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儿童肺隔离症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源利 《现代医院》2009,9(10):45-46
目的探讨儿童肺隔离症的X线和CT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儿童肺隔离症10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6例,囊性病变4例;CT检查4例均表现为肺内肿块影,且现异常动脉供血。结论胸部平片是诊断肺隔离症的方法,可提供本病的重要线索。CT增强扫描由于能够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评价肺实质改变,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特发性单侧透明肺的影像学表现,分析病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特发性单侧透明肺患者的X线、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病程较长.19例患者中,12例行X线检查,均见患侧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少,肺门影缩小近乎消失;透视下见纵隔摆动,其中2例支气管造影示患侧合并支气管扩张.8例行CT检查,见患侧肺透亮度增加,患侧肺动脉较健侧明显变细,其分支稀少,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扩张,2例合并肺囊肿.9例行DSA检查,见患侧肺动脉干细小,主肺动脉及健侧肺动脉轻度扩张.结论 特发性单侧透明肺是由于胚胎期发育障碍导致肺动脉、支气管和肺组织发育不全,在此基础上继发感染所致.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特发性单侧透明肺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特发性单侧透明肺的影像学表现,分析病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特发性单侧透明肺患者的x线、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病程较长。19例患者中,12例行x线检查,均见患侧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少,肺门影缩小近乎消失;透视下见纵隔摆动,其中2例支气管造影示患侧合并支气管扩张。8例行CT检查,见患侧肺透亮度增加,患侧肺动脉较健侧明显变细,其分支稀少,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扩张,2例合并肺囊肿。9例行DSA检查,见患侧肺动脉干细小,主肺动脉及健侧肺动脉轻度扩张。结论特发性单侧透明肺是由于胚胎期发育障碍导致肺动脉、支气管和肺组织发育不全,在此基础上继发感染所致。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特发性单侧透明肺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示肺硬化性血管瘤呈类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且有延时强化。结论CT增强检查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7):1063-1066
目的探讨儿童胃重复畸形的影像表现以及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胃重复畸形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11例胃重复畸形儿童全部行腹部平片/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上消化道造影。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从2个月~5岁,平均年龄2.5岁。腹部平片对本病诊断无帮助。上消化道造影可以显示胃内充盈缺损(1例)或者压迹(1例)。CT检查:重复的胃发生在胃体6例,胃底4例,胃窦1例。10例呈类圆形囊肿型,1例呈管状。发现病灶从3~6 cm,平均直径约4.52±0.43 cm。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平扫病灶边缘清楚光滑,壁稍厚,增强后囊壁均匀强化。11例中1例合并左侧肺气道畸形,1例合并脊柱畸形,1例穿孔合并腹腔包裹性积液。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胃重复畸形有一定的提示作用,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及肺动脉CT造影证实为肺动脉栓塞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肺栓塞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肺动脉CT造影显示叶或段中心动脉内充盈缺损,继发肺实变13例;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扩张3例;局限性肺纹理稀少10例;胸水4例。x线及CT平扫显示肺内三角形或锥形实变阴影13例,肺血减少或透亮度增高2例,少量胸腔积液4例。结论螺旋CT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不仅显示肺栓塞特征,而且显示其继发肺部改变,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仁会 《现代保健》2009,(11):111-112
目的通过对不同部位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的X线、CT、MRI及X线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描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女8例,男3例,平均年龄38岁,11例均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3例行x线血管造影。2例拍X线头颅平片。结果11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水肿。5例相应静脉引流区出现双侧或单侧出血性及缺血性脑梗死,5例增强扫描表现为“空三角”征。MRI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T1W11和T2W1信号强度。3例血管造影检查可见异常引流回路。结论充分认识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的影像学特点,MRI和MRV结合基本能做出脑静脉闭塞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镜与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50例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胃镜与CT增强扫描,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在CT及胃镜上表现特点,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胃镜检查多显示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检查可直观地显示上消化道系统全貌,同时CT诊断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检查(P<0.05).结论 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效果好,可准确掌握出血部位与原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Caroli病影像诊断的回顾性分析(附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型超声、CT、MRCP检查在Caroli病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Caroli病的B超,CT,PTC或ERCP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对肝内轻度毛细胆管扩张显示不清,对中、重度显示明确,CT能够全面显示该病的轻、中、重度情况,并在肝内分布、走行、大小、范围及胆管内继发结石、胆管炎有清晰显示,易于诊断。MRCP造影可立体显示胆管扩张的部位、大小及肝内胆管结石。结论磁共振胆道造影(MRCP)创伤小、并发症少,其造影效果可与PTC与ERCP媲美,而且还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观察囊肿群的分布,与胆管分支的关系以及胆管有无狭窄,弥补了横断面的不足,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2.
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监测麻醉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需行ERCP诊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组)20例,行ERCP前口服2%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监测麻醉组(M组)20例,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下行ERCP,比较两组患者操作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以Ramsay镇静评分评价镇静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与血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组维持在正常范围;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N组。结论监测麻醉技术在ERCP操作中镇静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野外周,局限于一叶,形态多不规则,病灶常呈广基底贴于胸膜并且邻近胸膜增厚,可见"桃尖征"、"平直征"、"晕征"等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多为高度均匀性强化,病灶经抗炎治疗后可缩小或无变化。术前诊断正确11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7例,结核球4例,肺错构瘤2例,肺脓肿1例,误诊率71.4%。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CT表现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放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包括15例病理证实且均行放疗的肺癌患者。放疗一个疗程后行CT复查,先对肺部病灶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然后行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扫描参数为层厚8mm,螺距1.5,管电压120kV,管电流分别降为20、40mA。常规剂量扫描除管电流为120mA外,其余同低剂量扫描。将照片上所有扫描条件遮盖,由二位不知道详细资料的影像科医师对放疗前后病灶特征做出评价。结果15例肺癌中8例为周围型,7例为中央型。两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对肿瘤放疗前后大小、支气管狭窄、胸膜侵犯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检出率相同,常规剂量组、40mA组检出空洞坏死7例,20mA组检出6例。结论低剂量扫描在明显降低辐射的同时,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癌放疗前后特征的检出情况基本相同,可作为临床肺癌放疗随访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确诊时肺部CT影像以及转归时具体表现.方法 1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CT医学影像检查,对比肺部病灶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病灶呈现出多肺段分布或单个肺段病灶,经治疗后患者体内肺部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CT医学影像检查,利于临床医师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实施CT影像结合肺功能检测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38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38例无慢性咳嗽病史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CT影像学表现、肺功能结果。结果:中重度组FEV1、FEV1/FVC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轻度组的FEV1/FVC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CT检查中度组LAA≥2级肺气肿,无管壁增厚或少数1级增厚;重度组LAA≥2级肺气肿,≥1级增厚。结论:CT影像结合肺功能检测能够准确诊断COPD疾病,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表现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9月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病例4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常规仰卧位CT平扫,对所有患者肺内病灶的形态及分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不同基础疾病与CT分型的关系.结果 48例患者CT影像表现主要分为弥散型、曲菌球型、实变型和结节型,其中弥散型19例,占39.6%;曲菌球型13例,占27.1%;实变型12例,占25.0%;结节型4例,占8.3%;另外,对于肺结核患者,CT影像主要为弥散型占63.6%;对于慢性支气管扩张患者,CT影像主要为曲菌球型72.7%;对于糖尿病患者,CT影像主要为实变型占66.7%和结节型占33.3%;对于肺癌患者,CT影像主要为弥散型占75.0%;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CT影像主要为弥散型占50.0%和实变型占50.0%;而无基础病的患者,CT影像分型较分散.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17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17例均有呼吸道症状。单侧,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是纵隔型肺癌多见的影像表现。结论: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深入观察影像学表现,对纵隔型肺癌可以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梁硕 《医疗装备》2021,(5):30-32
目的讨论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的CT检查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诊疗的100例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与手术治疗,术中将病理组织送检,对CT影像反馈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检出肺结节100枚,均为单发结节。病理诊断结果提示,慢性炎症29枚、癌性结节37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4枚。慢性炎症、癌性结节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性质的亚厘米肺小结节的CT检查影像特征(边界、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结节位置、磨玻璃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临床上的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可以根据影像特征对疾病性质进行评估,结合CT检查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联性进一步确认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