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随着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人们应重视其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干预,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病率。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横断面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内科病房。对象:实验于1998—05/2003—05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完成。纳入标准:符合1997年ADA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的大于3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严重的感染,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者。98例住院患者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设为糖尿病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为35—70岁。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85例,男53例,女32例,年龄为40一75岁。方法:观察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胰岛素和C肽(放免法)、糖化血红蛋白(亲和层析微柱法)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自动生化仪)及应用JUDKINS方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观察指标:①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②糖尿病病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的比较。结果: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糖尿病组的左主干病变、回旋支病变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病变者糖尿病组多于对照组(P&;lt;0.05),并且糖尿病组的病变表现为3支病变和单支病变为主,呈现为弥漫性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数是3支血管病变,其病变弥漫,且随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冠心病的发生逐渐增多,且病变范围广,病情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冠脉造影情况,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及其严重性.方法选择2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糖尿病病史1~15年;对同期随机抽出32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型病变观察组占72%,对照组占6%(P<0.01);A型病变观察组占8%,对照组占75%(P<0.01);B型病变两组分别为20%、1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冠脉病变多为严重、弥漫、多支、多处病变,应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z36例(DM组),无糖尿病患者236例(NDM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冠心病定义为≥1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50%,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 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用冠状动脉病变总记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DM组冠状动脉病变总记分明显高于NDM组(P<0.05),3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且较严重,应早期多环节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2-01/2004-12行冠状动脉造影者3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70例,男55例,女15例;冠状动脉直径减少&;lt;50%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男26例,女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①病例纳入时,询问其病程、年龄、吸烟情况、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②造影前空腹取血10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空腹血糖、血脂和尿酸,乳胶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Clau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③分析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④多组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LSD法。变量间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以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为自变量,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者20例。①病程&;gt;5年例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多于单纯糖尿病组[74%(52/70),29%(10/34),X^2=78.52,P&;lt;0.05]。②血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水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血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水平: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38,0.258,P&;lt;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3,P&;lt;0.05)。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38,95% CI:1.000~1.067),收缩压(OR=1.064,95%CI:1.007~1.045)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896,95%CI:1.165~2.743)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⑤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支病变[36%(25/70),44%(31/70),19%(13/70),X^2=56.84,P&;lt;0.05];弥漫性病变发生高于局限病变和管状病变[56%(39/70),26%(18/70),14%(10/70),X^2=45.86,P&;lt;0.05]。34例单纯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硬化27例(79%),正常7例(21%)。结论: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糖、血脂变化有关,且其变化与血糖、血脂变化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收缩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分析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冠心病7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76例,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血管弥漫病变较多,狭窄程度较重,糖尿病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较不合并糖尿病者严重且弥漫。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病程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从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选取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206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62例、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病程≤5年41例、>5年~≤10年38例、>10年~≤20年45例)。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糖尿病≤5年组和>5年~≤10年组冠状动脉的病变数量以及病变程度、形态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10年~≤20年组患者冠状动脉发生多支病变以及弥漫病变、闭塞病变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随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冠状动脉病变逐渐广泛和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患病年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2002—06/2004—02河北工程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2例。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92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42例(非糖尿病组),患2型糖尿病5年患者22例(糖尿病5年组);患2型糖尿病&;gt;5年患者28例(糖尿病&;gt;5年组)。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糖尿病5年组病变血管数量分布上以及病变程度、形态与无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糖尿病&;gt;5年组患者冠状动脉发生单支病变、局限性病变、3支病变以及弥漫病变、闭塞病变【4例(14%),12例(43%),2例(7%),9例(32%),8例(29%)】情况与无糖尿病组[14例(33%),10例(24%),9例(21%),9例(21%),7例(17%)],糖尿病5年组[8例(36%),5例(23%),5例(23%),5例(23%),4例(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7.53—13.99,P&;lt;0.05~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程度随糖尿病患病年限增加而加重,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3-01/2003-10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选择本院同期心内科住院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与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相匹配的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不合并糖尿病组。采用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法对合并糖尿病组和不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多体位照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范围及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和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60例。①两组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相似.但合并糖尿病组右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48,37例,χ^2=4.88,P&;lt;0.05)。②合并糖尿病组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例数比较基本相似(10,17,33例;17,15,28例,P&;gt;0.05)。③两组的弥漫性病变血管数量(89/74,χ^2=0.94,P=0.33)以及平均累计支数比较无明显差异【89条,(2.38&;#177;0.85)支;74条,(2.18&;#177;0.76)支,P&;gt;0.05】。④合并糖尿病组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在冠状动脉50%。74%狭窄,75%-90%狭窄,9l%狭窄至完全闭塞的血管病变程度的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88,89,45条;71,78,47条,P&;gt;0.05)。结论: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除了在右冠状动脉累及数量有差异外,在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和范围等方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背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应用电子束CT(EBT)心脏扫描,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设计以伴冠状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老年病科病房.对象收集2002-01/2004-0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经EBT扫描的住院患者共93例,男80例,女13例,年龄36~78岁.其中2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血糖对照组,男22例,女3例;其余按病情分为血糖异常组和冠心病组.血糖异常组57例,男49例,女8例,包括糖耐量低减组(IGT)29例,糖尿病组28例,4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症状;冠心病组11例,男9例,女2例.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7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联合专题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患重大躯体疾病者.方法93例受试者行心脏EBT平扫及增强扫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和软斑数,同时收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相关信息,进行冠状动脉的组间比较和危险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和软斑数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分析.结果糖耐量低减组、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升高(x2=18.88,P<0.01);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和软斑数有明显增加(F=10.758,P<0.01;F=9.991,P<0.01);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对危险度为7 514(95%可信区间1.885~63.77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及高度的冠脉病变危险性,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早期实施二级康复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照分析冠心病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对照分析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0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DM组)和702例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NDM组)的临床资料.冠心病定义为至少有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50%,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用冠状动脉病变总记分(CLS)评价病变.结果 ①DM组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比例显著高于NDM组,DM组EF值显著低于NDM组(P均《0.05).②DM组冠状动脉病变总记分明显高于NDM组,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比例显著高于NDM组,单支病变比例显著低于NDM组(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弥漫性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1.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SDHVD+CHD患者53例为观察组,CHD患者54例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年龄、冠脉血管病变、心功能、心律失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两组年龄、TC、LDL-C、FIB心功能、心律失常在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SDHVD+CHD组的患者年龄偏大,TC、LDL-C、FIB明显增高,冠脉病变总支数、钙化或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易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与非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别。方法在行冠脉造影术时,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146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进行检测,测定是否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并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2组进行对比,同时定量分析患者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结果糖尿病组的不稳定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数量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形成不稳定斑块较非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更大,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应积极进行调整血脂治疗,使不稳定斑块向稳定型斑块转化,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组的7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吸烟、家族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高血压、血脂异常在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冠造结果显示,多支病变多于单支、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弥漫l生病变较多,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受累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血脂水平的变化和达标情况。方法将713例年龄75~95岁的男性老年人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对照组分为4组,分析其近4年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水平及达标率。结果(1)2008年各项血脂指标较2005年均有明显改善。(2)冠心病组的TC、LDL-C及nHDL-C较其他各组下降更为明显。(3)血脂达标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冠心病亚组(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1)2008年血脂水平较2005年有明显降低,说明人们对调脂治疗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2)冠心病组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最大,这可能与冠心病组坚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例60岁以上临床糖尿病可疑合并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同年龄组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对照。结果98例冠状动脉造影,有病理改变者58例,阳性率59.18%。共累积病变血管168支,其中男性79例,冠造阳性者51例(64.56%),女性19例,冠造阳性者7例(36.84%),差异显著(P<0.01)。糖尿病合并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48例(A组)与同年龄组的非糖尿病患者对照(B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分别为70.83%及48.00%,差异显著(P<0.05)。其中A组单支血管病变10例(29.41%),多支血管病变24例(70.59%)。B组单支血管病变11例(45.83%),多支血管病变13例(54.17%),A组多支血管病变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临床可疑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的可疑冠心病组,且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 A组(冠心病)、B组(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较C组(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可作为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损害情况,并可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5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50例老年冠心病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多支病变和多支多节段病变,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单支病变和2支单节段病变;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弥漫性狭窄病变、重度及闭塞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4%,58%,78%和88%;对照组分别为44%,26%,20%和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未合并2型糖尿病者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51例,依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分为不同亚组,分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不同亚组GA、Hcy水平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GA、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陈旧性心肌梗死构成比分别为(15.38±3.68)%、(15.55±7.23)μmol/L、(0.93±0.22)mmol/L、18.2%,非冠心病组分别为(13.88±2.0)%、(12.73±4.42)μmol/L、(1.06±0.21)mmol/L、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血管支数冠心病患者GA、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与血清GA、Hcy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4969~0.6731,P〈0.05)。结论 GA与Hcy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