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比CT与MRI诊断脑膜瘤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院诊断为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组患者都给予CT与MRI诊断。结果:CT与MRI对于脑膜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0.0%和95.0%,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在动脉血流中,观察组CT检测的D、PS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与MRI诊断脑膜瘤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而CT能更好结合动脉血流情况判断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脑膜瘤CT、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脑膜瘤CT表现为混杂密度有低密度区,MRI表现为不均匀信号,CT、MRI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性坏死部分不强化。结论:不典型脑膜瘤CT、MRI各有特点,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通过对20例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的特殊表现。方法 20例有完整资料,经病理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5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CT平扫后再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MRV,5例行MRA和MRV。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24例侧脑室内脑膜瘤并总结其CT和MRI的特点。方法 回顾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其中9例CT检查,15例MRI检查,5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①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②好发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占87.5%(21/24)。③肿瘤大多为类圆形,占83.3%,体积较大,边界清晰。④CT多表现为平扫呈均匀略高密度影,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占77.8%(7/9);MRI多表现为T1W1呈现等信号占80%(12/15),T2W1呈略高信号占73.3%(11/15),增强呈均匀强化占73.3%(11/15)。结论侧脑室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典型,其发病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等特殊,据此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影像精准诊断比较困难,但临床意义重大.目的 对比研究CT与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 2019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检查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获得的影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除具有典型的脑膜瘤征象外,部分病灶还可出现浅分叶征、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强化可不均匀,可见明显瘤周水肿、血管流空征及"烟花"征.本研究数据表明MRI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检出率较CT检查更具优势[65.3%(47/72) vs 31.9%(23/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瘤周明显水肿、血管流空征及"烟花"征是血管型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征象.MRI对血管型脑膜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术其前诊断准确率较CT检查更具优势,其结合CT检查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型脑膜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囊性脑膜瘤较为少见,随着CT及MRI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囊性脑膜瘤被发现。囊性脑膜瘤在影像学上极易和胶质瘤及转移癌相混淆,手术对于是否切除囊壁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CT、MRI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手术或病理学活检证实的HPC18例及脑膜瘤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检查肿瘤形态、坏死、强化程度等特征。结果 HPC肿瘤外形以波浪状分叶多见,脑膜“尾”征较少见,肿瘤内多见囊变坏死、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D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多无钙化;脑膜瘤上述影像学征象则与HPC相反,两者肿瘤外形以波浪状分叶,肿瘤内多见囊变坏死、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临近颅骨无增生、DWI信号6个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脑膜“尾”征、钙化2个因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均可有效诊断HPC与脑膜瘤,两者影像学征象具有相似性,但仍各具其特征性。结合患者影像学特征、对比MRI、CT征象可有效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黄鑫 《铁道医学》1996,24(3):151-152
36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病例的CT和其25例MRI的特征,就脑膜瘤的部位、血供、与静脉窦的关系、囊变与出血、与颅骨的依附关系等几方面特征以及在CT、MRI中的表现与手术所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35例患者MRI表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所有患者均行T1和T2加权,T1加权增强扫描。记录患者MRI诊断准确率,分析MRI征象、不同部位肿瘤出现率、肿瘤大小及不同亚型脑膜瘤的信号强度。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MRI检查后确诊脑膜瘤33例,诊断准确率为94.29%。脑膜瘤中大脑凹面是脑膜瘤患者肿瘤出现率最高的部位,占34.29%;其次为后颅窝与鞍结节,分别占22.86%与14.29%;MRI显示单个肿瘤最大径在1.4-9.9cm之间,肿瘤大小4.0cm的19例,占54.29%;肿瘤大小在2.0-4.0cm的有13例,占37.14%;肿瘤大小2.0cm的3例,占8.57%。T1WI肿瘤多为低信号与等信号。T2WI不同亚型脑膜瘤多为等信号、稍高信号。结论脑膜瘤MRI表现多样,不同部位肿瘤出现率有差异,诊断准确率较高,T2加权为典型信号,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膜瘤的CT、MRI表现,并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4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 平扫可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及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的血供情况.结论 两种检查方法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合适的CT、MRI扫描技术,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脑膜瘤的范围、部位、形态及密度、信号特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明确的定位、定性信息和诊断论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CT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4月间就诊的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双排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同时经病理确诊。结果 60例脑膜瘤患者中,40例患者为Ⅰ级脑膜瘤,其中24例为和体型,10例为纤维型,6例为过度型;16例为Ⅱ级,都是非典型的患者;4例为Ⅲ级,其中间变型和乳头型均为2例。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发现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较明显,以此可以鉴别脑膜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3.
CT与MRI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CT、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①方法患20例均行CT、MRI检查后并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癌进行分析。③结果:囊壁增厚型3例、团块型10例、腔内结节型5例、胆囊颈型2例。14例胆囊癌并发胆囊结石及胆囊炎,1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④结论:CT、MRI在胆囊癌诊断和应用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结果。方法将2012/1至2016/1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患者进行CT检查、MRI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CT、MRI影像特点、CT、MRI诊断准确率、CT、MRI诊断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软组织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一致,MRI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和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CT在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收治的脑膜瘤患者30例,均通过CT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脑膜瘤Ⅰ级者20例,其中合体型12例,纤维型5例,过度型3例;Ⅱ级者8例,均为非典型;Ⅲ级者2例,乳头型1例,间变型1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像学特点,CT检查有助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36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病例的CT和其中25例MRI的特征.就脑膜瘤的部位、血供、与静脉窦的关系、囊变与出血、与颅骨的依附关系等几方面特征以及在CT、MRI中的表现与手术所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78例经临床证实资料齐全,且均行CT和MR扫描检查的患者进行综合影像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能通过CT或者MR影像学特点单独诊断,两者侧重点不同。CT对病灶的钙化、骨质改变比较敏感;MR对病灶内血管以及对发生在颅顶部、及颅底部等较特殊部位的病灶显示较好。结论对脑膜瘤的诊断CT和MR均能单独诊断,而MR比CT略占优势,二者结合更能提高脑膜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与MRI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4例脑膜瘤(上矢状窦旁、大脑镰、鞍结节、三叉神经半月节各1例)进行了检查,并与MRI对照观察。结果显示:4例脑膜瘤在3D-CTA图象上立体结构鲜明,与周围血管、骨结构立体解剖关系显示清楚;MRI仅显示肿瘤的二维结构,需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才能判定肿瘤相关血管的来源和走行。结论:3D-CTA能清楚显示脑膜瘤的立体结构和与周围血管、骨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通过骨切削技术可模拟颅骨开瓣和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CT及MRI诊断异位脑膜瘤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美娟  王锦玲  宦怡  陈福权  王枫  卢连军 《医学争鸣》2002,23(19):1790-1792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窦、中耳异位脑膜瘤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我科1981/2001年收治鼻窦脑膜瘤5例,中耳脑膜瘤1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鼻窦脑膜瘤术前CT和/或X线检查均为鼻窦内高密度或低密度影,窦腔呈膨胀性改变,经术后病理确诊。1例中耳脑膜瘤CT显示硬化型乳突,不除外胆脂瘤,术后2次行颅脑CT扫描未见异常,MRI检查见小脑角占位病变,包绕颈内动、静脉,侵犯岩尖、海绵窦、中耳,下达颈部,经开颅手术证实,确诊为颅颈交通性脑膜瘤。结论:CT诊断脑膜瘤的优势是可明确显示钙化,可直接显示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范围;MRI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分辨率,可多方位显示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确诊最终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肖建阳 《中国医疗前沿》2013,(12):100-100,117
目的分析比较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56例病理诊断证实为鼻咽癌患者均行MRI和CT扫描,观察两种检测手法的检出率。结果经鼻咽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85.7%,CT检出率57.1%,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颅底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60.7%,CT检出率26.8,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MRI在经鼻咽部和颅底部检测鼻咽癌较CT检测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尤其在颅底部骨质肿瘤浸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