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前列腺病变,其中前列腺癌(Pca)11例,前列腺增生(BPH)19例,对其MRI和MRS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研究。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S可观察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 Cre).Cit值。结果11例PCa在T2 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7例为单侧局灶性,4例为双侧弥漫性; 19例BPH在T2 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13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6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PCa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 Cre).Cit值降低,而BPH病灶各代谢物波峰变化不明显,两者间(Cho Cre).C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与MRS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穿刺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前列腺癌29例,均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DWI、MRS,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特点.结果:肿瘤病灶呈结节状,主要发生在前列腺周围叶(65.5%),少数在中央叶,2例呈弥漫分布.所有病灶T1WI为低信号,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低信号基本一致;T2WI大部分呈低信号结节,少数为等/稍高信号.DWI病灶为高信号,有2例呈稍高信号.病灶处MRS:Cho峰显著升高,Cit峰下降或消失,Cre峰变化不大,(Cho+ Cre)/Cit(CC/C)比值升高(≥1.1).其他:合并前列腺增生,侵犯邻近结构如膀胱、精囊腺、直肠、盆腔、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并转移,骨盆、脊柱多处转移,少数伴肝脏转移 结论:前列腺癌T1WI不具诊断特征性,T2WI、DWI、MRS各有其特点,综合三者影像特点,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4例PCa和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DWI和MRS检查。测量PCa区和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值,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并测量(Cho+Cr)/Cit比值。分别将PCa区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Cho+Cr)/Cit值95%可信区间上界作为鉴别PCa与BPH的阈值。分析DWI、MRS及DWI联合MRS三种检查方法对P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3±0.12)×10–3 mm2/s、(1.82±0.26)×10–3 mm2/s、(1.46±0.16)×10–3 mm2/s(F=31.1,P0.05),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Cho+Cr)/Cit值分别为1.55±0.11、0.53±0.16、0.64±0.13(F=18.2,P0.05)。PCa区与BPH患者外周带及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外周带与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79.17%、80%、79.63%。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87.5%、86.67%、87.03%。DWI联合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3.33%、92.59%。结论 DWI联合MRS对PCa诊断优于单独运用DWI及MRS。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增生结节3.0 T 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表现征象,探讨MRS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21例增生结节患者的3.0 T MRI及MRS表现,比较中央腺体癌及增生结节MRI表现及(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结果 MRI检查中央腺体癌11例均表现为中央腺体增大;2例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见不规则低信号;8例中央腺体区示低、稍高混杂信号结节;1例中央腺体区弥漫性低、等混杂信号结节,侵入外周带。增生结节21例均表现为中央腺体增大,与周围带分界清楚。21例共32个结节,其中25个结节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高、低、等混杂信号;5个以稍高信号为主类圆形结节,周围见低信号包膜。2个以低信号为主类圆形结节。MRS测得中央腺体癌区(Cho+Cre)/Cit值为2.75±1.34,范围1.12~5.67;增生结节组(Cho+Cre)/Cit值为0.70±0.28,范围0.21~1.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17,P<0.05)。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3.0 T MRI信号复杂多样,与增生结节相比,信号无特异性,常规MRI定性困难;中央腺体癌与增生结节3.0 T MRS有明显差异;3.0 T MRS能提供中央腺体癌的代谢信息,能更方便、更有效地诊断中央腺体癌。  相似文献   

5.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mm2/s,外周带(1.829±0.071)×10-3mm2/s,囊肿(2.557±0.084)×10-3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mm2/s,PCa癌灶(0.934±0.166)×10-3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前列腺癌和18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以上患者均进行了b值500,1000的DWI扫描,并均获得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 PSA及游离f PSA数据。在MRI T2WI图像上观察前列腺的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范围。测得16例PCa及18例BPH在b值1000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Pca,14例位于周围带,2例同时累计周围带及中央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节影,3例合并耻骨及髂骨转移,在弥散序列上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影。18例前列腺增生,15例位于CG,3例位于PZ。11例在T2WI序列表现为大小不等高低混杂信号影,7例在T2WI序列表现为中央带高信号结节。16例PCa平均ADC值1.52±0.32×10-3,18例BPH结节平均ADC值2.052±0.87×10-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P=0.047),BPH以及PCa两组总PSA及t PSA/f PSA比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RI、DWI联合PSA比值的测定可以明显提高PCa和BPH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MRI、DWI检查,观察纳入患者影像学表现,比较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ADC值、DWI信号强度、D值、f值,评估ADC联合DWI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D值、f值明显低,DWI信号强度明显高(P0.05);前列腺癌灶结节在T2WI上绝大多数边界不清、毛糙,且形态不规则,T2WI均匀低信号,未见不均匀信号;增生结节边界较清、光整,形态规则,T2WI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前列腺癌结节DWI呈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增生结节D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联合DWI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准确率为高于DWI和ADC(P0.05)。结论 ADC联合DWI可有效提高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与弥散成像(DWI)在疑似前列腺癌(PCa)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直肠指检或B超异常的疑似PCa患者,其中69例采用MRS检查,53例采用DW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的(Cho+Cr)/Cit比值或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术后病检结果,分析比较MRS组及DWI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磁共振检查1个月内获得病理结果,其中MRS组PCa病人21例,前列腺增生(BPH)病人48例。PCa与BPH(Cho+Cr)/Cit比值分别为(1.19±1.08)及(3.23±2.30),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0.78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及75%。DWI组PCa病人15例,BPH病人38例。在取b值1000s/mm。时,PCa与BPH的ADC值分别为(0.783±0.14)×10^-3mm^2/s及(1.39±0.15)×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0.86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8.1%及91.5%。【结论】MRS及DWI均是无创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在PCa筛选方面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DWI诊断效能高于MR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影像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MR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1月行前列腺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前列腺癌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结果: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12例MR影像学表现为前列腺中央带弥漫性结节样增生,5例表现为中央带局灶性结节样增生,3例表现为中央带增生累及外周带,均见中央腺体增大,周围叶受压变薄,T2WI压脂中央带及部分累及外周带信号不均匀,DWI为等低信号或稍高信号,9例突入膀胱底部。前列腺癌组:14例PC中表现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边缘凹凸不平。T2WI压脂周边区增大并见低信号结节,DWI结节为高信号。发生于一侧外周带占有5例,双侧外周带 6例,发生于中央带有1例,中央带与外周带均受累占2例,侵及前列腺包膜10例,合并精囊腺侵犯7 例,膀胱侵犯4例,直肠侵犯 3 例,周围血管不对称 5 例,盆腔内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7例,骨转移8 例,肝转移1例。结论:MRI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病变征象及周围结构显示良好,联合常规序列检查及功能成像(包括弥散序列D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临床直肠指诊及血PSA值的测定,MRI检查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诊断,确定其大小、范围,尤其是前列腺癌的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