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922例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0例,异常率为3.25%(30/922);另检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7例,检出率为2.93%(27/922),其中大Y 4例,小Y 1例,qh 9例,D/G组p 或s 13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相互易位15例,罗伯逊易位4例,臂间倒位5例,其它6例。结论染色体畸变是不良孕产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同时,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其遗传效应及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854例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良孕产史夫妇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854例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染色体异常核型41例,染色体异常率为4.80%,其中相互易位16例,倒位3例,缺失9例,大Y5例,其它9例,分别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36.6%、7.32%、21.9%、12.2%和21.9%.染色体异常在男女发生的比例相当.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双方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济南地区1088对异常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异常孕产史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对自然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及智力低下儿等异常孕产史的1088对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63例,总检出率7.49%(163/2176).其中775对自然流产及死胎夫妇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36例,检出率为8.77%(136/1550);曾生育畸形儿的170对夫妇,检出异常核型16例,检出率为4.71%(16/340);77对生育智力低下儿的夫妇中,检出异常核型9例,检出率是 5.84%(9/154),而有新生儿死亡史的66对夫妇中,仅检出2例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只有1.52%(2/132).结论异常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对此人群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寻找病因,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连地区441对异常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异常孕产史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的441对异常孕产史夫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异常核型40例,异常率4.54%。其中易位核型23例,包括相互易位17例,罗伯逊易位6例;易位合并倒位核型1例;倒位核型16例;以及额外小染色体1例。此外,还发现染色体随体区及异染色质区变异例,占被检夫妇的4.19%,结果表明在异常孕产史夫妇中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明确病因,生育指导,以及提高我国人口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夫妇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30例(915对夫妇)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收获、G显带后核型分析。结果在1830例中检出异常核型139例,异常检出率为7.60%。染色体数目异常18例(0.98%);结构异常121例(6.61%),其中相互易位23例、罗伯逊易位7例、倒位14例、异染色质多态性变异70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不良孕产史的重要病因,应重视及时对此类患者进行细胞遗产学检查,并指导生育。  相似文献   

6.
济南地区82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82对自然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病史的夫妇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核型包括多态性共18例,异常检出率21.95%.其中常染色体异常5例(6.10%),性染色体异常13例(15.85%).性染色体异常中只有1例数目异常,其余12例(14.63%)均为大Y.结果表明,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核型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显示出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的必要性,同时,大Y的高检出率也证明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其遗传效应及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者为了研究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1020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双方进行了染色体检查,共检出异常核型128例,异常检出率为6.2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异常核型所涉及的染色体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1、X、Y等65种核型。其中4种核型经专家鉴定属世界首报。在异常染色体核型中,平衡易位98例(相互易位68例,罗伯氏易位30例),占76.56%,染色体臂间倒位16例,占12.50%,其它染色体异常核型12例,占9.38%,嵌合体2例。占1.56%,男性47例。占36.72%;女性81例;占63.28%。并就不良孕产史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染色体平衡易住与不良孕产史;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良孕产史;大Y染色体与不良孕产史;异常染色体的男女比例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不良孕产史不但与染色体畸变有关,而且与染色体多态性也有一定关系。对于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助于病因的诊断与分析,而且也有助于临床的处理扣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以了解染色体异常在孕产中的重要性。方法 146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和标本制备,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异常核型,异常检出率为12.33%,其中常染色体(包括数目和结构)异常10例、性染色体(包括数目和结构)异常5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1例,分别占受检人数的3.42%、1.71%、7.19%。结论染色体异常在不良孕产史的夫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指导生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临床表现为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就诊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对620对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夫妇采集静脉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增加C显带或N显带。结果 620对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夫妇的1240份样本中检出102例异常核型,异常发生率8.2%。其中相互易位18例,插入易位1例,罗氏易位5例,倒位35例,性染色体异常11例,标记染色体2例。染色体多态变异患者检出30例,检出率2.4%。结论染色体异常是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不良孕产史夫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有自然流产史,死胎,曾生育畸形儿、智力低下儿等异常孕产史的1112对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4例,总检出率4.23%。其中检出平衡易位55例(其中罗迫逊易位17例),倒位30例,数目异常2例,多态7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异常生育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有异常孕产史夫妇做染色体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方法对1124例不育男性患者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检出异常核型121例,异常检出率10.77%。其中Klinefelter's syndrome 49例,占异常核型40.5%;Y染色体形态异常35例,占异常核型28.9%;染色体多态性变化14例,占异常核型11.6%;染色体臂间或臂内倒位携带者2例,占异常核型1.7%;平衡易位携带者17例,占异常核型14.0%;染色体嵌合体4例,占异常核型3.3%。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延安地区349例遗传咨询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延安地区遗传咨询病例349人的外周血染色体,发现异常核型35例,占10.0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4例、性染色体异常11例,就诊原因以不良孕产史占多数(61.32%),智能低下及发育异常次之(24.07%)。在所发现的35例异常核型中,以智能低下及发育异常所占的比例最高(21.43%),性发育异常次之(20.5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中染色体异常和多态的遗传学效应。方法对573对不良孕产夫妇与同期449对非不良孕产不孕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染色体数目异常和Yqh+在不良孕产夫妇组与非不良孕产不孕夫妇组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而染色体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倒位、嵌合体以及染色体inv(9)多态在两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染色体结构异常而非数量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多态中Yqh+也可导致不良孕产,而inv(9)不会导致不良孕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复流产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对女方有反复流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68例夫妇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1例,其中,大Y有14例,常染色体多态性8例,平衡易位4例,倒位3例,插入1例,及47,XXY1例。结论夫妻双方中有一方染色体异常,都可导致女方反复流产,反复流产的夫妇应进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5.
温州地区1068例遗传咨询者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性发育异常、原发闭经及不良孕产史等患者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G、C等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1068例遗传咨询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达16.01%(171/1068)。不同病因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小睾、无精、少精者49.29%(69/140)、原发闭经者40.00%(30/75)、智力低下者26.67%(8/30)、不良孕产史者8.52%(54/634);171例异常核型中,性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71例(占41.52%),常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44例(占25.73%),染色体多态性47例(占27.49%),男(女)假两性畸形患者9例(占5.26%)。结论遗传咨询者中染色体异常比率高,染色体异常与原发闭经、无精、性分化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对高危人群进行染色体检查,为临床治疗及指导优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运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自然流产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核型。结果 发现 4种新的平衡易位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 ,分别为 46 ,XX ,t(1 ;6) (q31 ;p2 5) ;46 ,XX ,t(4;5) (q2 5 ;p1 3) ;46 ,XY ,t(5 ;1 5) (p1 3 ;q1 5) ;46 ,XY ,t(1 0 ;1 1 ) (p1 3 ;q2 1 ) ,经鉴定确定为世界首报核型。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与异常孕产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对有异常孕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15例中,女12例,男3例。平衡携带者表型及智力均无明显异常。结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妊娠结局以孕早期流产为主,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临床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平衡易位携带者再次妊娠时必须做产前诊断,控制不良遗传因素个体的出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进行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此期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类型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标的关系。方法30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3例为双胎妊娠),妊娠17-24w,在B超定位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异常核型1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23%(16/306)。常见核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占异常核型的43.75%(7/16),其中染色体相互易位6例,占异常核型的37.5%(6/16),罗伯逊易位1例,占6.25%(1/16);染色体三体及缺失各2例,均占12.5%(2/16);易位型21三体及倒位各1例,均占6.25%(1/16);染色体多态变异3例,占18.75%(3/16)。结论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发生率为5.23%(16/306),染色体易位、三体、缺失及倒位是孕中期的主要染色体异常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