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硫酸镍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的恶性转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建立硫酸镍(NiSO4)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的恶性转化模型,为下一步关于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恶性转化细胞。方法 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NiSO4对16HBE细胞转化浓度后,对16HBE细胞进行分阶段多次染毒:每隔20d染毒一次,每次染毒24h。染毒12次后,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棵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结果 经NiSO4多次处理16HBE细胞至75代时,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第75代之前的细胞则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瘤。结论 NiSO4具有使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石英诱发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的恶性转化作用.方法 用新研磨的浓度为300 mg/L的石英染毒16HBE细胞共10次,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鉴定转化细胞的恶性程度.结果 细胞培养至35代,发现石英可以诱导16HBE发生恶性转化.转化细胞排列紊乱,重叠生长,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结论 石英具有较强的诱导16HBE恶性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体外转化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转化试验是研究各种理化因素致癌机制的有效方法。与其它细胞转化试验相比,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试验克服了种属和组织学差异,可以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细胞受致癌原作用后向肿瘤细胞演变的过程,在细胞水平观察到典型的恶性转化表型,在分子水平研究致癌因素的作用机制,为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也为外来化学物质的致癌性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细胞转化试验是研究各种理化因素致癌机制的有效方法.与其它细胞转化试验相比,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试验克服了种属和组织学差异,可以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细胞受致癌原作用后向肿瘤细胞演变的过程,在细胞水平观察到典型的恶性转化表型,在分子水平研究致癌因素的作用机制,为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也为外来化学物质的致癌性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氯化镉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氯化镉诱发SV40 LargeT抗原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作用。方法体外用不同浓度氯化镉多次处理16HBE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试验鉴定转化细胞的恶性度。结果细胞培养至35代,发现氯化镉可诱导16HBE恶性转化。转化细胞排列紊乱、重叠生长,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氯化镉有较强的诱导16HBE恶性转化能力;该转化模型为镉致癌机制的分子水平提供了理想的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亚砷酸盐致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趋势,初步探讨其对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方法用1μmol/L亚砷酸钠连续染毒HBE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软琼脂克隆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情况,分别于暴露1、8、15、22、29、36、43代,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检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亚砷酸钠长期染毒HBE细胞至43代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且呈浸润型生长,MMP-9分泌量升高,细胞集落数量增多。与正常对照(0代)比较,22代及以前HBE细胞内ROS、MDA及SOD的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波浪形趋势;29代及以后,ROS、MDA水平逐渐下降,且以ROS表现更为明显,而SOD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细胞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可能在低剂量砷化合物诱导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温石棉、难溶性陶瓷纤维(RCF)、玻璃棉(GW)、岩棉(RW)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与致恶性转化的能力.方法 检测温石棉、RCF、GW、RW对BEAS-2B的细胞毒性;BEAS-2B细胞每10 d染毒24 h,共染毒6次,待细胞出现生长抑制后,用锚着不依赖性生长实验判断细胞恶性转化.结果 温石棉、RCF、GW、RW均对BEAS-2B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并呈剂量一反应关系.染毒6次后,温石棉组、RCF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叠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4.6%和7.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W组和RW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0.6%和0.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石棉组、RCF具有使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能力,GW、RW染毒60 d未能使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苯并(a)芘的代谢产物反式-BPDE诱发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P53基因突变,探讨苯并(a)芘在人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P53抑癌基因第5、6、7、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经反式-BPDE处理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20d,后P53基因第8外显子出现点突变。结论 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苯并(a)芘诱发肺癌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差异,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相关DNA甲基化机制.方法 收获GMA转化早期(染毒结束)、转化前期(第10代)、转化后期(第30代)的16HBE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该基因组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并与未转化的16HBE细胞及同期培养的DMSO溶剂对照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转化早期及转化前期,正常对照组及DMSO溶剂对照细胞中该基因启动子区均表现为非甲基化,而GMA组细胞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甲基化,阳性对照表现为甲基化;转化后期,正常对照组细胞中该基因启动子区表现为非甲基化,而DMSO溶剂对照组及GMA组细胞中均表现为部分甲基化,阳性对照表现为甲基化.结论 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早期及前期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具有特异性,故可将其作为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一个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低浓度长期亚砷酸钠(NaAsO_2)诱导人膀胱上皮细胞(SV-HUC-1)恶性转化模型,研究低浓度长期砷暴露对SV-HUC-1恶性转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0和0. 5μmol/L NaAsO_2分别长期处理SV-HUC-1至40周(约80代,10个月),观察暴露组及对照组细胞在培养至10、20、30和40周时形态,四氮唑盐比色(MTT)验证细胞增殖速率;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验证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肿瘤形成能力。结果随NaAsO_2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由连接紧密的扁平多变形状向松散的长梭型转变; 0. 5μmol/L NaAsO_2处理至20周后,细胞活力显著增强,与处理10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划痕愈合实验显示,砷暴露20周后,划痕愈合面积显著大于10周(P0. 01); 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能力30周时显著高于10周(P0. 01);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砷暴露30周后软琼脂上出现大量明显的锚定生长集落,20、30、40周组集落形成数量分别为10周组的1. 85、9. 79和15. 36倍(P0. 01),未经砷暴露组各代数有极少集落,且体积小,故忽略不计。结论 0. 5μmol/LNaAsO_2长期处理的SV-HUC-1可逐渐恶转,在砷处理20~30周时已初具恶性表型,40周后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三氧化二镍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Ni2O3多次处理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并进行转化细胞的恶性鉴定——刀豆凝集素A(ConA)试验和软琼脂细胞培养试验.发现Ni2O3可诱导HLF细胞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呈交叉重叠生长,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转化率呈剂量-反应关系.转化细胞可被低浓度ConA凝集,并在软琼脂内生长.提示Ni2O3有较强的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具有致癌性.  相似文献   

12.
烹调油烟冷凝物诱导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探讨和评价烹调油烟对人体潜在的致癌危险性,运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转化系统,检测烹调油烟冷凝物对细胞的转化作用以及转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各剂量的烹调油烟冷凝物均可诱导细胞产生典型转化灶,剂量反应关系明显(r=0.9739),表现出恶性细胞特征。提示烹调油烟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16HBE细胞转化最佳实验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采用客观又简单的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指标来探索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 16 HBE细胞转化的理想实验方案 ,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 根据细胞存活率试验及克隆形成率试验确定诱导的剂量 ,以不同剂量二羟环氧苯并芘 1次或多次处理细胞 ,观察培养的不同阶段转化灶出现情况 ,用软琼脂培养鉴定其锚着依存性生长的恶性特征 ,比较各组转化细胞的集落形成率。结果 以 0 .1、0 .5、1.0、2 .0 μmol/ L的剂量 ,对细胞多次间断染毒 ,传代 15次 ,是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 16 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理想方案 ,其集落形成率分别为 2 .0‰、5 .5‰、7.0‰、10 .5‰ ,剂量 -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 ,r=0 .9741,P<0 .0 5。结论 二羟环氧苯并芘能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 HBE转化 ,构建理想的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扶正解毒含药血清(FJD)对硫酸镍(NiSO4)诱导培养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抑制作用。方法NiSO4多次处理16HBE细胞,利用刀豆凝集素A(ConA)凝集实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进行转化细胞的恶性鉴定;同时添加不同剂量的FJD,观察其抗转化效应。结果NiSO4(400μmol/L)染毒8次(20代)时,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层生长,可被ConA凝集,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3种剂量FJD与NiSO4共处理组细胞转化率分别为0.82%、0.47%和0.19%,明显低于单用NiSO4组(4.13%),且呈剂量-效应关系(r=-0.884,P<0.01),细胞ConA凝集反应阴性,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结论体外实验显示,FJD具有抑制NiSO4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婷  刘志东  龙琳 《职业与健康》2011,27(8):880-881
目的通过结晶硫化镍在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P-ERK1)的表达,探讨镍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W estern b lot)法检测16HBE细胞中P-ERK1的表达。结果硫化镍不能明显激活P-ERK1的表达,染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不能激活P-ERK1的表达,其机制尚不清楚,硫化镍有可能激活P38和JNK通路,从而直接或间接发挥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17-5p对反式-7,8-二羟-9,10-环氧苯并芘(anti-BPDE)诱导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T)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影响。方法运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7-5p成熟体在16HBE-T和非转化对照细胞(16HBE-N)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瞬时转染miRNA模拟物及抑制剂,改变16HBE-T中miR-17-5p的表达,分析转染后16HBE-T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等。结果转染前,16HBE-T中miR-17-5p表达水平是16HBE-N的2.35倍;转染后,转染miR-17-5p抑制剂组和转染miR-17-5p模拟物组中的miR-17-5p表达水平分别是16HBE-T的0.45和1.71倍。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了miR-17-5p抑制剂的试验组出现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上升、克隆形成率下降。相反,转染了miR-17-5p模拟物的试验组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相比出现了增殖能力上调、凋亡减少,克隆形成率升高。结论 anti-BPDE恶性转化细胞中miR-17-5p成熟体表达水平改变能够影响16HBE-T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克隆形成率,推断miR-17-5p在anti-BPDE致癌过程中发挥类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3通路相关蛋白在云锡矿粉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矿粉作用后第25代细胞(BEAS-MD-25)及软琼脂克隆形成细胞(BEAS-MD-C)中P53、MDM2、P21、P16的表达。[结果]P53、MDM2蛋白在BEAS-2B细胞中表达呈阴性,而在BEAS-MD-25及BEAS-MD-C细胞中均呈阳性;P21、P16蛋白在BEAS-2B细胞中表达呈阳性,随细胞转化进程表达不断下降;在BEAS-MD-25细胞中呈弱阳性;在BEAS-MD-C中呈阴性。[结论]转化细胞中P53、MDM2、P21、P16的表达异常,提示其P53通路已发生改变,第25代细胞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P53基因异常可能是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8.
硫酸镍诱发BALB/c—3T3细胞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细胞炮灶法制定硫酸镍对BALB/c-3T3细胞诱发转化的活性,结果表明当硫酸镍浓度≥100μmol/L时转化率增高,且有剂量反应关系。本文首次报道硫酸镍可诱发BALB/c-3T3细胞转化,并与我们最近报道的氯化镍对该细胞的作用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