接繁苗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