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报的“轻内重外”现象,说具体点就是,企业报人员对企业内职工写的稿件不用或极少用,认为这些稿子水平低,改起来费劲,而热衷于约一些所谓名家和“大手笔”的稿子,一篇几乎将近一版。企业报理应贴近职工,贴近生产经营,服务于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但尽刊登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违办报初衷。这种“轻内重外”的做法,是企业报的误区。 笔者认为,企业报还肩负着发现和培养本企业人才的重任。对于有些初学写稿的职工来讲,企业报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企业报必须牢记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切勿“轻内重外”,越办越空。否则,就会失去本企业职工,报纸的生命力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一个记者或通讯员为广播电台写稿,首先要想到你是要写给人听。广播稿怎样写才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摸准听众心理,知道他们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盼望知道什么,反感什么,写稿时才能有的放矢,写出来容易被人接受。就普遍而言,听众有些什么心理呢?这些心理对于通讯员和记者写稿有些什么相应要求呢?下面,分几点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素爱“爬格子”的我,因为平时上班较忙,写稿只好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国务院决定从去年3月1日,职工每周工作44小时。从去年5月1日起,铁路系统实行了双休日的制度,我欣喜若狂,激动万分。一是党和政府关心职工的休息和切身利益;二是有了双休日。我就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安安心心心地在家写稿,过一过写稿之瘾,写出更多,更好的稿件。  相似文献   

4.
我搞新闻报道虽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但每年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多篇,且写稿热情与日俱增。在这些年的写稿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优秀通讯员,只凭一时的激情不行,写稿要有三股劲,即热劲、钻劲和干劲。热劲。在于热心学、热心写,持之以恒。要努力学习新闻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深刻理解“工夫在诗外”的深刻内涵。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写心得和采访笔记,多方并分门别类收集典范文章和优秀新闻标题、导语,用大量积累来“武装自己”。钻劲。在写稿中勤动脑子,仔细推敲,“切”中新闻素材的“脉”,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去表现主题。写稿时,看…  相似文献   

5.
通许县农行重视新闻报道。近几年来,200多名职工一半以上人员有写稿纪录。年逾花甲的谢天民退休之后仍热衷于新闻报道,他说写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全行每年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新闻稿300多篇,连续4年在开封市农行系统新闻工作评比中获取第一名。 1980年农行分立时,这个行里拥有最高学历者是一位中专毕业生。大家不注意写稿,连市级新闻单位也少有他们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写稿的范围比较广.既给国家的大报写,外地的报纸写,更多地是给西安、陕西的报纸写.也给一些企业的报纸写.如西安的民生报、海星报、唐城商报、外地的娃哈哈报等。 有人曾问我,老宿,你写稿算是多少有点名气的人,给那些小报写稿有什么意思?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报”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给他们投稿也有多种原因。 过去我以为一些企业报从头到尾都是谈企业的事。写与本企业有关的文章。在我集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企业报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的三版、四版办得很活、很好.我也发现一些企业报的四版即文艺副刊版常有一些名人名…  相似文献   

7.
穆青同志在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思想时说道:“文字新闻与图片是两种互为补充的新闻形式,……新闻工作者要尽量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既会写稿又会拍照。文字记者如果懂得摄影业务,那就如虎添翼,可以记下很多生动的现场镜头,写出更多的视觉新闻;摄影记者如果能动手写稿,那就如鱼得水,极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初学写新闻,应该把功夫下在哪里?不少新通讯员认为,只要摸到写作上的诀窍,在文字上花精力、用功夫,就能成功。我开始写稿时,也是这样想。遇事草草问问,就去加班加点,写了一次又一次,改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费了气力不见报,辛辛苦苦不讨好。这是什么原因?有人说,“抓准了问题,稿件就成功了一半”,“有了点子,也就有了稿子。”还有人说,“稿子要见报,七分采访,三分写稿。”把这些话归纳起来,就是说,用七分功夫去采访,调查研究,抓问题,想点子,剩下三分功夫用在写稿上。因为,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反复的调查研究(包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和全局在胸),周密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笔者在基层采访,经常遇到一些通讯员和单位的同志就写稿、投稿这方面的知识向我们请教,有时间得我们这些经常写稿的通讯员也无言对答,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信用联社职工李新伟去年还是小小信贷员,而今竟当上了资产管理部主任。要知李新伟进步为何如此之快,不能不提他写稿之功。而立之年的李新伟一向喜爱新闻报道,然而偏偏当了信贷员。放贷、收贷、收息、收储,天天忙得不亦乐乎。为写稿,他挤时间看报、听广播,汲取写作营养,但写的稿件寄给报社电台十几篇,一篇也没采用。特别是1999年采写《信用社职工捐款救助一败血症患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优秀通讯员栗川同志最近给本刊来信:《请帮我解决写稿中遇到的难题》,坦诚地反映他写稿中遇到的三难:一是报道本单位先进事迹难;二是采写批评稿件难;三是写稿了解情况难。“三难”大大挫伤了他写稿的积极性。他说,我怎么也想不通,在当前深入改革的形势下,为什么报道这么难? 这些问题其他通讯员在采写稿件中也程度不同地遇到过。现在,让我们结合当前的报道实际,探讨一下对这些问题应持的态度和看法,以便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充分发挥通讯员——社会舆论尖兵的作用,共同搞好舆论监督。首先谈谈报道本单位先进事迹难的问题。来信中说,一经报道,上级主管部门就要加码,举鞭打快牛。对这点要作具体分析。在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为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很多厂长都希望通过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前几年利用业余时间了解情况,写新闻稿件,每年都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20篇以上稿件,曾几次被评为郑州市和主管局及区的年度优秀通讯员,受到过表彰和奖励。可是近一年多来,一直没有写稿了,主要是遇到了难题,这些难题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报道本单位的先进事迹难。就单位领导来说,也不愿意把成绩报道出去,因为,一经报道,上级主管部门就要加码,举鞭打快牛。还有人来参观,企业要招待,给企业增添麻烦。再是看到企业增产了盈利了,就八方伸手,敲竹扛,搞摊派,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如1984年我们报道了工厂效益好,三年迈出三大步,利润翻三番新闻后,当即被各种名目的摊派赞助、集资等要去10万多元,按职工人数计算,人均被要走100元,这些钱又不能摊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由于写稿的需要,经常求教于专职新闻干事和一些老报道员。他门有的对我说:“写稿要写得长一些,详细一些,文中引用的事例要多几个,便于编辑同志在改稿时选择,这样做稿件的命中率也高。”以这些话我将信将疑。后来,我采写的稿子见  相似文献   

15.
我在厂里企业管理办公室工作,经常结合本职工作为新闻单位采写稿件。1980年以来,先后被《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科技报》及电台采用稿件160多篇。我的初步体会是:写稿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我们厂是生产高低压电器和开关柜的专业厂,有近3000名职工。每天,领导在考虑、布置什么,职工在注意、议论什么,都是我捕捉新闻素材的重要对象。凡是我觉得具有“新闻性”的事,就一定紧盯不舍、抓住不放。去年年底,我厂接受为本市地铁公司制作500多台开关柜的任务后,出现了原材料严重不足的困难。但是,由于国家经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实际,办事麻利,只用三天半时间就办妥了以往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办完的事。厂长反复在职工中讲这件事,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一些兼职记者及通讯员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写稿。这些同仁都有本职工作,事情多,这是事实,特别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任务更重。但是不是一点时间也没有呢?不是的。我的体会是要善于巧安排,学会忙中“偷闲”挤时间。近年来,我除担负局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兼南京港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下部队了解业余报道情况,发现一些初学写稿的同志写稿热情高。但不大讲究质量。初稿写出后,不认真推敲修改,就毛毛草草发往报社,甚至明知道稿件有问题、有毛病,也是毫不在意。这些同志认为,通讯员写的稿子反正是不会原封不动搬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的《咬文嚼字》栏目和《编读往来》栏目,共被刊用了11篇稿件。我的写稿体会就是——要看准栏目写稿。一般来说,一张报纸,一份刊物,它里面都分许多栏目,每个栏目里需要哪方面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类型、面向的读者群和  相似文献   

19.
通常说,稿件是否采用,决定权在编辑。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是想强调一下作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尽量多从编辑、报刊的立场角度去写稿、投稿。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四年。四年来,我坚持工作和写稿两不误,并以写稿推动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先后在《湖北日报》、《中国企业报》、《法律与生活》、《财政》、《新闻知识》等国内九十家报、刊、台发表了四百多篇稿件。现就零碎体会谈一点。时间,来自“化零为整”众所周知,写稿需要时间。我几乎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近年又被“提升”为办公室负责人,工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