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掌握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分析1997-2006年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和X线检出率,比较2003年与2006年儿童发硒和家中粮食硒水平.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在0~20.31%,X线检出率在25.86%~47.97%.2003年儿童发硒为(130.01±48.80)μg/kg,家中粮硒为(41.3±14.9)μg/kg;2006年儿童发硒为(93.71±39.68)μg/kg,家中粮食硒为(8.15±3.44)μg/kg.两年间发硒、粮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0.94,P<0.01).结论 兴海监测点大骨节病病情活跃,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加工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是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1989年被定为大骨节病病区,1995年纳入国家监测点。为了解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大骨节病患病情况,2009年3-4月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作者对青海省兴海县国家级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的7~ 12岁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对上、下鹿圈村所有7~ 12岁在校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右手X线拍片检查,统计Ⅰ度以上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三联症检出率。同时采集发样进行发硒测定。  相似文献   

3.
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新发病区调查,了解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桑当乡及曲什安乡共6个村的7~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采集发样,粮样,土样,水样.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在4个调查点的6个村共临床检查7~13岁少年儿童373人,检出大骨节病45例,检出率为12.06%.X线拍片347人,X线阳性75例,阳性检出率为21.61%.子科滩镇泉曲村含硒量最低,发硒为(77.70±42.04)μg/kg,粮硒为(7.44±6.93)μg/kg,曲什安乡才乃亥村含硒量最高,发硒为(103.88±58.57)μg/kg,粮硒为(29.58±24.11)μg/kg.结论 兴海县4个调查点为大骨节病新病区.调查点大骨节病病情严重,致病因子活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换粮、补硒对青海省儿童大骨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检出X线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分成3组,贵德县新建坪村为对照组、斜马浪村为换粮组,兴海县上、下鹿圈村为补硒组.防治前和防治后1年对每个观察对象拍摄右手X线片(包括腕骨),同时采集儿童枕部发样,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发硒.结果 经过1年防治,对照组X线检出率由4.88%(2/41)升至12.20%(5/41),换粮组X线检出率由17.54%(10/57)降至5.26%(3/57),补硒组X线检出率由13.51%(10/74)降至5.41%(4/74).换粮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2例稳定,1例进展,无新发病人;补硒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3例稳定,1例干骺端新发病人;对照组除原有2例病人病情稳定外,有2例干骺端和1例骨端新发病人.换粮组、补硒组防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9、4.14,P均<0.05).对照组、换粮组发硒值防治前为(107.15±42.30)、(125.30±40.30)μg/kg,防治1年后为(108.32±35.67)、(135.38±65.24)μg/kg,升高不明显(t值分别为0.01、0.68,P均>0.05);补硒组发硒值由防治前的(95.62±43.42)μg/kg明显升高至防治1年后的(197.64±97.08)μg/kg(t=5.41,P<0.05).结论 换粮、补硒对防治儿童大骨节病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相对活跃病区儿童大骨节病流行现状,以及当地儿童硒营养水平和家庭主食粮食T-2毒素污染水平.方法 2009年对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中、下3个村7~ 12岁儿童进行右手X线拍片,根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进行诊断.同时采集拍片儿童的枕部发样、饮水以及主食粮食(小麦和/或面粉),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其头发、饮水和主食粮食硒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主食粮食T-2毒素污染水平.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X线总检出率为12.20%(31/254),其中下村X线检出率达到14.97%(22/147),上村X线检出率为9.52%(6/63),中村X线检出率为6.82%(3/44).病区儿童内外环境硒水平普遍较低,头发、饮水、小麦、面粉硒含量分别为(0.250±0.136)mg/kg、(0.16±0.05)μg/L、(0.0045±0.0030)mg/kg、(0.0067±0.0116)mg/kg.病区儿童家庭主食粮食T-2毒素含量较高,小麦为(78.91±46.17)μg/kg;面粉为(47.47±46.47) μg/kg.结论 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相对活跃病区7~ 12岁儿童内外环境硒水平较低,而主食粮食T-2毒素污染水平较高,与当地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青海省兴海县(国家级监测点)大骨节病病情消长趋势,2004年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兴海县病区上鹿圈村、下鹿圈村7~12 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了解病情变化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 ,评价硒盐防治效果 ,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榆林市榆阳区 6个病村为调查点 ,每年 9~ 10月份对 7~ 12岁儿童进行病情监测及发硒检测 ,并了解硒盐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4年来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在 4 .12 %~ 7.16 %之间波动 ,典型临床病例已少见 ;X线阳性率在 18.4 0 %~ 2 8.5 7%之间波动 ,历年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实施六万分之一硒盐防治后 ,儿童发硒由 1997年 0 .1193μg/ g上升到 2 0 0 0年 0 .2 332μg/ g,发硒升高与 X线病情变化无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榆阳区仍属大骨节病中等病区 ,是陕西省大骨节病防治和科研的重点地区。硒盐防治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 ,建议根据榆阳区病区特点 ,采取植树植草治沙 ,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与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消长态势和相关环境因素对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今后大骨节病的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范围内分别选择了6个项目调查点和20个省级自设监测点.临床检查7~12岁儿童2568例,右手X线拍片1788例.采集项目点粮样600份和发样300份,测定粮硒、发硒及食粮(180份)T-2毒素水平,调查相关因素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全省23个病区县(区)26个调查点中,大骨节病临床Ⅰ度以上患者无检出,X线总检出率为1.29%;儿童发硒为(0.37±0.07)mg/kg,粮食硒(0.049±0.016)mg/kg,粮食T-2毒素(3.82±4.38)μg/kg.结论 陕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处于基本控制后的平稳低发态势,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的明显升高、饮食结构的明显改善、粮食卫生学质量的提高及经济收入的增加是病情得到控制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深化防治措施落实和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方法 对20个大骨节病病区县进行儿童右手X线检查、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采集儿童发样及当地主食粮样进行含硒量检测.结果 儿童临床检出率平均为1.02%;X线检出率平均为2.12%(0~13.16%),其中10.00%及以上的病区村有13个.成人临床检出率平均为27.02%(3.34%~53.08%),其中Ⅰ度16.73%、Ⅱ度7.79%、Ⅲ度2.49%.儿童发硒水平平均为(0.289±0.079)mg/kg,粮食硒水平平均为(0.023±0.021)mg/kg.结论 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处于控制或基本控制范围,但局部地区尚处于较高新发病水平,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2008年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相对活跃病区儿童内、外环境含硒量及主食粮T-2毒素污染水平.方法 对阿坝州11个县48个监测点进行7~13岁儿童右手X线拍片,根据X线检出结果以及历史病情选择大骨节病相对活跃病区作为调查现场.对大骨节病相对活跃病区中7~13岁儿童进行调查采样,测定尿硒、发硒、水硒、粮硒及主食粮中T-2毒素水平.结果 共拍X线片2145张,其中阳性66张,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3.08%(66/2145).选择马尔康县、金川县[X线检出率分别为10.98%(29/264)、8.52%(19/223)]和壤塘县[历史重病区,X线检出率为0.75%(3/400)]3个大骨节病相对活跃病区为调查现场.3个县7~13岁儿童尿硒水平[(10.41±4.67)、(10.11±3.65)、(8.42±2.68)μg/g 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1,P>0.05).马尔康县儿童发硒[(0.18±0.04)mg/kg]低于金川县[(0.21±0.04)mg/kg,P<0.05],金川县水硒[(0.225±0.124)μg/L}低于马尔康县和壤塘县[(0.320±0.092)、(0.339±0.105)μg/L,P均<0.05],金川县粮硒(0.0033 mg/kg)低于马尔康县和壤塘县(0.0258、0.0137 mg/kg,Z值分别为-6.146、-3.042,P均<0.017).3个县粮食粉末中T-2毒素水平(19.60、17.95、26.25 n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23,P>0.05):马尔康县粮食颗粒中T-2毒素水平(10.72 ng/g)高于金川县和壤塘县(3.74、3.30 ng/g,Z值分别为-6.315、-4.407,P均<0.017);粮食粉末中T-2毒素水平均高于粮食颗粒(Z值分别为-6.690、-5.493、-3.676.P均<0.05).结论 阿坝州3个大骨节病相对活跃病区7~13岁儿童内、外环境硒营养状态以及家庭主食粮T-2毒素水平与当地大骨节病病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KBD)病区儿童血清中丙二醛(MDA)及抗氧化酶的变化,探讨体内氧自由基损伤与KBD的关系.方法 在青海省兴海县KBD病区唐乃亥乡小学、下鹿圈村小学以及曲什安乡小学选择7~ 12岁的KBD患儿64名作为KBD组,46名健康儿童作为内对照组,在非病区陕西省长安区南樊小学选择59名健康儿童作为外对照组.分别采集其枕部发样和清晨空腹外周血,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每组中各抽取20例发样及血样,应用2,3-二告氨基萘(DAN)荧光法测定发硒和血硒水平;通过生化方法检测样本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MDA水平.结果 KBD组发硒[(67.64±17.28)μg/L]、血硒[(36.27±13.29)μg/L]和GSH-Px活力[ (59.53±25.23)kU/L]明显低于内对照组[(153.32±24.31)、(63.06±13.66) μg/L,(91.88±22.99)kU/L]和外对照组[ (242.35±38.56)、(98.93±17.18)μg/L,( 122.68±41.74)kU/L],且内对照组明显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5);KBD组和内对照组SOD活力[(55.80±8.14)、(57.45±6.96)kU/L]、CAT活力[(16.45±5.61)、( 15.63±9.18)kU/L]和T-AOC水平[(19.80±6.64)、(21.71±8.82)kU/L]均高于外对照组[(42.79±8.10)、(6.05±2.71)、(13.56±5.38)kU/L,P均<0.05];KBD组MDA水平[(4.64±1.11 )μmol/L]高于内对照组[(3.31±1.22) μmol/L]和外对照组[(3.43±1.29) μmol/L,P均<0.05].结论 KBD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酶在KBD病区儿童血清中升高是一种代偿性反应,体内氧自由基损伤与KBD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方法选择榆林市榆阳区4个病区村,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X线拍片及发硒检测。结果近3年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稳定在4.61%-6.25%,临床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X线阳性率在14.20%~18.89%设动,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儿童发硒由2000年的0.233mg/kg上升到2002年的0.316mg/kg。结论从1997年起,在榆阳区实施硒盐防治大骨节病后,虽然病情呈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波动。建议在做好硒盐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点,采取植树植草治沙、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89-2000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病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兴海县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2个病村7-12岁儿童连续8年的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右手),集体读片分析X线病变特点及病情动态。结果 临床检出率,上鹿圈材为21.58%;下鹿圈村为13.29%。X线检出率,上鹿圈村为37.87%;下鹿圈村为47.76%。X线检出率和临床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活跃状态,致病因子仍然存在,X线检了有明显年度变化和季节变化,骨关节改变随致病因子的强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陕西省儿童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大骨节病历史资料,2008年在陕西省选择8个市10个病区县的10个重病村,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拍摄右手X线片;选择10个市37个病区县的65个重病村,对≥16岁人群进行临床检查;在旬邑县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择1个病区村补硒,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每个病区村检测30户家庭的硒碘盐含硒量,每村对30名7~12岁儿童检测发硒.结果 共对862名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X线检查862人,检出1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0.12%(1/862);65个病区村16岁以上成人共有35 638名,检查30 599人,受检率为85.86%(30 599/35 638).共检出大骨节病病例5108例,总检出率为16.69%(5108/30 599),其中I度检出率为9.73%(2977/30 599),Ⅱ度检出率为5.40%(1652/30 599),Ⅲ度检出率为1.57%(479/30 599),36~60岁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5.7%(3355/5108).旬邑县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硒碘盐含硒量分别为(5.43±3.19)、(7.74±1.81)mg/kg,儿童头发含硒量分别为(0.3933±0.0930)、(0.3613±0.0997)mg/kg.结论 陕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下降,成人大骨节病病情严峻,应积极开展成人大骨节病治疗工作,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01~2003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和硒盐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流行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设点进行硒盐质量监测;了解其他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中有降,80%的监测点X线检出率符合国家控制标准;成人病情形势依然严峻;硒盐质量合格率偏低,为69.25%。结论 通过多年综合防治,病情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但防治措施的运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应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把成人大骨节病的研究、治疗列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在河南省大骨节病病区选择地形、地貌、生产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陕县张村乡窑店、庙洼村,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进行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调查,同时拍右手X线片和采集部分儿童发样和当地粮样.儿童发硒、粮食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在洛宁县、灵宝市、渑池县、陕县、卢氏县大骨节病病区乡进行16岁以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 共检查7~12岁儿童190人,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拍摄右手X线片190人,X线阳性3人.检出率为1.58%(3/190).共调查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20 521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6.10%(1251/20 521),其中Ⅰ度为3.97%(814/20 521),Ⅱ度为1.77%(364/20 521),Ⅲ度为0.36%(73/20 521).儿童发硒平均值为(0.319±0.128)mg/kg,粮食硒平均值为(0.031±0.009)mg/kg.结论 河南省儿童大骨节病处于控制水平,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应加强以治疗现患病人为目的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东省儿童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选择青州市历史上病情较重的病区村,对每个监测点的7~ 16岁在校学生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并对其中7~ 12岁在校学生进行X线检查;临床和X线诊断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结果 1996-2010年,共调查53个病区村,临床检查7~ 16岁学生共3318名,未检出Ⅰ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患儿。X线摄片检查7~12岁儿童共3091名,共检出阳性患儿40例,X线总阳性检出率为1.29%(40/3091)。2002年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49%( 13/372);1996和2008年检出率为0。各年度的X线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4,P< 0.01)。结论 青州市的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基本控制,处于持续稳定状态。由于大骨节病病因未明,仍需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骨节病病情的自然动态变化,直接关系到病因的研究和对防治效果的判断。大骨节病X线上的影象变化能够自然修复和自愈,并有年度变化。为了通过动态的病情周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为评价各种药物疗效提供确切依据,我们于1982年5月至1987年5月对陕西省大骨节病区内的9个周测点进行了观察,现就六年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