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采矿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井下环境越来越复杂,为开展矿井空气净化研究,探究尿素脱硝除尘技术对井下多相污染物治理效率的影响,自主搭建了小型试验台模拟受限空间多相污染物扩散系统,采用响应面中心复合试验法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试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了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尿素溶液质量分数对脱硝率影响程度最高,同时可以提高除尘率;供气压力影响喷嘴雾化效果,对污染物治理影响显著,供气压力过大会降低污染物的治理效率;尿素含量增加,溶液黏度增大,NO和NO2的液相扩散系数和溶解度下降,脱硝效率受限,但对PM10粉尘治理有一定的作用;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污染物治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脱硝率和PM10除尘率的影响显著,对PM2.5除尘效果贡献度较小;响应面分析确定的最佳配伍参数为尿素溶液质量分数6.471%、供气压力0.603MPa,根据试验操作得到的治理效率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净化受限空间多相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8年3月5日-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同时采集了大气PM2.5、PM10样品,并对其污染水平、日变化趋势、PM2.5/PM10比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日均值为220.0 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50 μg/m3)的46.7%。PM2.5日均值为132.5 μg/m3,超过美国标准(65 μg/m3)的103.8%。说明该地区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对人体危害更大的PM2.5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63.6%。PM2.5和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和风速的减小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呈正相关性。气象条件是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成果力求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和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混煤燃烧过程中飞灰颗粒排放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键  周永刚  赵虹 《煤炭学报》2006,31(6):794-798
为了解混煤燃烧对飞灰颗粒尤其是超细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在一维沉降炉上对平朔、大优及神木3种烟煤及其混煤进行燃烧试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收集的飞灰颗粒尺寸分布进行测定,并对混煤飞灰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细颗粒物(PM2.5)所占比例的计算值与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合理混煤能增大飞灰颗粒的粒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超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混煤的飞灰颗粒粒径分布受组成煤种、灰分含量及煤灰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大采高工作面截割可吸入煤尘的产尘特征,并改进工作面降尘措施,以山西临汾某矿6 m大采高工作面为例,分别在采煤机前后滚筒附近布置煤尘监测点,采用SidePak AM520i型个体暴露粉尘仪测量顺风情况下和逆风情况下大采高工作面PM10,PM5,PM2.5的粉尘质量浓度,同时采用JZYW—200B界面张力仪和JY-PHb接触角测定仪分别对不同浓度的矿用尘克(C&C)系列除尘剂进行了表面张力测试和湿润性测试,选取了合理浓度的除尘剂作为工作面降尘用水,降低了大采高工作面截割可吸入煤尘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上风侧滚筒处PM10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561~577 mg/m3,PM5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489~495 mg/m3,PM2.5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231~242 mg/m3,下风侧滚筒处PM10粉尘质量浓度平均为609~614 mg/m3  相似文献   

5.
煤炭燃烧对上海市大气质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变化情况,并利用单颗粒法对由煤炭燃烧引起的主要可吸入颗粒物类型的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超大量的煤炭燃烧,造成上海市大气中SO2浓度年平均值已经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煤炭燃烧产生的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具有明显的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气PM10中的不同类型的颗粒物的比例情况判定煤炭燃烧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上海市2005年大气PM10中的飞灰、烟尘集合体和规则颗粒物的数量占总颗粒数的比例分别是10.42%,31.98%和2.19%,反映了煤炭燃烧对上海市大气质量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XZTD型陶瓷多管除尘器是旋风除尘器中一个新族。随着环保部门对环境质量的进一步要求及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评价除尘设备除尘效率的高低,不应以现行的质量除尘效率作为主要指标,而应推行分级除尘效率。文中介绍了在我国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高效陶瓷多管除尘器的分级效率的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朗毅翔 《矿山机械》2000,28(4):51-51
目前我国在环保工业中应用的除尘设备主要有静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等几种。静电除尘器造价昂贵,占地面积大,使用场所有限;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有限,会产生微小尘粒延排气管排出;袋式除尘器使用寿命短,适用场地有限;湿式除尘器用水量大,不利于节约用水,并造成水污染。实际使用中,这些设备的除尘效率并不理想,难以达到厂家介绍的除尘效率(95%~98.5%),这就有待于研究新型的除尘器。组合除尘弥补了上述不足,除尘器效率可达99.8%~1000%。 1主要结构(见图1) 2工作原理 (1)当…  相似文献   

8.
针对岩巷掘进工作面压风风流携带迎头粉尘弥漫扩散造成粉尘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掘进面“控风—净化”综合粉尘治理方案,构建了由湿式旋流除尘器、易装拆控尘装置、便移式负压风筒等组成的岩巷掘进面高效除尘系统,对比分析了除尘系统的不同安装方案对除尘效果的影响;综合考虑现场除尘效果与劳动强度,明确了湿式旋流除尘器最佳安装方案以及负压风筒与控尘装置的最优安装位置。在某矿辅运大巷岩巷掘进面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当负压风筒安装至通风风筒对侧,吸尘口距巷道迎头3 m,控尘装置位于通风风筒压风口后方5 m时,迎头高浓度粉尘在通风风筒压风、控尘装置控风及除尘器抽尘共同作用下被控制在迎头附近,并不断向负压风筒吸尘口运移最终被除尘器抽入净化,除尘器前方全尘和呼尘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5.9%和94.9%以上,除尘器后方全尘和呼尘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6.5%和95.4%以上,显著提升了巷道可见度,有效解决了岩巷掘进面通风造成的粉尘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实现烟气排放达标,必须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通过研究多种湿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合我厂除尘器的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了除尘、脱硫技术改造。在运行中加强技术参数监督,烟气除尘、脱硫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影响静电除尘性能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电除尘器是一各非常优越的除尘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高效、稳定地运行.文章重点分析了影响静电除尘器运行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燃煤锅炉排放颗粒物成分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炳  孔少飞  韩斌  李志勇  白志鹏 《煤炭学报》2011,36(11):1928-1933
应用稀释采样系统采集燃煤锅炉除尘后的烟气飞灰,同时采用再悬浮技术采集除尘器下载灰,分别建立两种采样方法所得燃煤飞灰TSP和PM10两种粒径的成分谱,并分析两种方法建立的成分谱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燃煤锅炉排放的颗粒物中主要组分为TC、OC、Si、Al、Ca、Na、Mg、Fe以及SO24-;TSP、PM10中含量最丰富...  相似文献   

12.
有色冶炼工业窑炉排放的PM2.5(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中富集铅、砷、铬、汞、铜等多种重金属元素,是空气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重要贡献源。选择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PM2.5作为重点控制污染物,分析其粒径特征和重金属含量,在此基础上开展交流高压电源电晕放电对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交流高压电晕放电对于PM3.3以下的颗粒物均有明显的凝并作用,在最佳试验条件下,PM2.5的质量分数下降58%以上。该法可有效减少除尘器入口精细粉尘的含量,为有效控制冶炼烟气PM2.5排放及伴生重金属污染物的控制提供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下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宪鹏  于敦喜  樊斌  吴建群  徐明厚 《煤炭学报》2015,40(11):2690-2695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在实验室沉降炉中开展了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的实验。实验温度为900,1 000,1 100,1 300 ℃,实验气氛为模拟空气气氛。燃烧生成的颗粒物被低压撞击器(LPI)收集并获得其粒径分布,其化学成分使用XRF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准东煤在不同温度下的颗粒物生成特性呈现明显的差异。在900 ℃和1 000 ℃时亚微米颗粒物(PM1)的生成量明显高于1 100 ℃和1 300℃时,并且亚微米颗粒的峰值粒径也较1 100 ℃和1 300 ℃大。900~1 100 ℃时超微米颗粒(PM1-10)的生成量相当,而在1 300 ℃时具有显著的上升。对颗粒物的成分分析发现,在较高温度下,煤中灰分对Na蒸气的吸收或反应是PM1生成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崔荣健  刘海涛  高海潮  高志芳 《中州煤炭》2018,(12):123-126,131
燃烧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是造成雾霾的主要污染源,现有除尘工艺对燃煤颗粒物的除尘效率能够达到99%以上,但是对超细颗粒物的脱除率不高,因此,降低超细颗粒物排放研究面临严峻挑战。综述了当前燃煤颗粒物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颗粒层减排工艺,且进行了试探性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层除尘工艺可有效降低PM2.5的排放,为进一步研究烟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并对未来控制燃烧烟气中超细颗粒物排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煤排放被认为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燃烧-稀释系统对采自织金、大同、东胜、银川、京西等地区的煤进行燃烧实验,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燃煤排放颗粒物主要富集Zn,Fe,Rb,Pb,Cu,Cr,Ti,Mn,Ba,Ni,As等微量元素,在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中主要富集Zn,Rb,Pb,Cu,Ti,As,Ni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Cs,Rb,Cd,Tl,Sb,Zn的水溶态组分在对应的微量元素总量中占比较高,说明这些元素主要以水可溶态的形式存在于燃煤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中,而Fe在水溶组分中没有检测到,说明Fe主要以水不溶态存在于燃煤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中。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中的稀土元素以Sc,Ce,Nd,La为主。5种不同的煤燃烧排放PM10中微量元素的总量表现为:银川煤>织金煤>京西煤>大同煤>东胜煤,其中银川煤和京西煤燃烧排放PM10中微量元素总量较高的原因主要与其原煤的灰分含量较高有关,而织金煤燃烧排放PM10中微量元素的总量较高,主要与其原煤中的硫分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污染物有SO2、NO2、CO、O3以及悬浮颗粒物PM2.5、PM10。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西安市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深入分析各变量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的大小,筛选出导致PM2.5浓度变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Atmospheric pollution aspects in mining are analyzed. Two types of environment have been selected for study: an open pit mining site and a quarry. In order to obtain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air quality in these environments, a sampling program was developed for each area. Three basic points were studied: 1. Concentration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2. Chemical and 3.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were obtained by the use of the high volume sampler method. The analytic techniques applied to the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X-Ray Fluorescence (XRF) for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Low 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LALLS) for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involve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whereas the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involved determination of its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increase in depth of mines, the movement and dispers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are very difficult to predict due to improper ventilation. Insufficient open pit ventilation remains the principal driver for the lack of dispersion and evacuation from mines and ultimately increases the time and amount of exposure to miners.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direct and 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sition and exposure time to PM in mining operation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helps the reader appreciate the need of carrying out studie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dispersion of PM inside the m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