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项目的开展探索完善适合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方法:在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状况基线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杭州市下城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模式,5年后对相应问题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产妇对危险征兆的自我识别和防护明显提高,儿童家长的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的保健服务指标明显提升。结论:杭州市下城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蒋美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78-4281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现况及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浦东新区10个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对472名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孕产期保健服务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有76%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5.39±0.153)次;93.6%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医院中分娩;44.2%的产妇接受了产后访视。影响其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孕产妇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生育史。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是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嘉定区流动孕产妇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敏  陈莉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13-5115
目的:了解嘉定区流动孕产妇管理情况,探讨适合流动孕产妇管理模式,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上海市嘉定区2006~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月通报、非辖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2008年嘉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2.76/10万,围产儿死亡率6.38‰;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3.98/10万,围产儿死亡率1.54‰。3年间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优惠享受率平均为36.03%。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宣传;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接生;落实孕产妇保健三级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蔡海燕 《药物与人》2014,(6):262-263
目的:对海丰地区妊娠产妇保健相关内容对照分析。方法:2012年1月开始收集流动人口孕产妇病例资料100例,以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200例常住人口的同类病例情况对照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孕产妇进行配对调查。结果:研究资料提示,与本地常住人口相比较。本地区流动人口妊娠妇女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较差,经济收入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她们的孕期保健措施不到位;这一特定人群中的孕产妇,其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通过本项目调查研究发现海丰地区,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女保健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孕期保健工作,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护制度,干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等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和松江区流动孕产妇利用保健服务的障碍因素。方法:定量调查:以上海市闵行区和松江区各1个计划免疫门诊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当天3岁以下外来儿童的母亲共195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定性访谈:对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4名医护人员、4名流动妇女和2名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结果:56.4%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以下的占40.0%,61.0%的调查对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障计划。产前建卡率为74.9%,产前检查率为97.9%,产前检查9次完成率为42.1%;孕期并发贫血的患病率为36.4%;住院分娩率为98.5%,但剖宫产率高达44.6%,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合格产后访视率仅为18.5%。政府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但73.3%的调查对象对所有优惠政策都不知晓。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接受保健服务的障碍因素:①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保健意识较弱;②社会保障不足,政策宣传和实施不到位;③基层卫生人员缺乏,无法满足流动人口日益增高的卫生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6.
关注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母婴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保健服务”的目标,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建立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在朝阳、海淀、丰台3个近郊区县的城乡结合地区,相继开展了“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及分娩情况调查”、“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项目研究”工作。1非法家庭接产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孕产妇死亡率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被列入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及卫生工作三大指标之一。文献报道,孕…  相似文献   

7.
杨少萍  张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419-1421
目的:探讨武汉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0年武汉市49例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评审和分析。结果:2006~2010年武汉市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50.08/10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83.67%的流动人口死亡孕产妇是可以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收入不高、计划外妊娠、未按规范进行产前检查、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坚决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依法行医,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立体式摸底调查、主动服务、长效管理和实行优惠政策,开展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结果 流动孕产妇建卡率从22.22%提高到100%;儿童保健率从30.63%提高到100%,体检率分别为100%和98.96%,达到了本地常住人口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水平,未发生孕产妇儿童死亡.结论 立体式调查+主动式服务+长效式管理模式,是一张有效的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网.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长宁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办法,提高流动孕产妇早孕建册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6~2008年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与上海市孕产妇相比,早孕建册率和系统管理率均低,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加强外来流动育龄妇女的管理,探索和完善妇幼-计生联手等多部门通力合作的管理模式,夯实妇幼保健网底,掌握孕情,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确保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全程、安全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为科学制订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全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进行调查,并与该地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相比较。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孕期保健8次完成率、高危妊娠管理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等指标明显低于该地人口孕产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该地人口,二者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孕产妇死亡率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仍高于该地人口的指标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及时分析及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浙江省永康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为制定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永康市2006年10月—2011年9月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5年中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1.97‰,本地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6.7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本地人口(P<0.01)。流动人口因胎儿因素、原因不明、母亲因素、胎盘因素而发生的围产儿死亡比例均高于本地人口(P<0.05);流动人口孕母孕期保健服务接受率远低于本地人口(P<0.01)。[结论]尽管5年来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有明显下降,但仍远高于本地人口。流动人口保健覆盖率低,应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流动人口的保健意识,向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以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莉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172-1173
义乌是中国小商品的集散地,经济繁荣,人口流动频繁,由于种种因素,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水平较低。近年来,全省外来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数逐年上升,本次调查旨在对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状况进行分析,做好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1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状况1·1义乌现有常住人口680446人,外来人口703633人,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213972人。1·2近年在各医院分娩的产妇中,流动人口孕妇的比例逐年增加,2001~2003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构成见附表。附表2001~2003年新生儿构成…  相似文献   

13.
王惠英  王菁  姜梅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769-2771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制度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苏州市1999~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9/10万,并有所波动,在死亡的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及未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的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前3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及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产时及产后死亡占71.1%,家中分娩者占28.1%。结论:苏州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加强对孕产妇中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杜绝非法接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6):466-47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平湖市,举家迁移比例逐渐上升,女性和儿童在流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2011年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平湖市开展为期五年的"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全国试点县。本课题组切合项目契机,对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状况进行基线调查分析,并研究制定和实施了政府主导、加强宣传、加大财政投入、推行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和管理模式、强化质量等一系列措施,三年来该市的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率明显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满意率达90.96%;流动孕产妇连续8年零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在工作中进行经验总结和提炼,不断创新和完善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11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基本情况、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实际利用情况等信息,并与出生信息和病案首页信息匹配。结果 60.89%的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检次数为(6.02±2.53)次,产检次数≥5次者占70.84%;影响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人均月收入、子女数、支付产检费用和认为产检费用是否合理。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宣教,落实保健保障政策,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保障流动人口的母婴健康,减少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选择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5个社区为研究组,对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系统的保健及社区综合管理干预研究.选择另外5个社区为对照社区.结果 研究组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地区.孕产妇系统保健模式效果评价,研究组产前检查4次,对照组产前检查8次;两组的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阴道分娩费用≤1 000元,对照组>1 000元,两组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和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保障流动人口母婴健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2002-2006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找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杭州市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个案进行分析。结果杭州市2002-2006年常住人口孕产妇年平均死亡率11.79/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年平均死亡率44.44/10万;5年中常住人口孕产妇死因顺位主要依次为内科并发症、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外来人口孕产妇死因依次为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妊高症。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是社会问题,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8.
陆勇  黄勤瑾  梁敏红  薛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43-4347
目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试点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12周内建卡率为39.09%,对照组为33.72%,试点社区建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7);产前检查超过5次者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早孕建卡和孕检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合肥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确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合肥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能确保流动人口孕产妇母婴安全,更好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现对闵行区近几年来有关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指标与本地户籍之间差异的主要根源,探讨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闵行区2005~2010年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报表中有关孕产妇保健管理的主要指标进行一个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与本地户籍孕产妇之间各项保健管理指标均存在差异.结论 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扩大健全其保健管理网络,探索更适宜的保健模式,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