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3岁。上腹部胀痛2年,加重1个月入院,B超检查:脾脏囊性占位,边界清,低回声区20.5cm×18cm大小。CT检查:脾脏内可见巨大囊状低密度灶,大小约20cm×18.5cm,与脾脏分界不清,胃、肝、肠、肾受压移位(图1)。  相似文献   

2.
华建平  姚宏昌  马桂风 《天津医药》2003,31(11):742-743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 ,又称Carolis病 (CD) ,为少见病。我院近10年来收治了2例 ,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 ,12岁。因间断呕血、黑便1年 ,右上腹痛伴发热4周于1999年11月7日入院。既往曾多次出现黑便 ,间断发热 ,腹痛 ,在当地诊断肝多发占位病变并肝内胆管扩张。经对症治疗好转 ,用药不详。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 :39.4°C ,发育欠佳 ,营养差 ,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贫血貌 ,腹软 ,肝右肋下6cm ,质中等 ,明显触痛 ,脾左肋下5cm ,移动性浊音 (+)。红细胞2.87×1012/L ,血红蛋白7 8g/L ,白细胞5 5×109/L ,血小板89×109/L ,大便潜…  相似文献   

3.
杜娟  李莉 《哈尔滨医药》2003,23(2):59-59
我院自1999年~2002年收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128例,其中发生在月经初潮前的青春期腺瘤30例,占23%,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年龄13~18岁;发现肿块至就诊时间:最短10天,最长2年;肿瘤体积小者1.2×1cm,大者6×5cm;单侧乳房肿块21例,双侧乳房肿块9例;单发肿块23例,多发肿块7例。物理检查: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有灰影良性病变。 本组30例中,均采取手术切除肿瘤,送病理证实为良性乳房纤维腺瘤,术后两年随访无复发。2讨论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2岁。主诉上腹部包块一月余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史。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可触及包块,右锁骨中线下13cm,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四肋间,肝区叩痛阳性,脾未触及。B超示肝前叶及右后叶有3枚占位,最大为5×9cm,最小为2.2×3cm,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呈蜂窝状;肝内数个液性暗区,最大为3.2×3cm,最小为0.5×0.6cm。提示:肝血管瘤,肝囊肿。CT见肝右前叶为12.6×13.0cm巨大肿块,边界清,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无强化,肝前叶及右后叶可见3枚低密度影,最大为5×9cm,最小为2.2×3cm,边界清,增强后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延迟扫…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9岁。因弥漫性腹痛、腹胀1天,轻度恶心、无呕吐入院。既往有肝炎病史20年。查体: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部极膨隆,满腹压痛、反跳痛,稍有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叩呈浊音,肠鸣音消失。B 型超声示:肝左叶实质性占位病变,约7×5×4cm 大小,腹腔探及液性暗区。初诊肝癌破裂出血。剖腹探查发现,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腺瘤与肝细胞癌并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62岁。右上腹胀痛3月。查体:巩膜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右肋缘下3cm,质地硬,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血清HBsAg阴性,甲胎蛋白200μg/L,铁蛋白190μg/L。CT检查示肝右前叶及右后叶分别有5.9cm×5.9cm及2.0cm×2.0cm低密度实质性占位病变,边界清晰。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剖腹探查见肝脏占位病变部位及大小同CT检查,余肝脏无肝硬变,左半肝轻度代偿性增大,行右半肝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肝内小肿物为肝细胞腺瘤(图1);肝内大肿物为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7.
灭滴灵治疗阿米巴肝脓肿引起中毒性黄疸型肝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1岁,农民。1989年11月10日起发热、寒战,体温38.5℃。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5天后伴右上腹痛。查体:肝肿大右肋下9 cm,触痛明显,血WBC38×10~9/L,N90%、L10%,TTT、TFT、SGPT均正常。HBsAg(-)。总胆红素102.6μmol/L,Ⅱ 58单位。肝CT和肝B超均显示肝右叶14cm×16cm液性占位病变。4次肝穿刺总计抽出巧克力色脓液1600ml,细菌培养阴性。口服灭滴灵600mg 1日3次,连服42天,继以400mg 1日3次维持25天。用药3天后体温即降至正常,肝痛缓解,1周后黄疸明显减退,肝脏缩小,右肋下4 cm,脓腔减至8.3cm×6.3cm,血WBC9×10~9/L,住院50  相似文献   

8.
我院1956年~1992年3月共见长骨骨化性纤维瘤7例,占骨化性纤维瘤的31.8%(7/22)、骨良性肿瘤的1.7%(7/413)、全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0.9%。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8~35岁,平均23岁。发生部位为胫骨4例,肱骨、腓骨、桡骨各1例。均系单侧性,位于骨干部。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6/7),其中痛性肿块4例,无痛性肿块2例。除1例因病理性骨折急诊入院外。其余6例的病程为半年~7年。其中1年以上者4例。既往均无外伤史。X 线所见:病变位于骨干皮质内5例,位于骨髓腔内2例。累及范围2.5×1.5~6.5×6cm 呈圆形或  相似文献   

9.
肝脏枯否氏细胞肉瘤(Kupffer's Coll Sarcoma)较少见,我科在30余年中发现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无诱因发生上腹部胀痛2个月入院。查体:前胸可见蜘蛛痣,未见肝掌。剑突下可触及5×5cm 肿物,质硬,不活动,触痛明显,肝区叩击痛(+)。化验检查:TTT8UA/G=3.8/4.1g,AFP、AKP 正常范围。肝 B 型超声波和肝 CT 检查均提示肝左叶实质性占位病变。临床诊断肝癌,于1986年9月25日行肝左外侧叶切除术和胃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几年收治3例巨大肝血管瘤,报告2例如下。例1,女性,47岁。以右上腹肿物并逐渐增大、胀痛、消瘦、食欲减退入院。体检:T37℃,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偏外扪及16×14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轻压痛。B超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AFP<25mg/ml。肝功能正常。术中见位于肝右前后叶下段14×14×12cm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肿瘤较为少见 ,有时易误诊为肝占位。我院自1984~ 1992年共收治 8例肾上腺肿瘤 ,本文着重对临床诊断 ,手术治疗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共 8例 ,男 2例 ,女 6例 ,左侧 2例 ,右侧 6例 ,最大年龄 5 2岁 ,最小年龄 32岁 ,平均年龄 45 2岁 ,髓性脂肪瘤 2例 ,皮质癌 4例。其中 2例伴有柯兴氏综合征 ,2例已有肝转移。误诊为肝占位 2例。其中 1例第一次手术为皮质腺瘤 ,半年后复发 ,伴有明显柯兴氏综合征 ,手术后病理为皮质癌。肿瘤最大者为 2 0× 2 5× 2 0cm ,最小者为 5× 4×3cm ,最大直径大于 6cm 5例 ,8例全部手术 ,切除 7…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用氟脲脱氧核苷(FUDR)从肝动脉灌注(HAI)给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30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肝癌中,男23例,女7例;年龄36~72岁,平均54.6±8.5岁。原发性肝癌27例,根据Okudu分期,Ⅱ期里10例,Ⅲ期13例,转移性肝癌3例。其中肝右叶22例,左叶3例,两叶病变5例。肝内肿瘤直径5.2cm~18.9cm不等,伴有肝硬化12例。所有病例均经CT、B超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癌且均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其中出现腹部肿块者30例,发热者13例,肝区疼痛者26例,腹水4例,黄疽3例;甲胎蛋…  相似文献   

13.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是一种原发于腹膜间皮,有时可累及卵巢表面,呈多灶性发生的恶性肿瘤。由Swerdlow于1959年首次报道,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2例。1 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性,51岁,孕4产2。以食欲差、腹胀、腹水、消瘦就诊,疑“肝硬化伴腹水”进行B超检查。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表面尚平,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直径约1.2~3cm,边界清晰,门脉内径1.1cm,肝静脉走向清楚,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脾脏无肿大。平卧腹水暗区深5~7cm,子宫前位,大小5.4×5×4.3cm,宫体回声均匀,宫腔线清晰,右侧卵巢3.7cm×2…  相似文献   

14.
林云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3):209-210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 1岁,以左眼球突出2个月为主诉入院。拟诊左眼眶肿物而进行术前检查。CT检查:左眼外直肌外脂肪间隙见圆形块影,直径1 .9cm、密度不均,CT值约1 6~1 3 Hu,未见钙化,左眼外直肌受压内移,周围骨壁吸收。双眼球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双眼环无增厚,双眼球后脂肪间隙存在;筛窦未见异常;外直肌外脂肪间隙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MRI检查:左额骨眶壁及眶内占位,界清,光滑。眼眶外上侧壁位于眼眶内外上方,呈2 .2 cm (上下)×3 .0 cm(左右)×2 .3 cm(前后) ,呈等T1 、长T2 信号,增强扫描包膜轻度强化,此占位压迫左眼泪囊,外…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44岁。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有一直径约4·2cm×5·4cm的强回声团,提示:肝右叶占位病变,不除外肝癌。遂收入院。查肝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均在正常范围。CT扫描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性大。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入院查体:仅肝区轻度叩痛,未见其他异常体征。于全麻下拟行肝右叶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表面光滑,质软,游离肝脏后见肝右后叶组织局部呈黄白色,未触及明显肿物,切除部分肝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肝脂肪变性。术后随访1年,无明显变化。局灶性脂肪肝(focal fatty liver)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具体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4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梗阻感,近来症状加重,于2002年9月18日来院就诊。X线诊断:食管中下段改变,考虑早期占位病变。胸部CT示双肺无异常。B超:肝、胆、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临床化学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无异位激素内分泌症状。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中段食管考虑小细胞癌。行开胸探查术,术中发现胸中段食道可扪及一约1.5cm×1cm×1cm大小肿物,未浸透纤维层。肺门及隆突下均有数枚肿大淋巴结。胃贲门右侧有一2.5cm×1cm大小肿  相似文献   

17.
病历摘要例1,男,53岁。左大腿外上方肿块渐增大,伴胀痛及腰酸痛3年,于1987年10月12日入院,无阳性家族史和外伤史。检查:腰椎明显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压痛不明显。右股外上方软组织内有15×10×5cm肿块,境界清楚,轻度压痛,能推移,触之有囊性感。X 线片示:骶前有约10×8cm 密度增高钙化阴影,第三四五腰椎体有部分破坏。右股外上方软组织内有18×10×10cm 块影,内见钙化灶,股骨大粗隆皮质有破坏。右髋关节间隙正常。于1987年10月30日行右股外侧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侧股直肌及股外侧肌间隙中有18×10×10cm 肿块,包膜基本完整,扪之有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65~1990年间诊治骨肉瘤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11~30岁者15例,占71%。病变部位:股骨上段2例,中段1例,股骨下端(8例)及胫骨上端(5例)共计13例,占57%;腓骨上段3例;肱骨下段及桡骨下段各1例。21例有患部肿块、疼痛及压痛,6例低热,发病前有2~5个月损伤后持续性疼痛史4例,2例合并骨折。复查18例X 线片中,10例形成Codman三角,8例骨膜反应呈日光样。21例胸部X 线检查未发现转移灶。10例检查血清硷性磷酸酶(AKP),7例高于正常值。起病至就诊时间1~6个月。肿瘤最小为3×3×3cm,最大达15×6×4cm,19例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988年以来 ,对 6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 ,其中 16例获得二期切除 ,占2 4 .6% ,经临床观察和随访取得良好疗效 ,现根据二期切除的16例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 1~ 69岁 ,平均 4 8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 ,瘤体表面均有包膜或假包膜形成。其中巨块型 15例 ,多结节融合型 1例 ;肿瘤位于肝右叶 11例 ,肝左叶 5例 ;肿瘤最大为 17× 17× 15 cm ,最小 5× 5× 6cm。术前 AFP阴性 1例 ,阳性 15例 ,其中 >80 0 μg/L 5例 ,4 0 0~ 80 0 μ…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1岁。因反复上腹隐痛10余年,进行性消瘦1月于2004年9月26入院。B超、CT扫描提示肝脏右叶7×6cm2占位性病变;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D SA肝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区异常造影剂染色,由肝右、肝中动脉供血,伴动脉-门静脉瘘形成。择期手术切除部分肝脏IV a、V III段,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术后康复出院。11月4日行肝动脉造影、预防性栓塞化疗,肝内未见肿瘤复发迹象;使用“替加氟1g、吡柔比星20m g、丝裂霉素7m g”行肝动脉灌注、“吡柔比星10m g、丝裂霉素3m g、超液化碘油5m l”混悬液行肝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