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78~1986年在江苏省赣榆县班庄乡连续九年进行了疟疾防治对策现场研究,特别是1980年后采用了以减少人蚊接触和稻田湿润灌溉灭蚊以及控制传染源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后,疟疾发病率从1980年的1.11%,降到1984年的0.02%,1985~1986年连续两年未发现疟疾病例。本防制对策取得了预期效果,为苏北水旱间作区控制疟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残存钉螺的分布状况,我们于1993年1—12月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红岩乡班局村和寅街乡寅街村的灌溉沟、菜园沟、稻田3种有螺环境逐月进行定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 法二 在红岩乡班局村和寅街乡寅街村选择上年查出有螺而未经灭螺的灌溉沟、菜园沟和稻田为调查点.其有螺面积依次为123m~2、1387m~2、284m~2.灌溉沟为间断性过水的田间小沟.菜园沟的1/2少量过水,约1/2为园中盲沟.稻田为30°左右的坡地,属高埂梯田.2 采取5m机械抽样方法于每月下旬进行调查.用8号铅丝制作0.11m~2的框架以严格固定其调  相似文献   

3.
自然概况 本市濒临黄河南岸,地处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3°39′、北纬34°43′,年平均气温14℃左右,月平均气温16℃以上有6个月(5~10月),年降雨量600~700mm。郊区农作物历来以旱田为主,五十年代开始利用城市污水灌溉藕田,六十年代又发展引黄灌溉稻田,1970年稻田面积达6万多亩,1983年扩展到50万亩。这些自然条件是构成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稻田间歇灌溉控制蚊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的 探讨稻田间歇灌溉法控制蚊蚴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方法 在其他措施完全相同的前提下, 以土壤水势为指针, 对试验田、 对照田分别实行间歇和常规灌溉, 于水稻生长全程定人、 定期、 定点采用吸捕法调查按蚊和库蚊幼虫密度; 以植株性状、 叶龄进程、 茎蘖动态、 产量结构和实际产量等指标评判水稻长势和产量。结果 结果 试验田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幼虫平均密度分别比对照田减少10.32条/m2 和13.93条/m2 , 防制率分别达78.84%和72.14%; 试验田比对照田每667 m2 平均增产22.5 kg , 节水187.4 m3 , 增收节支75.78元。结论 结论 稻田间歇灌溉不仅可有效控制蚊蚴孳生,还能节水、 省电、 增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世界最古老的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对控制疟疾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方法调查分析该灌区水利灌溉规模和控制疟疾流行效果。结果 1 993年灌溉覆盖 2万多 km2 ,人口 2 0 0 0多万 ,3 7区、市、县 ,灌溉稻田 5 0 .92万 hm2 ,疟疾发病连续 7年较扩灌前下降 99% ,病例呈散在分布。结论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与控制疟疾流行同步进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报告,水稻田采用浅湿灌溉法,不但能降低蚊蚴密度,还能节省灌溉用水,提高水稻单产,在淮北部分地区已被推广应用。如东县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应用此法效果如何,我们于1988至1990年在掘港和环镇两个乡的三个村中进行了此项观察。 1 方法 1.1 选择1亩(667m~2)以上稻田一块。田中另筑一田埂,分隔为观察田和对照田,栽插前加固田埂,犁平田面,达到寸水不露泥。  相似文献   

7.
于1967~1977年在阿肯色州立大学的水稻研究站,进行了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简称二氯)防治稻田蚊虫的试验。1.实验室灭蚊幼试验将4龄致乏库蚊幼虫和3令、4令野生的骚扰伊蚊和哥伦比亚骚蚊(Psorophoracolumbiae)孑孓分别放入容积为0.24升的纸杯中,每杯10条,测定用水取自稻田灌溉渠中,将算好浓度的“二氯”药液滴入杯中。致乏库蚊测试至少用4种浓度,并各设3个重复;骚扰伊蚊需4种浓度,6个重复,选择4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效果及生态经济效益。方法 在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兴林抑螺综合试验示范区”三营自然村,选择实施抑螺防病林工程区内的稻田、秧田、灌溉沟和菜园沟等4类环境样地,采用回顾性调查、现场勘查、走访农户等方法,调查2006-2010年的钉螺孳生情况、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状况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抑螺防病林工程后,2010年稻田、秧田、灌溉沟和菜园沟钉螺面积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70.5%、91.0%、49.7%、58.8%,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81.6%、97.2%、84.4%、87.9%,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79.0%、97.8%、86.0%、93.6%。农户经济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结论 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抑螺防病林工程不仅具有明显的抑螺效果,而且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蚊虫的吸血习性在蚊传疾病的流行病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比较了以不同栖息场所捕获蚊虫的吸血类型。在埃及法尤姆的两个相距1公里的村庄,均是疟疾流行区,降雨量非常少,蚊虫孽生地水源主要是灌溉用水和污水。每村约有650间房屋和2500余人,约75%户饲养大牲畜,半数户有畜舍。1983年4~12月每月2次采集蚊胃血标本,在日落前1~2小时和早晨9点前在室外房屋周围植物丛、250m以内的稻田和灌溉沟两侧,用电动吸蚊器捕蚊,室  相似文献   

10.
灭螺战役     
在菲律宾有一个消灭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四方钉螺的五年计划,是根据1955~1959年在菲律宾莱特进行的试点结果而制订的。试点证明,沼泽排水,清除河流及灌溉沟中的杂草可以控制钉螺;还证明稻田的仔细犁、耙、秧苗行距适当,可以大大减少钉螺数量。一个良好的农业措施可以使钉螺密度下降95%,使所有10岁以下的儿童的发病率从  相似文献   

11.
一、改变环境的灭螺措施在局部地区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灭螺,菲律宾根据1955~1959年在莱特的试点结果,制定了消灭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四方钉螺的五年计划。试点经验证明,沼泽排水,清除河流及灌溉沟中的杂草可以控制钉螺;稻田的细犁深耙,秧苗行距适当,也可大大减少钉螺数量。一种有效的农业措施既能使钉螺密度下降95%,使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从11.7%下降到7.0%,又能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收成。日本在局部地区结合治水,将钉螺埋入6厘米深处,钉螺即不能再爬出。经过修筑工事,平整地面,除去杂草,灌溉沟渠使用水泥修建后,钉螺密度明显降低。改变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引洱海水入宾川县(简称引洱入宾)工程中,采取了防止钉螺扩散的措施,控制了钉螺从入口往出口扩散的初步成效.1 工程概况于1987年3月动工的引洱入宾工程,是利用洱海与宾川的高程落差(1969—1953.5m),计划每年引洱 海水5亿m~3入宾川县,以灌溉3868.6hm~2农田,工程于1992年5月完成.该工程入水口设在大理市海东乡南村,流经白虎山、老青山隧洞,在宾川县大营乡排营村甸头坡脚出口,入瓦溪河.2 防止钉螺扩散的措施2.1 隧洞入口前段165m暗渠地面(稻田)无钉螺分布,但仍按有螺土处理,逐层开挖,把表层熟土铲推至海底,作深埋筑堤垫基用,然后逐层挖生土推入海内筑明渠堤岸.2.2 用灭螺药物(五氯酚钠、血防—67)喷洒、浸杀,结合铲削、土埋等方法,对离取水口北边500m以远的海东乡南村的部份灌溉沟、稻田进行反复灭  相似文献   

13.
千叶县境内的小柜川河流发源于房总半岛的山脉,灌溉Kimitsu地区以北200km~2的土地,并流经木更津市。它与历史上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利根川河流不相通,以往也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和钉螺。但最近国立千叶医院和Kimitsu中心医院通过尸体剖检或活组织检查发现了日本血吸虫卵,所有的患者都在木更津地区生活或至少曾经居住过几年,有些人还在河岸两边的稻田工作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稻田放养麦穗鱼防治蚊幼虫蛹的效果。 方法 2018 年 7 月,在江苏盐城盐都区秦 南镇凤翔村和常州新北区春江镇安宁村各选定一块稻田,在稻田的一边开挖一条人工沟,在沟内放养麦穗 鱼,定时观察记录每 20 勺内所捕获的蚊幼虫蛹数。 结果 在常州新北区的稻田投放麦穗鱼后第 1 ~ 2d 水沟 内蚊幼虫蛹密度比对照组低 91. 21% 和 97. 53% ;在盐城盐都区的稻田投放麦穗鱼后第 4、7、20、25d 水沟内 蚊幼虫蛹密度比对照组低 83. 16% 、85. 44% 、84. 48% 和 81. 90% 。 结论 在稻田放养麦穗鱼,能有效地降低 蚊幼虫蛹密度,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防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稻田湿润灌溉灭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田是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等蚊虫幼虫的主要孳生地.中华按蚊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乙脑传播的主要媒介。稻田灭蚊是急需研究的课题.一直为国内外有关专家所关注。为此,我们于1982、1984和1985年在江苏省赣榆县结合水稻生态.改变灌溉方法,进行控制蚊类幼虫孳生实验。 试点概况 班庄乡泉坡村位于北纬34°86′,东经118°85′,海拔41.4m,沙浆土质,属平原地带.水利排灌系统较完善,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约  相似文献   

16.
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以下简称雷氏按蚊),是我国北纬33°以南的重要传疟蚊媒之一。为观察这种按蚊在我县的分布情况及其传疟作用,于1982年进行了此项调查。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北纬25°35’,海拔高度137-1050m,5-9月平均温度均在20℃以上。全县山区,都柳江横贯境内。稻田以梯田为主,种单季稻,引溪水或泉水灌溉。居民居住在河谷、半山和高山上,很少使用蚊帐,多数人畜同屋。过去疟疾流行严重,1960年前以恶性疟为主,现在只有间日疟流行,年发病率已降至1%以下。  相似文献   

17.
螺灭杀在大山区的现场应用效果观察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大理67100O殷关麟,黄明皓,邱宗林,寸煜全,杨文胜,刘榆华,陈建勋在云南大山区,稻田(主要为梯田)是钉螺孳生的主要环境,感染血吸血虫病也以稻田内生产劳作为主。由于稻田钉螺分布广.面积大,加...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以来,我所对鲁南低洼稻田地区中华按蚊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近几年又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1964年稻田改种前中华按蚊在人房蚊群组成中占第2位,其后居第1位;稻田改种后4~5年平均密度在人房上升2.7倍,畜舍和野外分别为5倍和1.9倍;近5年来第一代新生蚊出现时间较60年代约迟20天;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疟疾防治中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环境因素变化对疟疾流行和防治的影响。方法调查农村历年水稻耕作方式 ,历年农药使用情况 ,农村人居环境以及经济变化情况等。对比分析这些变化对媒介按蚊孳生繁殖和疟疾流行的影响。结果水稻推行湿润灌溉和农药使用量逐年加大 ,人房和牛房的媒介按蚊密度分别下降 71 .43 %和 86.73 %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人蚊接触减少 ,疟疾病例减少 ,流行强度减弱 ,流行季节高峰削弱 ,流行面逐渐缩小。结论水稻耕作方式的变化和农药的使用 ,有利于控制媒介按蚊孳生繁殖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遏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20.
尾蚴性皮炎在国内分布很广,但河北省尚无报道。唐山柏各庄农垦区位于滦河下游,有耕地40多万亩,以稻田作物为主,为河北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在插秧耘草季节时有农民发生稻田皮炎,影响生产。为此进行了病原学的调查。检查了当地马、牛和鸭的粪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