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球形幽门螺杆菌致细胞空泡变性毒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揭示球菌幽门螺杆菌致细胞空泡变性毒力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延期培养和加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胞毒相关蛋白基因阳性(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阳性(vacA^+)的高毒株幽门螺杆菌(Hp)进行球形诱变,进而检测该Hp至Hela细胞空泡变性的毒力,并用SDS-PAGE、PCR及PCR-SSCP技术,分析球形Hp蛋白产物及决定细胞空泡变性的cagA和vacA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与结论 球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江苏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毒力因子与胃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印迹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等方法,分析了50例胃癌及50例配对胃炎患者的Hp感染、Hp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情况及胃粘膜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胃癌组中Hp阳性率及Cag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胃炎组,p53基因突变与Hp感染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而与CagA、VacA的表达无关。结论Hp(尤其是CagA阳性菌株)感染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在Hp致癌过程中p53等基因突变可能起了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根治Hp以预防胃癌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cag A蛋白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引起人类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 ,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Hp毒力因子进行的研究表明 :尿素酶、空泡毒素 (VacA)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 ,是引起人类严重胃部疾患的主要致病因素[1] 。其中cagA基因已被克隆并进行了序列分析[2 ] 。研究还证实cagA基因的存在是产生有活性的空泡毒素所必须的 ,并能促进细胞因子IL 8的释放及激活转录因子NF κB ,加重胃黏膜的组织损伤 ,故而目前认为含cagA基因的Hp菌株是高毒株[3 ] 。我国人群…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毒素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幽门螺杆菌(Hp)的毒素在其致病性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内外的实验证实,Hp毒素能造成细胞的空泡样变而导致细胞损伤,在胃癌及伴有萎缩等癌前病变的病人血清,大多具有中和空泡细胞毒素的活性[1]。现有的研究表明,Hp的毒素是两种在致病性方面密切...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的vacA基因和cagA基因分别表达VacA和CagA蛋白两种毒力因子。两种毒力因子之间有着相互的关联,在Hp引起的胃肠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Hp感染的临床发病与Hp的vacA基因型,具有cagA基因Hp以及VacA和CagA蛋白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空泡毒作用。方法用体外细胞毒试验,结合细胞化学及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技术研究Hp空泡毒作用及其病理机制。结果78.26%的Hp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的是空泡毒作用阳性Hp(Toxin+),而只有42.86%的胃炎患者感染的是Hp(Toxin+)。Hp(Toxin+)引起的细胞空泡样变,吖啶橙及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透射电镜显示空泡为双层膜结构。结论Hp(Toxin+)感染与Hp相关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Toxin+)引起的空泡是自噬体,是细胞在毒性物质作用下表现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7.
cagA基因与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发现部分幽门螺杆菌(Hp)菌株能表达细胞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空泡毒素相关蛋白(cagA)。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cagA基因,对Hp进行基因分型,并检测胃黏膜孵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其不同的毒力株.研究认为,Hp毒素在PU的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及细胞空泡毒素A(VacA)Hp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能力,而一半以上的Hp菌株表达CagA,CagA与慢性胃炎及PU有密切关系[1].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国人CagA阳性Hp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与PU发病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采用病例对照研…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与相关胃肠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p)在发展中国家人群中的感染率高 ,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HpvacA基因表达产物为能使上皮细胞产生空泡变性的毒蛋白 ,称为空泡毒素 (VacA)。 1995年Altherton等[1] 发现 ,vacA基因有不同的基因表型。我们曾分析中国 (上海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表型以S1a/m2为主 ,与相关胃肠疾病无明显相关性[2 ] 。本研究 ,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毒试验分析不同型VacA的空泡毒活性 ,探讨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97年 6月至 1998年…  相似文献   

10.
重视幽门螺杆菌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重视幽门螺杆菌毒素的研究胡伏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在世界上很普遍,大约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感染HP,虽然所有的Hp感染者组织学上都有胃炎的表现,但多数人并无症状,仅少部分人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病与胃癌。为什么Hp感染...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中有较高的感染率(35.5%~59.4%)[1]。为什么同是Hp感染,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有学者认为不同菌株Hp感染致病性不同,高毒株Hp含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ote...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血清CagA VacA抗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CagA)和空泡形成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VacA)是幽门螺杆菌(Hp)相应的CagA,VacA基因编码产生的两种蛋白质,是Hp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作为Hp毒力分型的标志[1],与消化性溃疡(PU)、胃癌有密切关系[2,3],由于Hp菌株类型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4,5].我们检测了本地区PU和胃癌患者的血清CagA,VacA抗体,旨在探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agA,VacA与PU及胃癌的关系.1 …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三民族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基因分布特征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认为,空泡毒素基因(vacuolating cytotoxin gene A,vacA)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基因,存在于所有幽门螺杆菌(Hp)菌株,其表达产物可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该基因不同信号序列(s区)和中间区(m区)的组合,表达空泡毒素活性能力不同,因而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HpvaeA基因型毒力差异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对于临床上实施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和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病因之一。也是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危险因素。Hp的空泡形成毒素基因(vacuolating toxin gene,vacA)型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cagA)及其表达产物——空泡形成细  相似文献   

15.
运用水油提、盐析及凝胶过滤色谱法对幽门螺杆菌YC-11株所分泌的形成空泡细胞毒素进行了提取。纯化的形成空泡细胞毒素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87000,在PH2.4~6.4的环境中表现高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与胃粘膜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众多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者中 ,仅少部分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癌或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 ,MALToma)等较为严重的疾病 ,这促使了人们对Hp致病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在Hp的致病因子中 ,空泡形成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 ,CagA)是最早发现的并非存在于所有Hp的蛋白 ,它们的致病…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分型与毒素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acA基因编码VacA毒素是幽门螺杆菌产生的重要毒力因子,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vacA基因信号序列和中区序列的不同可在各菌株间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基因表现型,各型与毒素的活性关系密切,主要是由于不同细胞表面有针对毒素的各型特异性受体,VacA毒素显示了这两个不同的受体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杜菌cagA,vacA基因的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瑶  胡品津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818-820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及空泡毒素基因(vacA)亚型的流行情况,探讨Hp cagA及vacA亚型与Hp相关性胃肠疾病间的关系。方法 自广州地区不同疾病患乾胃黏膜中分离得到191株Hp,抽提各株菌的总DNA,采用特定引物对各株菌cagA3’端、vacA中间序列(m)及信号序列(s)进行PCR检测。结果 广州地区Hp cagA阳性者占85.3%(16  相似文献   

19.
1988年Leunk等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肉汤培养基的上清液含有一种使多种体外培养的真核细胞系发生空泡样变性的毒素,1992年这种毒素得以纯化并被命名为空泡细胞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1994年完成了编码VacA的基因vac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由此VacA作为H.pylori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本文将综述近十年有关Vac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定量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小君  张沥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1):739-741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A(cagA)的方法。方法以含HpcagA片段的质粒(pMC3)作为外参照品,在微孔板中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agA的产物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探针的杂交及酶促显色以定量检测cagA阳性Hp。结果当PCR反应体系中原始模板为1~105拷贝,循环次数小于或等于25时,原始模板以相对固定的指数形式增加,在该范围内适宜定量分析。通过对20份已知Hp菌株cagA的检测,符合率达100%,观察结果的敏感度较电泳法提高了200倍。定量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cagA阳性Hp,检出底线为6拷贝/毫克组织。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对研究Hp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及建立定量检测其他微生物的方法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