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对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癌肝切除患者随机进入EI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补充量、血浆内毒素及术后7d内肠道排气时间及大便球杆比异常率。结果EIN组和PN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7天,EIN组患者ALT、TBIL恢复优于PN组,血浆白蛋白补充量少于PN组;肠道恢复时间早于PN组,同时大便球杆比异常率较PN组低(P〈0.05)。结论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联合肠内免疫微生态支持治疗可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减少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发生,有利于肝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肝外伤治疗的新观念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肝外伤是腹部外伤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其发生率在腹内脏器伤中仅次于脾、小肠创伤而居第3位。近10多年来,由于现代诊断技术和外科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学者在对肝外伤特别是严重肝外伤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Ⅲ、Ⅳ级肝损伤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1]。肝外伤的伤情评估肝外伤的临床诊断一般不难,然而准确判断伤情从而为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却并非易事。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1994年提出的肝外伤分级法是迄今最为详细,被公认为是评估肝外伤严重程度最可靠的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由于原发性肝癌病人大多合并肝硬化,如何防治此类病人接受肝切除术后发生的肝衰,降低术后死亡率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国内外近年来这方面的发展作一综述。1肝功能衰竭的预防1.1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系指所有正常肝细胞功能的总和,比肝功能障碍更能确切反映肝脏功能,用于判断病人可否耐受肝切除。1.1,1咧噪氰绿(ICG)试验叫晚氰绿是一种三碳花青色素,经静脉注入后即与血中al脂蛋白和白蛋白结合,全部被肝细胞摄取并全部排泄进入胆道。ICG试验检测安全…  相似文献   

4.
常温下肝门阻断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下肝门阻断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孙杨忠,王本忠(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22)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5年4月,对4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施行常温下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术,现就常温下肝门阻断时间及不同肝门阻断方式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进行...  相似文献   

5.
肝硬变患者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部分肝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是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文献报告,74.7%~89.2%HCC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HCC行部分肝切除人多数是在有肝硬变或慢性肝病基础上进行的,肝硬变、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肝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1 肝硬变与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1.1 肝硬变一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部分肝切除超过一定极限量,便会导致术后发生肝衰。术后肝衰是临床肝切除术后致命并发症,也是引起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术后肝衰的治疗颇为困难。临床上,肝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肝叶切除。由于肝癌合并肝硬变者高达85.5%’‘’,故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高,也是术后引起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院于1990年1月至1997年8月期间因肝癌行肝叶切除者2150例。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者11例,占0.51%。有效防治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是减少肝癌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的重要环节。1!陆床资料1990年1月至1997年8月,我院收治肝癌行肝叶切除者2150例。其中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者11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功能衰竭者8例,共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8~65…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59例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后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2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态、肝功能、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等营养和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 结果 两组日均热量及氮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耐受性好.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8 d,两组患者血清前清蛋白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但其他营养指标未能恢复.EN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59±14)h,较PN组(73±17)h短﹝P<0.01).早期EN还明显提高患者的淋巴细胞数和血清IL-2水平(P<0.05).结论 早期EN是肝切除术后可靠、有益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规则肝切除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规则肝叶切除在严重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33例。结果全组手术时间平均85(60~200)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平均18(10~30)min。治愈29例,死亡4例。术后并发肝创面脓肿2例,经穿刺引流治愈;胆漏2例,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不规则肝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经手术治疗的5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15例伴合并伤(占26.8%),采用深层褥式缝合、大网膜填塞、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后纱布填塞及清创性肝切除,作为处理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方式,同时治疗合并伤.结果:术后17例发生并发症(占30.3%),9例死亡(占16.1%).因失血性休克术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死亡原因:术后出血2例、MOF4例、严重腹腔感染并胆瘘1例、脑疝1例.其中伴合并伤死亡4例(占26.7%).结论:彻底止血、清创、引流,严防MOF发生,是防治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腹部创伤患者术后甘露醇 (mannitol,M)和乳果糖 (lactulose ,L)吸收的浓度变化 ,观察肠内营养 (EN)、胃肠外营养 (PN)对肠道通透性及全身炎性反应影响。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PN和EN组 ,每组 15例 ,计算手术第 1、3、5、7天L M和APACHEⅡ评分。结果PN组L M第5天最高 (0 0 6 1± 0 0 0 2 ) ,与手术第 1天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APACHEⅡ评分在第 3天最高 ,为 (17 6± 1 8)分 ,较手术第 1天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316 ,P <0 0 5 ) ,L M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 (r=0 745 ,t=2 2 35 ,P <0 0 5 )。EN组L M第 3天 (0 0 47± 0 0 0 4) ,较手术第 1天差异有显著意义(t=2 35 2 ,P <0 0 5 ) ,APACHEⅡ评分第 3天最高 ,为 (15 9± 2 3)分 ,较术后第 1天差异有显著意义(t=2 35 2 ,P <0 0 5 ) ,L M比值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 (r =0 730 ,t=2 375 ,P <0 0 5 )。结论与PN相比 ,EN能改善肠道粘膜通透性 ,降低创伤后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meral nutrition,EN)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PN组),每组20例。EN组术后12h经造瘘管给予营养液;PN组术后按常规,营养支持共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CD3^+、CD4^+、CD8^+及CD4^+/CD8^+,并观察感染率的变化。结果7d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及CD4^+/CD8^+的恢复程度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感染率(10.0%)较PN组低。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本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全部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177例患者参与研究,其中60例在术后24 h内开展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试验组);117例早期予以全肠外营养,直至患者肛门排气后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的MELD评分进行分级,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不同MELD评分的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结果177例患者中共有106例(59.9%)发生术后感染。性别、MELD评分与早期肠内营养3个变量为影响总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0.045、0.000)。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11≤MELD评分≤20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P=0.014)。随着MELD评分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逐渐缩小。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中度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颅脑重症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颅脑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32例颅脑重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DEN)组各16例。EEN组入院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PN),早期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DEN组伤后立即给予PN支持,72 h后根据情况给予EN支持。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监测病人的营养指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7 d后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下降,EEN组白蛋白明显高于DEN组(P0.05)。结论颅脑重症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均衡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姚磊  屈兵  周珞华 《腹部外科》2011,24(4):227-22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新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胃手术的206例,按方法不同分为肠外营养(PN)组(90例)和早期肠内营养(EN)组(116例),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EN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N组除2例因输液疼痛不适不能坚持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EN组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 将63例肝脏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给予完全静脉营养(TPN),营养支持时间为1周,术后第8天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情况;分析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支持费用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静脉营养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促进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并且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肝移植早期肠内营养是比较便宜而且可行的TPN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EN)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手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90例患者随机进入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均高于PN组(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血中谷氨酰胺的下降较EN组明显,P=0.02和0.00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8.9%(4/45例),PN组26.7%(12/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死亡4例,其中PN组3例,EN组1例。结论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严重胃肠道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严重胃肠道创伤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胃肠道损伤的患者,在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早期(12小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营养支持治疗过程基本顺利.无严重副反应及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结论胃肠道损伤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简单、可靠.可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恶性阻塞性黄痘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与全肠外营齐支持(TPN)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3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随机分为EEN组(17例)和TPN组(20例),均于术后第2天晨(48h内)开始进行营养支持,EEN液经空肠造口管以肠内营齐输注泵滴入,TPN液经深静脉置管滴入。术前及术后第5、7天监测肝、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功能检测值EEN组恢复速度较TPN组快,其中血总胆红素(TB)和γ-谷氨酰转肽酶(1-GT)于术后第7天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检测值EEN组术后升高幅度较TPN组低、恢复较快,其中尿转铁蛋白(TRF)、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于术后第7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促进恶性阻塞性黄疸术后肝、肾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全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