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 247例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并发DAH(SLE并发DAH组),1 226例SLE(单纯SLE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结果 DAH是SLE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病死率为38.1%,两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SLEDAI)、血WBC计数、血小板计数(PLT)、血IgG、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24 h尿蛋白、补体C3水平和抗双链DNA(抗ds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咳嗽咳痰率、咯血痰中带血发生率肺部阴影率、血管炎样皮疹率、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能够提高DHA患者存活率和急性起病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AH 是SLE严重并发症,与疾病活动有关.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和新发的肺部浸润,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合并弥漫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SLE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100%)、呼吸困难(88%)、咳嗽(88%)、发热(82%)和咯血(71%).大部分(94%)患者同时合并肾脏受累.近60%合并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平均下降(32±11.3)g/L.SLE疾病活动指数平均(17 ±10)分.17例患者全部接受激素治疗,13例并用免疫抑制剂.死亡组机械通气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DAH是SEE少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与SLE疾病活动有关.常合并狼疮性肾炎.并非所有患者均有咯血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CTD)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DCTD合并DAH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DCTD合并DAH的患者中,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居多占17例,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8例,韦格纳肉芽肿(WG)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1例。DAH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进行性贫血,CT示新发的肺部浸润影。DAH患者发生感染21例(75.0%);肺部感染占首位,共有19例(90.5%)。2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0例,血浆置换15例,行机械通气11例,行透析13例。最终存活10例(35.7%)。死亡18例(64.3%)。比较2组存活与死亡特点,发现存活组血浆置换治疗率高于死亡组(P<0.05),机械通气率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DAH是DCTD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与疾病活动有关。呼吸困难、咯血、贫血及肺部CT为DAH诊断提供线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DAH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41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肺胸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SLE肺胸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43 .6 % ) ,且表现多样,可归纳为10 型:混合型、胸膜炎型、狼疮肺炎型、继发肺部感染型、膈肌炎型、肺气肿型、肺出血型、肺不张型、肺结核型、亚临床型。其病死率(22 .0 % ) 较不伴肺胸膜病变者(3 .8 % ) 明显高( P< 0.01) ,预后较差,继发肺部感染者更差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受累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en M  Wang Y  Xu WB  Zeng XJ  Zhang F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8):3392-3395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肺部受累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SLE住院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320例SLE患者中肺部受累142例(发病率为44.4%)。有肺部受累者死亡10例(7.0%),无肺部受累者死亡2例(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狼疮性肺炎4例,发病率为1.3%,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弥漫、以肺底为主的斑片状实变影,存活率100%。弥漫肺泡出血6例,发病率为1.9%,咯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咳嗽、贫血、血性肺泡灌洗液是其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新出现的双侧弥漫斑片影或实变影。其他肺部表现包括:胸膜病变80例(25%),慢性间质性肺病22例(6.9%),肺动脉高压49例(15.3%),肺栓塞6例(1.9%),肺部感染61例(19.1%)。结论(1)SLE可以累及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出现。(2)SLE肺部受累中危重症并不少见,肺部受累提示预后不良。(3)SLE肺部受累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受累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年,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患儿133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133例SLE患儿中并发肺胸膜病变者45例(33.83%),其中有呼吸系统表现者30例(66.67%),无呼吸系统表现者15例(33.33%);呼吸系统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55.56%),其次为呼吸困难和胸痛(15.56%和11.11%);只有28.89%患儿肺部可闻及干和/或湿性罗音。肺胸膜病变类型以胸腔积液/胸膜炎最多(32例,71.11%),其次为支气管肺炎样改变(21例,46.67%)和肺间质病变(13例,28.89%)。与无肺胸膜病变组比较,肺胸膜病变组患儿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异常,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异常,以及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LE累及肺胸膜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可无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但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的SLE患儿肺胸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建议SLE患儿常规行胸片或HR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全身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各种免疫损伤的靶器官中,肺及胸膜受累为常见,肺部受累占10%左右累及胸膜的比例最高,Vladutiu报告为16—74%。其免疫病理学基础是急性肺泡出血及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泡壁,所引起的继发性弥漫性同质性肺炎和狼疮性肺炎。本院自1985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中发生肺、胸膜改变36例占56.25%,为活动期病人,本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肺部受累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的影像学分型,提高对RA肺部受累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161例确诊RA伴肺部受累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史、肺部活检病理、肺泡灌洗或肺功能检查等将RA相关肺部病变(RA-LD)进行影像学分型,并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161例RA-LD患者男56例、女105例,确诊RA-LD时平均年龄(60.7±12.8)岁(14~85岁),包括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改变87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样改变44例、机化性肺炎样改变10例、淋巴细胞性肺炎样改变7例、小气道病变(SAD)9例、其他表现4例。UIP样改变组平均年龄最大[(63.3±12.1)岁]、吸烟比率最高(41.4%),SAD及其他组平均年龄最小[(54.7±15.1)岁]且均无吸烟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70例(43.5%)RA-LD患者合并胸膜病变。结论 RA累及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最主要的表现是间质性改变,以UIP和NSIP样改变为主;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以了解肺部受累与否及相关类型。  相似文献   

9.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SV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ANCA-SW患者中12例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 ANCA和DAH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丝、CT示新发的肺部浸润影,血红蛋白下降(18±17)g/L.出现DAH时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活动评分(BVAS)平均为(21.8±4.9)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沉增快,CRP增高,ANCA阳性.12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7例,血浆置换5例,行机械通气5例,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透析3例.结果 7例死亡,5例存活,病死率为58.3%.存活组与死亡组的BVAS评分分别为(19.0±2.6)分和(23.7±5.4)分.结论 DAH是ANCA-SW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疾病活动有关.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和新发的肺部浸润,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162例SLE住院病人中,回顾分析有肺胸膜病变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以及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结果1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有肺胸膜病变的42例,占25.9%.肺胸膜病变表现有多种形式,其中间质性肺炎15例,胸腔积液13例,狼疮性肺炎10例,膈肌抬高与肺动脉高压征各2例.肺胸膜病变组病人中以肺胸膜病变为初发症状的10例,占23.8%,其余的多以SLE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经综合治疗后好转者33例(78.6%),无变化者3例,有6例发生呼吸衰竭,其中5例死亡(11.9%).结论在系统性红班狼疮患者中,肺胸膜病变可有不同形式的临床表现,部分甚至是初发症状;经积极的综合治疗后大部分病情有好转,但发生呼吸衰竭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的临床研究(附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SLE并DAH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通过分析病例,总结SLE并DA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手段和预后。结论DAH为SLE少见而致命的并发症,发热、咯血、呼吸困难、血红蛋白下降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血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见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肺组织学呈弥漫性肺泡出血。早期足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SLE合并肺泡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7年4月确诊SLE合并DAH的10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SLE-DAH患者中,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27.3±11.6)岁,平均病程(18.2±25.4)个月。(2)3例以DAH表现首发。最常见的症状是气促或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其余依次为咳嗽、发热、咯血、痰中带血;24~48 h内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0.2±9.5)g/L。最常见的肺外受累为肾脏、浆膜腔;(3)SLEDAI评分平均(24.8±10.1)分,其中90%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4)10例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8例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6例使用环磷酰胺抑制免疫,4例予机械通气,1例行血浆置换,病死率为80%。结论 SLE合并DAH的死亡率高,疾病活动度高易发生。积极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结缔组织病(CTD)肺部病变的早期诊断,评价高分辨率CT(HRCT)对结缔组织病患者肺、胸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CTD患者,共206例,其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1例,系统性硬化(SS)3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40例,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2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7例.对所有患者的胸部进行HRCT扫描,并与普通X线平片进行对比,部分患者半年后重复肺部HRCT及普通平片检查.结果:普通胸片检出肺、胸膜异常者71例(34.47%),而肺部HRCT发现异常者共134例(65.05%),两者相比,P<0.01.重复HRCT及平片检查的39例患者中,HRCT发现有18例肺部症状好转(46.15%),而普通胸片只有7例好转(17.95%),两者相比,P<0.01.结论:HRCT对CTD患者肺、胸膜病变较普通X线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早期发现肺、胸膜的细微病变,同时也对CTD患者肺、胸膜病变药物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沉积于靶器官而致血管和器官的损害,常累及皮肤、关节、浆膜(包括胸膜、心包膜)、心、肾、肝、脾、血液、肺和神经等。肺胸病变的发生率也高。SLE肺胸膜病变的主要表现有:1.胸膜炎伴或不伴胸腔渗出液;2.各类型非感染性肺炎;3.肺部继发性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结核和真菌感染,以及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一、发病率及死亡率1904年Oser首先报告伴有肺部浸润的SLE患者,虽然感染是引起肺浸润的常见原因,但在许多患者却与感染无关。近年来,国内报道SLE83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肺部病变特点及治疗方式,提高对MPA肺部受累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4例MPA肺部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并将上述患者分为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组(A组,34例)和以非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组(B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表现。结果:男49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2±10.9)岁。呼吸系统以咳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呼吸衰竭者21例。胸部CT或高分辨CT表现主要分为以下3类:①以斑片或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者61例(64.89%);②以网格影或蜂窝样改变为主要表现者13例(13.83%);③上述2种表现均存在者20例(21.28%)。12例(12.77%)影像学特点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rmonia,UIP),30例(31.91%)符合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特点。A组呼吸系统表现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咳嗽/咳痰(32/34 vs. 46/60)、咯血(15/34 vs. 13/60)、呼吸困难(27/34 vs. 20/60),而全身症状及其他肺外表现2组无明显差异(P>0.05),如发热(24/34 vs. 37/60)、皮疹(3/34 vs. 8/60)、血尿(22/34 vs. 41/60)、蛋白尿(21/34 vs. 40/60)等。A组胸部CT中DAH发生率较B组高(18/34 vs. 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重症/危及生命患者中有11例采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结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部受累发生率高,胸部影像学上以肺间质纤维化和DAH多见,DAH更易发生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PA患者。MPA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胸部CT的表现特征,提高对SLE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对经临床体验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31例SLE患者进行胸部CT检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87.1%)患者可见两侧胸部的CT改变,24例(77.42%)肺部的改变出现在中下部,21例(67.74%)以中后肺部为主。SLE的主要CT表现为毛玻璃征、粟粒状结节、片状、网格状、小蜂窝状改变、肺纹理增粗、纤维条索影、胸膜下线、叶间裂增厚、胸膜下肺大泡、胸膜增厚、胸水及心包积液等。结论SLE的胸部CT表现复杂多变,可利用其判断病情的发展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程中,经常出现肺、胸膜病变,有时难以区别原发性肺、胸膜病变抑或继发性表现。SLE肺、胸膜病变的主要表现有:1.胸膜炎伴有或不伴胸腔渗出液;2.各类非感染性肺炎;3.肺部继发性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结核和真菌感染;4.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现将我院有肺、胸膜病变表现的SLE89例作一分析,以探讨有关原发性与继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结缔组织疾病的胸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贤 《医学综述》1997,3(5):232-235
<正> 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组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由于肺和胸膜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因而常是CTD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本文仅就CTD的胸膜表现综述如下.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浆膜炎是SLE常见和典型的临床征象.因而胸膜炎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据报道约50~70%的SLE患者在其病程过程中出现胸膜受累、胸腔积液或胸膜炎性疼痛.Vladutiu曾复习文献,SLE有胸膜腔渗出发生率为16~74%不等.其中尸检2/3的患者胸膜累及的类型是粘连、增厚或胸腔积液.X线  相似文献   

19.
林禾  林滇恬 《浙江医学》2018,40(22):2403-2407,24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结缔组织病中最经典的全身炎症性疾病,以多脏器受累和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为特征。SLE的肺部病变也多种多样,且肺部病变部位的不同决定了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差异,许多患者可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肺部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亦可相互重叠,众多复杂的因素增加临床对肺部病变病因鉴别的难度。另外,尤其要重视SLE合并肺部感染。提倡多学科合作模式分析和诊疗,旨在控制病情,减少脏器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继发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 21例中均在首次螺旋CT平扫中发现病灶,表现为:(1)气囊,共13例(61.9%);(2)空洞,13例(61.9%);(3)实变,15例(71.4%);(4)胸膜改变,8例(38.1%),其中胸腔积液7例(33.3%);包裹性液气胸1例(0.48%)。单纯一种改变有3例(14.3%),两种及两种以上改变者18例(85.7%)。21例均有胸片对照,胸片有异常者20例(95.2%),病灶形态与CT类似,但螺旋CT图像上显示的病灶数和细微变化较胸片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4.8%),CT扫描发现有小气囊。结论 螺旋CT扫描检出肺气囊、空洞、实变和胸膜改变4种征象,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血源性肺部化脓性感染较特异性的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