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激发兴趣入手,进行设疑。设疑要新,要有层次性,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变直为曲,反客为主,自主设疑,多角度、多形式实施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疑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真正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通过阐述设疑提问的原则,拟从趣味设疑提问、分层设疑提问、灵活设疑提问、适时设疑提问四个角度出发,对设疑提问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
设疑作为一种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善了传统英语教学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设疑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本文从实际出发,从设置问题、设疑时机、设疑类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设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职业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出发,提出要改变现状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精心设疑,引起惊诧”、“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数学活动”、“利用数学史和数学故事”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设疑”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再质疑的过程,对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起着积极作用。现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设疑要合理安排程序,激发学生兴趣。在设疑的程序安排中,应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如学生从小学升入中...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疑提问是一门艺术,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文章阐述了设疑提问的原则,从趣味设疑提问、分层设疑提问、灵活设疑提问、适时设疑提问四个角度出发,对设疑提问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要培养学生以疑释疑叶文兵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只有会“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去“质疑”、“释疑”,在疑问的过程中学得知识。要“生疑”首先要设疑。从教育心理学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要巧妙设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重点情节处设疑、在难点障碍处设疑、在精彩感人处设疑、在精美修饰处设疑、在技巧特殊处设疑、在新知识点处设疑、在词语妙用处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在思索后论争,在论争中发现,在总结中感悟。这样,学生在有疑中释疑,在释疑中形成一种再创造的能力。目标设置要有创新的导向。目标设置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对未知事物进行想象。如续写、补写、改写,就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故乡》时,教师可设计“30年后宏儿遇见水生”的写作目标;再如教学《卖花》一文,教师可设计利用…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巧妙的设疑,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呢?从设疑的新颖性、设疑的适时性、设疑的量力性、设疑的直观性、设疑的现实性、设疑的变式性、设疑的自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设疑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探求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探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疑的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然而,在教学研究中,对此尚没提到应有的高度。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机也。”又云:“学有长进,须教有疑”。疑从何来?教师的课堂设疑是其主要来源。要给学生提供“觉悟”之机,就必须正确地运用课堂设疑。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与做法。一、明确设疑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对象与内容纷纭庞杂,浩如烟海,众若星瀚,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和基本的要求出发,明…  相似文献   

11.
设疑对学生的课堂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很有好处,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从提问着手,引导教学,教师要善于在易错处,巧妙设疑,结课时设疑,承上启下,数学教学内容要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并设疑于此。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程序的设计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对此曾作了探讨: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基本顺序从多年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研究总结出如下一种化学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的基本程序:1.设疑:创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思索,进人学习情景之中.能激发学生思索的设疑才是成功的设疑.设疑的要求:(1)设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设疑必须紧扣本课教学目标或紧扣某一个化学知识点.如果你要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若没疑提问"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气?湿衣服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材的设疑内容巧、设疑方法巧、设疑时间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设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注意科学性、要强调多样性、要倡导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刘国继 《宁夏教育》2004,(7):99-100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地启动患维的闸门。”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充分刊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要像磁铁吸引铁一样,能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景中,自觉地思维。新课的另一种设疑方法是在前一节课结束之际,针对新课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设疑是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一种方法。设疑得法,学生的思维就能沿着正确方向逐步展开,新的知识结构就能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协调吻合。设疑决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进行庸俗的师生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方向明确的思维引导。下面就如何从不同的需要出发进行设疑谈一点浅见。 (一)告诫性设疑。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学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引发思维、积累知识和创造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维、新方法、 新知识的种子。教师把握好课堂设疑,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设疑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度”;要选好切入口;要起到转换点拨的作用;要由浅入深,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做到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起思,思原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设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应忽视,本文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针对教学设疑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设问质疑导入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善布疑阵,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其心扉,促其思维。设疑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疑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疑而设,故弄玄虚,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时候,一上课我就问:"你们的爸爸去哪儿了?你们的时间去哪儿  相似文献   

19.
一、课堂教学设疑的意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设疑即提出疑难问题。设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疑”拓“路”,引导学生思维□吴静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提问的作用,精心设计问题,用设疑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引流”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孕伏提问,为学生铺路。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科学,各部分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